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药方五苓散,带你一起揭秘详解情

医承有道

每天学点中医干货,零基础也能轻松入门!这里是中医人的成长家园,提供专业、实用的中医知识!
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五苓散
茯苓十八铢 猪苓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上五味,为末,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多饮暖水,汗出

桂枝温通阳气而发表;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内泻积水。五苓散,可以说跟小青龙汤就是一门同气,两者的功效都是外散邪气、内温阳热。

不同的地方在于:小青龙汤散的是寒邪,所以用的是麻黄;而五苓散在这散的是风邪,所以用的是桂枝。

正如《伤寒悬解》所描述:“小青龙之表药,则用麻黄;五苓散之表药,则用桂枝。其里水则同,而表证之风寒则异也。”

风邪既解,下面就要来温补体内的阳气了。今天的温阳跟以往的也有点儿不同,以往我们就直接往里扔些温阳生火的干姜、细辛之类的药就行。

今天不可以这样做,因为人现在中土蓄积了一大缸水,我们得先把这水清去,这水要是不清,那这些温阳的药吃进了肚子,就会像扔进海里的火苗一样,其药中的热阳一下就会被水扑灭,根本温补不了脾阳。所以我们得来清掉胃里这摊死水,怎么清呢?

为了清这摊水,仲景派上了四位在泻水界鼎鼎大名的将士,它们分别是利水仙药泽泻、渗湿妙丹猪苓、古松灵气茯苓、除湿金绳白术。

之前我们说对付中焦的湿气有两种办法:一是渗湿利尿,引湿气从下出去;二是燥土化湿,将湿气蒸腾上行,对吧?

现在对付胃里这摊积水其实跟祛湿是一样的,也是有这两种方法:一是引水从小便走,二是化水为气往上窍去。

你们看,泽泻就是引水从小便走的好手。泽泻禀地之燥气、天之冬气而生,咸寒渗利,专走水腑而开闭癃,它泻水的能力特别强,强到号称可以将大泽的水都泻干,所以取名叫“泽泻”。

仲景在这里用泽泻,就是希望它能迅速将中焦的积水从下窍泻走。

猪苓和茯苓,都是结在树根上的菌类。两者都是味甘而淡,所谓淡渗利水,所以猪苓和茯苓也是渗水利湿的好手。不同的是,猪苓是结在枫树树根的菌类,而茯苓是结在松树树根的菌类。

我们知道,松树是一种阳气很旺盛、生命力很强大的植物,正是因为体内阳气特别足,所以它不像其他植物那样,那么畏惧冬天,有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美誉。茯苓就寄生在阳气这么旺盛的松树上面,还是在这树全身阳气的源泉树根上,自然少不了就近取暖,所以茯苓具有温热之性。

相对来说,枫树的阳气就没有松树这么强,所谓“松之概,挺拔劲正;枫之概,柔弱易摇”。因为阳气没那么旺,所以枫树相比松树而言更为柔弱,在最严寒的深冬,松树依然还坚挺,而这个时候枫树早就不知道秃到哪里去了。

寄生在这般阳弱的枫树上,猪苓能得到的阳气就很少,所以猪苓偏阴寒之性。因为是阴寒之性,猪苓到了人体后,会一心一意地往下走,所以它渗利泻水更快捷。而因为茯苓是阳热之性,所以在利窍除湿时还可以温补脾阳。

也就是说,它既能把水往下利去,还能温阳化水为气,这一物就把清水的两种方法都占了。

白术是这里面最有意思的祛湿化水药。我们都知道,凡祛湿利水之品都容易让人伤燥,道理很简单,水一不小心去多了,自然就病燥。但有这么一味祛湿药就不会有这个问题,这药就是白术。

因为白术本身气味浓郁,汁浆醇厚,所以它边泻湿、边能补津液,边泻旧水、边生新水。泽泻、猪苓、茯苓、白术,仲景老师用上了这四位在利水界各具奇能、各有造诣的将士,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它们勠力同心,赶紧把胃里这缸死水统统清去,而它们往往都能不负所望。

把水清利后,接下来该温补脾阳了。我们说中焦之所以积这么多水,那根本原因就是脾阳虚弱,无法运水,现在水清了,得赶紧把脾阳生起来。但是好玩的事情来了,大家看:桂枝发汗祛风,泽泻、猪苓、茯苓、白术利水,五苓散就这几味药了,其他没了。大伙儿不信数一数,没有药了,都在这儿了。

这就有意思了,这不用温阳吗?没有道理呀,脾阳不生,水还是不能气化,这人待会儿喝水后还是得渴,可是没有药了,这是什么情况?

情况是有点儿特别,但却并不是不温阳,而是仲景老师让这里面的一个人身兼了两职,这个被委以重任的就是“桂枝”。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一切遵医嘱,切不可给自己妄下诊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