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家训】爱而知恶,憎而知善,动念宽恕,审而后举
唐朝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曾在自己的《出塞》中写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其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正是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可叹一生战功卓著的飞将军却命途多舛;不仅自己含恨而终,不幸的遭遇还延及子孙。不过,今天家训的主人公虽与李广有关,但却幸运了许多——他就是李广十六世孙,李暠[hào]。
李暠,字玄盛,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是李广将军的十六世孙,也是五胡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的建立者。唐朝房玄龄等编著的《晋书》中曾这样评价李暠:
少而好学,性沈敏宽和,美器度,
通涉经史,尤善文义。
及长,颇习武艺,诵孙吴兵法。
简言之,李暠称得上是文武双全。当他开始在敦煌建立自己的政权后,性格及学养上的优势更进一步体现:重视农业的发展,“为政以德”,举国上下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
后来,李暠出于稳固政权、震慑边患的考量,将都城迁到了酒泉。正是此时,他亲手书写了这篇文章,从修身养性与为政之道两个角度,来对儿子们进行教导。今天我们重点从“修身养性”的角度进行分享。
其一,谨慎。
结合实际,李暠为儿子们指明了具体做法——“节酒慎言,喜怒必思”。
饮酒要有节制,言语要谨慎。
遇到高兴或愤怒时刻,更要冷静下来仔细思考。
毕竟,“冲动是魔鬼”,遇到情绪的极端状态总难免会失去理智;冷静思考,可以避免我们做出令自己后悔的选择和决定。
其二,谦虚。
身居高位容易骄傲自满,为此李暠向儿子们提出了明确要求:
1. 富贵而不骄者至难也,勿忘须臾。
一个人能做到“富而不骄”极不容易,为此必须时刻牢记。
2. 勿伐善施劳,逆诈亿必,以示己明。
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表白自己的功劳,不要擅自揣测别人的虚伪欺诈以此来彰显自己的耳聪目明。
其三,宽和。
因为身份的特殊,李暠对儿子们提出了“动念宽恕,审而后举”的要求,即:待人接物应心存宽恕,满怀善念,不妄下定义,认真审视后再做打算。
虽然“人之初”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在率先提出这个问题的儒家内部都争论不休,但莫说对于统治者,即便是普通人之间的交往,不先入为主的对别人进行“差评”,也是基本要义。
其四,客观。
与人交往总难免会带着个人好恶,对普通人而言不过是远近亲疏的问题,但对统治阶级来说就有动摇政治根本的可能。历史上因宠幸奸佞而至亡国的例子不在少数,但同时也不能因为一己之私而对人才弃之不用。为此,李暠提出了“爱而知恶,憎而知善”的要求。
再喜欢一个人,也要清醒看到他的不足之处;再厌恶一个人,也要努力发掘他的优点。
这或许就是我们常说的“用人长,容人短”,这其中的“短”自然不能是道德品质的缺失。
第五,学习。
“没时间”与“能力不足”,是人们最常用的借口。但“吴下阿蒙”仍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之举,孔子也直指本质地说出“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都共同佐证着能否主动学习的关键在于态度,而非时间和能力。
为此,李暠对儿子们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古今成败,不可不知,退朝之暇,念观典籍,面墙而立,不成人也”。
公务之余更要认真读书,否则不能成为有所作为的人。
谨言慎行,宽厚待人,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完善,总是从我们自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