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山外青山楼外楼,“学霸追捧”何时休?

五六年前,省外一名校校长说过一件事,某市某校高考成绩历来最好,高考成绩发布后,该校校长向市委书记汇报高考成绩,很自豪地说如何如何好,市委书记淡淡地问:“有省状元吗?”校长回答:“没有省状元,但省前五十名我校最多。”书记留下一句话:“满箩筐的草蛇,不如一只眼镜蛇……”

也许,这只是坊间流传的一个段子,但也折射出社会各界对“状元”们的追捧。

这样的追捧,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态势,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追捧“状元”了!每年高考后,媒体、家长、学校,纷纷出炉“省前五十前一百”或被某两所名校预录取的学霸名单。媒体不断炒作,“省前五十前一百”某市几何某校几个某校牛逼某校滑坡;家长奔走相告,喜大普奔或忧虑重重;学校纷纷报喜,急于证明教学质量办学成果……

有时,学霸们被当做媒体吸引流量的醒目标题;有时,学霸们被当做学校彰显功绩的巨幅广告;有时,学霸们被当做或歌颂或批判的数字符号;有时,学霸们被当做相互攀比相互攻击的长枪短炮……

各大媒体继续深挖学霸们的学习方法生活爱好就读过的高中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省前五十前一百”的学霸们被几近“人肉”,他们的个人隐私被光明正大地摆在各大媒体以及各种五花八门的社交群体显眼的“橱窗”位置,直至“一丝不挂”!

有人戏言:我们还可以统计一下,学霸们小时候喝啥品牌奶粉?常在哪家超市购物?平时都吃什么水果蔬菜?平时坐公交地铁还是走路骑车或者乘国产的合资的还是进口的日系的美系的欧系的私家车?小时候都在哪家培训机构学习?特长都是哪里学的?哪个老师教的?甚至,还可以统计一下,学霸们是在哪家医院出生的?

总之,对“状元”之类的学霸们的追捧,已至“炉火纯青”,“登峰造极”。

可是,没有人,问一问,学霸们的感受!

那么,学霸们该不该如此追捧?

不可否认,学霸们的傲人成绩确实可以反映一定的教学成果,也可以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适度宣传,无可厚非。但过度追捧,甚至把学霸人数的多寡当成衡量办学质量的唯一依据,就有失公允,也不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了。

首先,被追捧的学霸们的定义是否有些狭窄?难道只有进入“省前五十前一百”或被某两所名校录取的才是学霸?省前120名是不是学霸?被排名第三第四的名校录取的是不是学霸?

其次,被狂热追捧的学霸们以及他们的家庭的做法是否都值得这个时代大力追捧?不可否认,学霸们的家庭教育往往在学霸们的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某些学霸家长的某些做法,非但没有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反而可能产生某些误导。高考成绩公布后,有学霸家长在社交群体上发布抨击孩子母校的言论。姑且不论这些言论是否属实是否客观是否公允,单就这样的做法而言,就不能给孩子以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即便所言属实,那么,在孩子就读期间,为什么不及时提出来供学校参考以便改进?孩子毕业后,便毫无顾忌大肆抨击,怎么说,都难免有过河拆桥之嫌,遑论其是否尊重他人的艰辛他人的劳动了。

也有学霸的某些做法与其优异的高考成绩极不相称,和某家长的做法如出一辙,高中一毕业高考一考完名校一录取,便什么都忘了,毫无顾忌地公开发表对母校的种种不满。却忘记了,母校为方便发展其特长在符合规定的范围内为其提供最大可能的便利。倘若是虑及母校前途,为什么不早点提出来?为何要在高考之后妄加评论?这样的做法,可否为万千学子追捧?

当然,每个人都有批评的权利,而且,勇于指出错误,大胆批评抨击,本身就值得褒扬。只是,要注意,在批评的时候,要尊重事实,要对人对事有益,而不是不顾事实不顾时间不顾场合肆意妄为。

更让人担心的是,对学霸们的过度追捧可能会严重影响教育的良性发展。

因为舆论对学霸们的狂热追捧,也因为学霸们可能带来的极大的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某些地区某些学校甚至想出了借壳生蛋的“妙招”,从其他省份引进“学习尖子”,极大影响了高考的公平公正。

因为社会各界更重视学霸,导致某些学校,举全校之力,紧盯着“前五十名前一百名”,那么,其他的“非学霸”们怎么办?“后一百名”该怎么办?一所负责任的学校,必定要兼顾所有的不同层次的学生。

其实,学霸追捧,折射的是整个教育生态,是大行其道的趋功利化教育在现实中的反映。

华东师大博导周勇教授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民国时期的S中学的国学水平竟然可与胡适所在的北大一较高下,张伯苓兴建的N中学在现代戏剧领域的先锋行动更是把同样试图发展现代话剧的北大甩在身后,而N中学的物理实验室更令哈佛校长艾略特感叹。但这些为数不多的文化名校演变到今天,拿得出手的似乎也只剩升学率,哪里还能看到昔日敢与大学争锋,甚至连北大都不放在眼里的伟岸文化姿态?

山外青山楼外楼,“学霸追捧”几时休?如果看不到学霸之外的山外之山,楼外之楼,“学霸追捧”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希望关心教育热心教育的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发出震耳金声,为教育正名,为教育助力。

感谢您的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