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小儿王:小儿绿便的治疗
导读:小儿肠胃易失常,非便秘即腹泻,儿科多见,七味白术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对于小儿腹泻,甚至泄绿色便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小儿泄绿色便的治疗
作者/王士相
小儿泄绿色大便,为治疗小儿一般腹泄之最难收效者,常迁延数月不愈。凡治小儿腹泻之一般通套药物,如健脾利湿、消导、清热对其均不奏效。
其大便色绿,可呈草绿色或绿而如苔,或为墨绿色。大便或为水泻,或稠粘如胶,或稀薄而多泡沫。且食后多肠鸣漉漉,肠鸣后大便即下。
对此证的症机,古代医家论述不一:钱乙认为系脏冷所致;万全则名惊泄,主为热证;《普济方》谓,此证便胶粘为热,清稀为寒;秦景明又谓之为伤风泻;余则主张凡小儿泄泻绿色便多为热证。
为了验证古代医家的论述,1981〜1982年指导研究生对62例泄绿色大便患儿进行了辨证分析。
病例验证结果表明:此类腹泄确有热证、寒证之分。热证多由肝胆热盛所致;寒证是由脾胃虚寒,肝木乘脾而发。62例中热证最多,占61例,寒证极少,仅1例。寒、热证中皆可兼见睡中惊惕的症候,详细询问病史,卒受惊恐并非此类泄泻的主要病因。
属于热证者,多面红、唇红,不论发热或不发热,手心热,眉部之皮肤隐约发红,多数患儿肛门掀红,舌红,脉数。
其治疗关键在于清泻肝胆热邪,宜用仲景黄芩汤、芍药甘草汤加味。
方用:柴胡、黄芩、黄连、白芍、甘草、木香、泽泻、防风。
此方乃先父之经验方,良效。
余临证后,据《幼幼集成》意,加防风一味,其效果尤著。李时珍谓:柴胡、黄芩清少阳;柴胡、黄连泻厥阴肝;白芍、甘草、木香缓急止痛;加防风者,以其辛甘微温,行脾胃二经。《内经》谓:“风胜湿”,故防风为胜湿、健脾之要药。
热证之绿色泻泄,每高热不退,大便日二三十行,口大渴,饮水无度,烦躁不安者。
曾治一五岁患儿,状如上述,已四日,因其大渴引饮,央求其父母谓:“救命呀,渴死了”。
余于上方加葛根、白术,每日一剂二煎,服二日,诸症大减,五日而安。其加葛根、白术系根据钱氏七味白术散意。
属于寒证者,是由脾胃虚寒、肝木乘脾所致,患儿面色青白,神衰形羸,四肢清冷,大便清而腥,治宜理中汤加防风、柴胡、茯苓等味。
漫话七味白术散
作者/王士相
七味白术散方出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为治疗脾虚大泻大渴之方,是方观来平淡无奇,但至明代万全则多有推崇,谓之“治泻作渴之神方”,并嘱小儿泄泻大渴不止者,饮以本方煎汤频服,并禁予一切汤水。
结合临床分析此说甚是有理,如据现代医学治疗腹泻低渗性脱水病人,只能静脉给液,不能口服任何水饮。古人据今甚远,然能与今人合,实难能可贵,于此亦可见中医药伟大之一斑。
临证每用该方,则屡用屡效,堪称神方。然若认为用此方不可作一丝一毫的变动,则必囿于句下,无以发挥。如曾治一小儿,水泻绿色大便,五日不止,挟大量粘液,口渴欲饮,口唇红,舌红少津,脉数。
余观此证乃属热盛致泄,泄久而致脾虚。
然七味白术散为治脾虚作渴方,若照搬原方治疗此证则与病机不甚符合,故于七味白术散中加黄芩、黄连两味,连投两剂,该小儿则热清渴除泄止。由此可见“法可法,非常法”,只有圆机活法,才能机畅神流,而奏出神入化之功。
本文摘自《医学困事录——王士相学术经验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士相。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