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101—105)

晚风随笔(101—105)

杨逸明


(101)

我们读古人的诗,总觉得作者是活的。我们读很多今人的诗,反而觉得作者是死的。古人能原创首创新创独创,今人却往往拾人牙慧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辛弃疾说:“恨不跃身千载上,趁古人未说吾先说。”为什么?因为古人说过了,我就不能也不必再重复说了。而当代很多诗人,却是“幸得生于千载后,趁古人说过吾重说。”黄庭坚说:“文章切忌随人后。”当代一些诗人却是“诗文恨不随人后”。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传论》里很不满意诗歌“缉事比类……或全借古语,用申今情”。但我觉得借古语申今情还不算什么坏事,很多人借古语申古情,甚至借古语还申不出情,毫无灵气生气,真不像活人写的哩!

(102)

用文言文写文章,甚至洋洋洒洒,文采斐然,当然是读书多学问好的表现。但是如果文章的思想见地平平,或者重复一些常人能道的观点,那么依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好文章。他们只是一些驾驭语言文字的熟练工而已。有些学者教授,写诗著文三坟五典之乎者也,却写不出真知灼见,诗文没有一点思想的火花。实际上他们还是没有读懂古人诗话所说的“不关堆垛”的道理。许多传世文学名作竟然是由低学历作家创作,再由高学历的理论批评家去说三道四。会生蛋的母鸡不一定很肥,母鸡太肥了反而不生蛋。

(103)

险韵窄韵,如江韵覃韵盐韵咸韵,韵部中字不多,而且组词也少,虽然难写成诗,但有时动一下脑筋,并非无从下手。所以有时更被人喜欢用来显摆一下自己的才情,但首先必须是你得有才情。像是小小一个蹦床,玩得熟练也能蹦出几个高难度的既惊险又精彩的动作。又像是在钢丝上走来走去,还要显摆一些不断赢得喝釆和掌声的姿式和造型。如果在蹦床和钢丝上做出的动作不精彩,甚至还很难看,那就不必丢人现眼啦。

(104)

艺术博物馆和工艺品展销公司是两码事。唐诗宋词已陈列在博物馆里,当代诗词创作大多还在展销公司叫卖。前者是艺术,后者大多是工艺商品。当代诗词创作要争取进入当代艺术精品博览会,就要创作出有当代精神面貌的作品。但很多当代诗词作者一味泥古仿古制造假古董,始终跳不出膺品范畴。

(105)

古人创作的优秀作品,都有一定的思想层面的高度和深度。或老庄,或儒释,或禅理禅境,或达变达观,或妙言妙理。屈原的《天问》,已经把哲学家没有讲清楚的问题,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了。诗人表现的思想是积极的,抒发的感情是健康的,说理的逻辑是严密的。诗人要感情丰富,思维敏锐,见识不凡,头脑清醒。诗人当然也可以用新鲜形象的语言,来表现第一流哲学家和思想家的观点,但是千万不要去重复三、四流的所谓的哲学家和思想家的论调。

参见:

【品读】杨逸明荐诗:《重游白下偶题》

【大家讲堂】杨金亭先生的爱情诗(悼亡诗)读后感(杨逸明)

【品读】杨逸明荐诗一则

【诗话文章】杨逸明|明诗复古给我们的启示

【品读】杨逸明荐诗:《拔牙》

【大家讲堂】当代诗词创作漫谈(杨逸明)

【诗话文章】杨逸明|答某某诗友

【诗话文章】杨逸明|炼字要学会给字秤重量

【诗话文章】杨逸明|重读《革命烈士诗抄》有感

【诗话文章】杨逸明|“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话文章】杨逸明|山水诗写法小议

【大家讲堂】创意自成思想者,遣词兼任指挥家(杨逸明)

【品读】杨逸明荐诗:《乡居晓起》

【品读】杨逸明荐诗:《黄山人字瀑》

【品读】杨逸明荐诗:《次韵奉答退密诗翁》

【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1—5)

【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6—10)

【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11—15)

【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16—20)

【诗话文章】晚风随笔(21—25)

【诗话文章】晚风随笔(26—30)

【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31—35)

【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36—40)

【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41—45)

【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46—50)

【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51—55)

【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56—60)

【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61—65)

【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66—70)

【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71—75)

【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76—80)

【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81—85)

【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86—90)

【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91—95)

【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96—100)

(0)

相关推荐

  • 历代诗话摘录混编(一)

    编者:亡羊人 [目录]1.清 · 朱庭珍<筱园诗话>.2.南齐 ·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3.唐 · 白居易<与元九书>.4.清 · 叶燮<原诗>.5 ...

  • 小楼诗话|杨逸明:谈谈厨师、食客、好菜

    杨逸明 1948年8月生于上海.第二.三届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第四.五.六届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上海诗词学会顾问,<小楼听雨>诗平台顾问.已出版诗词 ...

  • 【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1—5)

    晚风随笔(1-5) 杨逸明 (1) 袁枚说:"诗虽新,似旧才佳."红楼梦宝黛初会,黛玉一见宝玉,便大吃一惊,觉得好生奇怪,倒象是哪里见过,何等眼熟.宝玉说出初见黛玉的印象是:&qu ...

  • 【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6—10)

    晚风随笔(1-5) 杨逸明 (6) 诗人无非就是从字典里取出若干个字,找到一种新的排列方式,让人看了感到新鲜甚至惊奇,感动并且珍爱.如此而已.一样的碳元素,改变一下分子的排列方式,就成了"同 ...

  • 【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11—15)

    (11) 诗词创作普遍存在一个问题:能写大,不能写小:能写粗,不能写细:能写笼统抽象,不能写具体形象.总体说来,还是逻辑思维多,形象思维少.诗词要抓细节描写,都抓大,易堕空腔.米开朗基罗说:" ...

  • 【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16—20)

    晚风随笔(16-20) 杨逸明 (16) 当代人评诗,每每过誉.袁枚云:"以部娄(小山丘)拟泰山,人人知其不伦,然在部娄,私心未尝不自喜也."然即使赞誉泰山,如云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

  • 【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31—35)

    杨逸明 (31) 诸葛亮<出师表>充满人情.文采和诗意,读来令人感动.这竟然是写给皇帝的公文,却成了编入<古文观止>的经典散文.这样的公文和报告,在古代官场里很多,有不少被选入 ...

  • 【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36—40)

    杨逸明 (36) <诗经>中的诗篇,大多有三章,很多是只换了几个字,在意思上相类,但有程度上的不同,一唱三叹,层层递进,丝丝入扣,可见用字的精当和细腻.例如<硕鼠>中" ...

  • 【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41—45)

    (41)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写宝玉挨打后,宝钗叹道: "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宝钗从正面劝,并且把老祖宗.祖宗都搬 ...

  • 【诗话文章】杨逸明|晚风随笔(46—50)

    晚风随笔(46-50) 杨逸明 (46) 有人说唐代有那么多的好诗,为什么当代人写的好诗我一首也没有读到过啊?我觉得唐诗流传到今天有<全唐诗>,大约五万多首.可是真的为今天有中等文化水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