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曼青太极内功心法

​郑曼青太极内功心法

祖师创始太极拳以来,太极拳之流行历久不衰,代有人才。诸先贤所传心法各有千秋,惟杨师祖澄甫、郑师曼青为民国以来,集诸贤所长,发扬光大者,所传心法简易实用,世人奉为圭臬。兹举筑基有密切关联者述之于后:

(一)含胸

胸不可挺,挺必气浮无根:亦不可驼背,驼背必气结致病。含不可露形,意识可也。何谓?以意内收,引气下沉是也。中医谓:气汇『膻中』,膻中穴在胸两乳中间,灸之可治气喘,可证气在胸部汇集。学习太极拳即练气功,首重内练,内练舍行气何由?气能运行,血必畅旺。此为*太极拳开宗明义,必需先予详悉者也。故太极拳异乎一般运动,为先运而后动者,其它一切运动系先动而后运,本末倒置,功效不彰,毋容自辩。含胸或称松胸,窃以为不如含胸适当,盖松胸未必含胸,而含胸必定松胸。

(二)拔背

两肩中间脊骨有鼓起之意,此亦意识上之动作,不可露形。练纯熟时,自有气从背脊骨直往劲顶上冲,越玉枕而达百会,复下降丹田。

《养生主》指出超脱之道在:“缘督以为经”。道:即方向,方法,路。缘:沿也。督:身后的督脉、背脊骨。经:常道、经常、经典。综合言之:即气的行走方向系沿着督脉上行。气能上行,全身功力通玄。《郑子太极拳十三篇》特指出:“……。久之其气自能越乎尾闾,冲开夹脊,度乎玉枕,而达乎颠顶,降于丹田,此即任督通。……”又曰:“余乃为留意太极拳者告。曰:'竖起脊梁’”。“竖起脊梁”即拔背,亦古人所谓“正襟危坐”,正则不病。

(三)松肩

亦称沉肩,窃以为松肩胜乎沉肩,肩不可上耸,否则既含胸亦无益。“松肩”,“含胸”两者连环动作,互相配合,庶气可顺而下降丹田,郑师对此两动作极为注重,每日必提示数次,尝告笔者,杨祖师亦以此教之,惟知之维易,行之为艰。郑师一夜梦见自己两手臂连肩断去乃得此法。

(四)垂肘

肘尖下垂之谓也,下垂不可死板板,尚须活泼有趣,推手时不易为他人所制,且可生杠杆作用。反之,横肘最易为他人所制。本门师兄多人得此要诀,与渠等推手,千万莫碰触其肘,否则被弹出寻丈远矣。

(五)尾闾中正

练功架时尾闾稍向内收为动作要领之一,气使能越过尾闾骨上行,尾闾骨需与命门、夹脊成一直线,始可称尾闾中正,如稍偏气即散去无从上行。若干练拳人士称“提肛”,始能提气上行。为吾师所不取,认为“提肛”乃少林法门,气走经络,不得入骨。太极拳要求气敛入骨。尾闾中正,在推手运用上尤其重要,黄师兄性贤譬“尾闾”为舟之舵,可谓精妙之极。

(六)神贯顶

以神帅气,经玉枕骨注百会穴,是谓神贯顶。下巴微收,头颈正直,不偏、不低、不昂为外形要求,外形要求完成,以意念随之内收,使能达以神贯顶。此之所谓太极拳讲求内外一致是也。古人所谓:“头如西山悬”,最为简骸。神贯顶后,再沿头面下降,完成一周天之运行,是谓河车倒运。

(七)气沉丹田

忌闭气、迫气、用力鼓气,此处谓沉丹田,由上述松肩、含胸、尾闾中正、气由意导引至丹田即可,而系水到渠成之事,千万勉强不得。窃以为“沉”字作形容词解较妥,作动词解,则用力致病。丹田在脐下一寸三分,去脐近,去脊远之约三与七比中间,又名气海。此处存气不惧多,只患寡,气寡则体弱,气足则体壮。孟曰:“吾善养浩然之气”孟子深知气之重要,而善养气,不愧练气专家。

