今天读了几则何帆老师对于《优秀的绵羊》的解读文章,读完之后,顿生膜拜之意,老师提到的很多观念,正是我一直以来寻找和追随的,鉴于老师的话实在是精妙、准确,我还是觉得直接将我自己所做的笔记分享出来,这样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大家对于老师意思的理解偏差:
1.你学习就是为了拿A吗?我请你跳出原来的思想框架,在学一门课之前,自己先想一下:我为什么要学这门课?不是学校开的课你都要学的,有的课还不如不学。
我还要提醒你:即使老师教的方式是对的,你还要想想,这门课里的所有知识点你是不是都要背下来?即使你觉得这门课应该学,你还要想清楚,这门课是值得你努力考全班第一呢,还是考到及格就行了?每门课对你的意义都是不一样的,你必须定制自己的学习计划。你下馆子点菜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口味,但是在学校里学习的时候,怎么老师端上来啥就吃啥呢?
很多人读书是“我注六经”。我们对写书的人会有一种莫名的敬畏,总会用仰视的角度去看他们。读书的时候,我们想努力搞明白作者的思想是啥,我能不能把全书的内容都记下来。但是,就算你能把一本书都背下来,又能怎么样呢?你逐字逐句地读完了一本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书,你知道了凯恩斯是怎么想的,但凯恩斯怎么想,跟你有什么关系?重要的不是凯恩斯怎么想,而是你怎么想。什么叫“六经注我”?就是以我为主。书是为我服务的。我读别人的书,不是为了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而是想从别人的想法中得到启发,补充和完善我自己的想法。3. 不要永远停留在学习的状态,要尽快进入研究的状态。富兰克林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但是他是一个能够自我塑造的人。终其一生,他都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钻研。可以设想,如果他是一个按部就班上学的学生,根本不可能在这么多方面作出如此杰出的成就。他是一个知识的探险者。另一个美国开国之父杰斐逊有个提法,叫做“自然贵族”,说的是有些人通过自我培养而获得德行和才能,这与那些靠继承祖上血统的贵族有本质区别。尽管富兰克林出身卑微,但他正是杰斐逊所说的“自然贵族”。我们要是跟富兰克林学习,就要学习他始终充满了好奇心,一切都要尝试,一切都要钻研,学习不是为了学到已经有的知识,而是为了探索知识的空白领域。为研究而学,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我自己喜欢的例子是《倚天屠龙记》里的故事。在《倚天屠龙记》里,张三丰要将自己新创的太极剑传给张无忌。张三丰将太极剑演示了一遍,然后问张无忌,你能记住多少啊?张无忌想了想,说已经忘了一半。张三丰说,别着急,我再来演示一遍,你可要看好了。于是,他又演示了一遍,又问张无忌能记住多少?张无忌说:还记得三招没忘。张三丰又演示了第三次,又问张无忌记住了多少。张无忌仔细想了一下,说:全忘了。张三丰大喜,说你很有悟性,这套太极剑你已经学会了。这个故事是什么寓意?胸中无剑胜有剑。只有忘记了,把自己放空了,才能更有效地接纳新的思想。分享完毕,我想说的是,通识教育不是要把我们培养成“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而是培养成“文艺复兴”式的通才,在各大领域之间构建联系,否则,只是堆积在一起供人查阅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是死的,对其他人与社会没有意义。不是“我注六经”,而是“六经注我”,这句话好棒!最近在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之后可能会根据这本书写一篇文章,每周二都是最为忙碌的一天,大二果然最难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