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岁是孩子社交训练关键期!影响孩子一生的社交能力,到底该怎么培养?

国庆假期,估计很多家长都在走亲访友。而这两天,萌医生也收到不少家长们的提问:

宝宝 10 个多月,平时在家里爱唱爱跳,可是一出门碰到同龄的小朋友却小手攥的紧紧的,不愿意和别人一起玩;

一堆小朋友在一起,宝宝总待在角落里,融入不了其他小朋友的世界……

看着宝宝似乎「不太合群」,家长们肯定难免有点担忧,生怕孩子在社交、乃至性格上有什么不足。

但事实上,不同年龄段的宝宝,本身对于社交的概念和需求都不一样。

今天,萌医生就给大家打上一针强心剂,好好聊聊学龄前宝宝的社交问题

一.不同年龄段宝宝的社交特点

心理学家Mueller和Brenner研究发现:0~3 岁婴幼儿之间的交往,更确切来说是一种「同伴相互作用」。

根据年龄,可以大致划分为这三个阶段:

01

客体中心阶段 (0~1岁)

这个阶段的宝宝,基本处于一个「自娱自乐」的阶段。

他会花大量的时间自己玩,比如盯着床上的摇铃看很久,一个小玩具也能玩很长时间……

这个阶段对宝宝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过程——孩子之后所有的社交发展,都建立在孩子拥有稳固「自我」的基础之上。

在 0~1 岁,宝宝的的社交对象主要是父母家人。他们很喜欢父母的拥抱、亲吻、互动,也热衷于给出回应。

但除了家人,他们并不会关注其他同龄的伙伴。

哪怕我们创造环境让他和同龄宝宝一起玩,他的注意力也会集中在玩具或者物体上,而不是同伴本身。

02

简单的相互作用阶段 (1~1.5岁)

这个阶段的宝宝,虽然依然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但是也已经开始能够注意到别的小朋友,并且对对方的行为作出反应了。

当然啦,孩子们之间的互动,也仅仅停留在看一看、摸一摸、各玩各的的程度,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些同龄的小伙伴,还远没有玩具有吸引力。

所以他们之间最激烈的互动,可能就是抢玩具了

不过,这些种种表现,也已经是孩子们社交的一大进步了。

03

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 (1.5~3岁) 

到了这个阶段,孩子们会真正发展出正式社交活动的雏形。

虽然还是以各玩各的居多,但孩子们的交往模式会变得复杂,比如会和其他孩子进行简单的互动,会模仿别人、追逐打闹……同时也会出现打人、争抢等等负面行为。

一般到了 3 岁以上,孩子才会慢慢进入合作玩耍的阶段——开始发现交朋友的乐趣,也有了团队合作、分享等意识,正式地进入社交生活。

二.如何合理引导宝宝社交?

所以,家长们其实也能发现:3 岁前孩子所表现出的不合群、不喜欢和同伴玩,并不意味着社交有障碍,更可能是孩子还没发展到「想和同伴玩、想交朋友」的阶段。

但这并不等于 3 岁之前的社交不重要。

恰恰相反,3 岁之前这段「前社交时期」,奠定了宝宝将来社交的基础——他们会通过无数次的试探、互动、玩耍,学习日后如何和他人交流。

那,家长能够如何合理引导宝宝,帮助他更好的适应社交生活呢?

首先,有两个共通的原则,各年龄段的父母都需要牢记:

01

给宝宝充足的爱和安全感

亲子关系是一切关系的基础。

当我们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孩子也会更容易适应新环境。

当我们给孩子充分的尊重,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孩子在社交生活中往往也能够照顾别人的感受,发展出宝贵的同理心——具有同理心的孩子,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尊重和好感,在人际交往中更受欢迎。

02

无论如何,不要强迫孩子社交

比如最常见的:

让孩子和陌生长辈打招呼,不打就是胆小、不懂事……

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强迫孩子分享玩具……

这样强迫孩子,不仅不能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反而让孩子对社交产生压力、恐惧和反感,效果适得其反。

孩子的社交发展有他的规律,而且个体都存在差异,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强迫,只能根据孩子的年龄和遇到的问题,适时地给予鼓励和引导。

对于 0~1 岁的宝宝:

在这段孩子自我发展的关键期,爸爸妈妈一定要给予孩子足够时间,让他们去探索自己,了解自己。

但同时,我们也可以多和宝宝做一些互动,让宝宝喜欢与人交流。

对于 1~1.5 岁的宝宝:

在这个阶段,我们就可以多创造环境:比如经常带宝宝去小区楼下、公园遛遛弯,去儿童乐园、邀请朋友家宝宝来家里做客等等,让宝宝和同龄的小伙伴多待在一起,逐渐适应同龄孩子的存在,寻找自己喜欢的社交方式。

当然啦,鉴于宝宝这段时间「喜欢玩具多过喜欢人」的特点,在宝宝和小伙伴玩的时候,我们可以多准备一些玩具,避免孩子因为抢玩具出现冲突。

在宝宝们玩的过程中,家长最好不要离开太远,因为这个阶段的宝宝心理上会很依恋父母,只有确认父母就在周围、能够及时地回应自己,宝宝才会安心地玩玩具、和小伙伴相处。

如果宝宝一开始很拘谨、粘着父母,我们也可以多陪着一会,等宝宝适应了再慢慢退出。

在宝宝和小伙伴玩耍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了一些小冲突,在确保安全、宝宝也没有激烈哭闹、向父母求助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不轻易出马,让宝宝试着自己去解决。

对于1.5~3岁的宝宝:

对于这个阶段的宝宝,最重要的一个引导就是从家庭生活开始,让宝宝逐渐懂得分享、建立一些社交规则。

平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可以经常告诉孩子「这是你的玩具,要收好哦」、「手机是我的,所以没有经过我的允许不可以乱拿」……通过这些日复一日的输出,培养孩子的物权意识——这是让孩子学会分享的第一步。

然后呢,我们可以多和孩子以及其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和孩子轮流玩某个玩具等等,亲自示范,言传身教。

同时,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一些社交规则,比如打人是不好的、不能插队等等。

教会孩子一些基础的社交技巧,比如如何礼貌地跟别人打招呼、如果想玩别人的玩具,可以怎么沟通等等。

通过这样不断的引导和练习,宝宝在进入社交生活中,就能更快地适应规则,更好地和别人相处。

萌医生说

好啦,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啦!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就在右下角帮我点个在看吧!

我是萌医生,让我们在这里,一起成长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