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胰腺炎
作者:李鲜 王 菲 周英武
河南省中医院
编辑 / 赵馨 ⊙ 校对 / 段瑞
长篇中医小说《中医冰无双》上篇之《太白古墓》(点击自动跳转阅读)可在历史文章中浏览查看。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qhmjcc),享受健康快乐阅读。
慢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反复发作性或持续性炎症病变,使胰腺腺泡组织逐渐为纤维组织代替,造成胰腺功能的严重破坏,出现食物消化明显障碍。病人多有反复发作的上腹痛,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吃油腻食物后上腹部饱胀不适、腹泻,并常因饮食减少而致体重逐渐下降。本病归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腹痛”及“胁痛”的范畴。
慢性胰腺炎近年来有明显增多趋势,常见于暴饮暴食、过嗜厚味、酗酒过度者,也可因精神因素诱发,个别也有发病原因不明者。常是急性胰腺炎反复或持续慢性发作导致胰管梗阻,或慢性酒精中毒所致。
一、诊断要点
长期的消化不良,消瘦,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并向背部、两胁、肩胛等处放射,常因饮酒、饱食或劳累而诱发。血、尿淀粉酶增高,大便中有脂肪球。上述症状排除了其它消化道疾病,即可作出临床诊断。有选择性地拍胰腺X线片、B超检查和内分泌检查,可协助确诊。
二、辨证论治
1.肠胃积热
外邪入里化热,或过食辛辣厚味,湿热食滞交阻,结聚于里,气机不和,腑气不通。临床症见腹部胀痛而拒按,胃脘部痞塞不通,恶心呕吐,口干,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治宜清热化湿,通里攻下。
方用清胰汤合大承气汤加减:柴胡10g,枳壳10g,黄芩12g,黄连6g,白芍12g,木香6g,银花30g,玄胡12g,生大黄(后下)10g,芒硝(冲服)10g,厚朴12g。
2.肝胆湿热
外邪内侵或饮食不调,以致湿热蕴结于肝胆,使其失于疏泄条达。临床症见胃脘、两胁疼痛,厌食油腻,发热,恶心,身重倦怠或黄疸。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疏肝泄胆、清热利湿。
方用清胰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5g,茵陈30g,生山栀15g,柴胡15g,黄芩12g,胡黄连10g,白芍12g,木香6g,生大黄(后下)10g,金钱草30g,苡仁30g,苍术10g,焦三仙各10g。
3.脾虚食滞
素体脾胃虚弱,复因暴饮暴食,脾运不及,肠胃受伤,食积停滞,气机失畅。临床症见脘闷纳呆,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泄泻,大便酸臭或有不消化食物,面黄肌瘦,倦怠乏力。舌淡胖,苔白,脉弱。治宜健脾化积,调畅气机。
方用清胰汤合枳实化滞丸加减:焦白术20g,焦三仙各15g,茯苓20g,枳实10g,银花30g,黄芩10g,柴胡10g,泽泻20g,陈皮10g,苡仁30g,木香6g。
4.瘀血内结
久病入络,导致瘀血内结,气机不通。临床症见脘腹疼痛加剧,部位固定不移,脘腹或左胁下痞块,X线片或B超发现胰腺有钙化或囊肿形成。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香附10g,元胡15g,没药1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蒲黄15g,五灵脂10g,柴胡10g,苡仁30g,黄芩10g,丹参30g。
三、典型病例
例1.赵某,女,52岁,2000年4月23日初诊。素体肥胖,5年前患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因反复发作于1999年6月17日行胆囊切除术,恢复正常后出院,半年后因劳累而渐觉脘腹作胀,中脘时有刺痛并引及左胁,进食油腻更甚,大便溏臭。2000年4月9日因上腹部疼痛加剧、恶心呕吐而住院。血清淀粉酶为229μ(西氏法),CT示胰头周围约4~5cm处影象模糊,诊断为慢性胰腺炎。经西医保守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要求中医治疗。患者精神萎糜,面目虚浮,脘腹隐隐锥刺样疼痛,时轻时重,饮食难咽,脐上压痛明显,可触及质地中等之包块,舌苔白腻,边有明显齿印,两侧瘀斑显现,舌下瘀筋毕现,脉虚而涩,诊为正虚血瘀。目前急在扶正,先予扶脾和胃法。
处方:炒党参15g,炒白术15g,茯苓20g,姜半夏9g,干姜3g,佛手12g,炒麦芽15g。
上方服6剂后胃纳渐开,脾运日强,脘胁刺痛稍减,舌苔白腻前部薄,舌边瘀斑仍在,脉濡,沉取则涩。此乃血府有瘀之象,治宜健脾益气合用血府逐瘀汤,服10余剂后疼痛消失,后随症施治月余,诸症悉平。
例2.陈某,男,35岁。2001年6月19日因暴饮暴食,于当晚约11时因急性腹痛急诊住院,西医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经救治后,28日要求中医会诊。该患者面色萎黄,脘胁如刀割针刺样疼痛,进少量半流质食物亦腹胀欲吐,大便3~4日一行,量少且溏臭。舌苔黄厚腻,舌边尖红而有齿印,脉沉细。B超示胰头周围较模糊,诊为慢性胆囊炎兼有泥沙样结石。此乃暴食酗酒,湿热郁结于肝胆脾胃,升降失常。治以疏肝利胆缓下法。
处方:茵陈30g,炒山栀12g,制大黄6g,黄芩12g,金钱草30g,柴胡9g,川楝子9g,姜半夏12g,竹茹10g,生甘草6g。
上方服至第5剂后,泻下黑绿色泥水样大便,此后数天症状迅速消失。复查B超示:胆囊泥沙样结石已不明显,胰头影像渐见清晰。后继用缓下、疏肝、健脾、养胃诸法辨证施治,2周后收效出院。嘱患者不要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及酗酒过度。随访1年余,未见复发。
四、体会
本病病机常为虚实兼杂,但有所侧重。偏实者,肝胆湿热,胃失和降,治宜清肝利胆、和胃缓下,重在通腑,但收效则在柔肝健脾益胃法;偏虚者,脾馁肝横,气血瘀滞,治宜扶脾柔肝、益气祛瘀,收效在健脾柔肝、益气祛瘀法。现代研究也认为中药对于胰腺炎的治疗,能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其中大黄、黄连、黄芩、白芍能抑制胰酶活性;大黄、银花、连翘、黄芩、黄连、蒲公英除具有抗菌作用外,还具有明显的抗内毒素作用;大黄、丹皮、赤芍、延胡索能改善微循环,增加胰腺血液灌注量;大黄还具有明显的抑制疼痛作用,柴胡、木香、延胡索具有利胰作用。
中药肚兜治寒性胃脘痛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药用高良姜、荜茇、甘松、细辛、肉桂、吴茱萸、茴香、艾叶、香白芷各9克,共研为末,用柔软棉布做成20厘米见方的小肚兜,内层可铺少许棉花,将药物均匀敷上,用针线密缝好,日夜敷于胃脘部,1个月为1疗程。适用于胃脘隐隐作痛,得食则缓,口吐清水,胃部有冷感,喜温喜按,兼有大便溏薄,四肢不温,且病程日久者,舌淡苔白,脉细,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寒者适用之。(2011年6月10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3526期)
I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第2171期。I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与我们联系,立即删除。I 投稿信箱:445288908@qq.comI 咨询合作:微信号:lianshangpuying。
I 注意警示: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知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