《郑子太极拳十三篇第四十六页》教示:“气以细长静慢为主,缓缓吸入丹田,与心相首,稍使逗留,久之渐能宿气,日积月累,直养无害,未可限量也。”与孟子之说相吻合,行气不如守气,守气乃“直养浩然之气”。又郑子壬子无射月演讲:“太极拳与体育”时尝提示曰:“……练太极拳要气沉丹田,心能沉下,便绝对没有这种病'心脏病’,因为心包络会比别人强一点,外感风寒不至于侵袭到心包络,以致慢慢影响到心脏,这种病我所见的,我所治的很多,而且中国医学上讲得比较详细。那么练太极拳的功效,对最厉害的癌症、心包络、心脏病等等,都不成问题,尤其胃病更容易治好,肾脏病也很容易恢复健康,总之,对于人确有好处。”气沉丹田的好处毋容怀疑,实务上,我郑师拙陋徒之一,三十余年来教学成效,也能使许多患久年疾病者转为健强,不能不证明太极拳诚健身之宝筏也。丹田有气不但健身,且可防身,承受重击而不改色。盖腹部接劲,将敌弹出寻丈之外,同门师兄皆有此能耐。

(八)吃亏、脚分虚实

练拳最忌两脚不分虚实,拳论谓双重则滞。在力学上言:一物接地面愈小,磨擦力亦小,运行速度则快。脚不分虚实时接地面广,一脚虚一脚实时,仅有一脚同时接地,接地面积自小,所受磨擦力亦小,运行转变自然灵活。承击面积小,故容易走化。拳论谓走化即攻击,故容易走化亦同时俱备容易攻击之要求。尤其太极拳在对敌时采球体般螺旋运化,产生合心力及离心力,而达借力、接力高级力学运用妙境。脚部神经受到压力,血液循环更加畅旺,血管因循环良好,诸凡血管阻塞,硬化疾病均不致发生,此练太极拳双脚分虚实最有功效之明证。惟人皆好逸恶劳,往往不愿刻意求脚分虚实,怕酸痛也。

练拳时虚应故事,一愰而过,如此,希求健康难矣哉。郑子太极拳十三篇教示:“……常人之足,从不注意虚实,普通拳技家,亦听便而已,惟*太极拳者,将体重付于一足,两足时互易之,又不许用力。……”*太极拳特异于一般拳技家即俱备脚分虚实,吾人岂可违背教示!

(九)松沉

松沉为连贯性动作,松得几分,沉亦得几分,松沉绝非柔弱,而内含有弹性之劲。松亦非塌、软,亦非仅是肉体一面,乃包括精神面。故翻译成英文SOFT,是错误的,应译成RELAX。能松即能沉,进而得“定”,“定”即是拳论之“中定”,不受牵,不受靠,更不受拨。“松沉”之境界要求甚高,无极限止境、无时间性,无地域性,而求永久性。不但不偏限身体局部,且求全身关节骨骼。窃以为上身不松求改之在腰胯,大腿不松求改之在膝,小腿不松求改之在脚踝。脚跗松透则外形上浸浸入道矣。

郑师曾讲“太极拳与体育”时教示曰:“……第一就是太极拳讲'松’。这个'松’字,我学太极拳五十年了,到了前年才悟到其中道理。为什么松有这么大的好处?当时只晓得讲松、松、松,但究竟什么叫松?怎么松得很干净,这句话很难讲明白。前年悟通这个道理,我才想到我的老师澄甫先生所讲的。他不大会讲话,一天到晚坐在那儿,可以不发一言,不问他他绝不讲话;但这个'松’字,每天总要讲个几百回,我甚至连耳朵都灌满了。他还讲一句话,更是奇怪,就是'不跟你讲这句话,你连三辈子学不到的’,我就怀疑,难道讲一个'松’字,我就三辈子学不到吗?现在想起来不但三辈子,也许六辈子还学不到。我现在更深入的讲一句,你们就很容易悟通怎么叫松。比方说:我们现在到一个佛殿去,前殿有一个弥勒佛,很大一个胖子,笑笑的,他是拿一个布袋,人家都讲上头题着:'坐也布袋,行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人不但自己是个布袋,甚至于一切儿女妻子,功名利禄等等,无一不是布袋,尤其自己是这个布袋最难放得下。所以讲什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什么'一下子顿悟可以成佛’等,就是讲不容易放下。练太极拳是难,就是难在自己有意思挡住。我不能进步,是我的意思挡住了自己,没办法打通,这一点实在是太极拳最难第的关头。”

教示吾人'松’之重要,松之入手方法,松即是太极拳之功用,得到'松’字才可希求气通三关,气敛入骨,化气为髓。

我得一悟:*太极拳不是*普通拳技,是*'道’。依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四十八章》每天*拳增加拳艺,到了某一境界却日日减损拙力,才能进入大道|太极之门。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上之心法。

精彩评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