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精神分析核心概念系列1~~精神病理学模型1
~~小明语录
补充一个概念。因为不搞清楚它,就会影响对心理学真正的深刻理解。我们可以把它当作学精神分析、学心理咨询、甚至是学心理学必须要了解的最重要、最初级,却又是最深刻的,并且又是少有人知道的概念。
它就是精神病理学模型。
可以说,在心理学里类似这样的争论特别常见,而且每次只要有争论,最后的结果一定就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其实,这就是心理学最糟糕的地方。
心理学糟糕在哪呢?那就是不学心理学的人不知道心理学是什么,而学了心理学的人,很多也不知道心理学到底是什么。
现在公布这个十分重要的答案,绝大多数学心理学的人都会忽略的,它就是心理学是一个多范式的学科。
多范式学科的意思就是心理学不止有一个公式,这点和绝大多数的学科不一样。
比如,数学的公式、法则在小学一年级就会讲到,像乘法口诀、加法口诀、除法口诀等这些基本规则,无论你学到哪一个年级,即使学到了高等数学,也得符合这些基本的原理规则。
很多正规的学科一般而言都是单一范式
可以说,世界上很多很多正规的学科,一般而言都是单一范式,并遵守一定的科学规则。
物理学稍微复杂一点,目前也就两种范式,一种是经典力学里的牛顿法则,另外就是在微观的世界里,量子物理学所起到的另外一个规则。
说到底,物理学也不外乎这两种基本规则。
但是,心理学的范式就太多了,这就是为什么要讲精神病理学模型这个概念的原因了。
心理学的多种范式
大家知道心理学有多少种范式吗?
现以精神病这一现象来举例,看有多少种精神病理学的模型。
生物学的病理学模型和精神分析的模型
首先,有生物学的病理学模型和精神分析的模型。
而精神分析的模型内部又分若干个模型:
有弗洛伊德的性驱力模型;
有客体关系的母婴驱力模型;
有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模型;
而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模型又分成三种不同的模型:
婴儿的自恋的需要;
反应性的需要;
镜像的需要;
所以,巨婴论所描绘出的一个自恋的婴儿仅是科胡特理论里面的三分之一,而科胡特又是精神分析各流派的几分之一,科胡特后面还有拉康的模型,还有其它更多的精神病理学模型等等。
这还只是精神分析的模型,还有行为主义的模型、认知流派的模型、人本主义流派的模型、社会学的模型、文化心理学的模型、大脑神经认知科学的模型等等。
多种精神病理学的模型,谁说得对?
其实,他们每个人都对。
但是,每种范式都只是分别研究了人类精神病的某一种成因,每一种精神病理学模型都有它自己发生作用的具体的条件和它的范围,一旦超出了它的范围,这种理论模型就会从科学变成谬误。
所以,心理学最糟糕的地方就是在这里,因为它的公式太多了。而且,你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哪个公式,这也是心理学最难学的部分。
心理学的难学又容易使人走向误区,会让很多人认为,心理学这么多的公式,谁说都有道理了?不是的。
心理学本质上是用科学的方法、用客观的方法来研究每个人不同的主观感受的一种科学,所以,它既是客观的,又有主观性。
举个例子讲,今天有人说:“哇,今天太阳出来,好热啊,25度,穿了背心都有点热。”
另外一个人说:“今天好冷啊,我穿了外套,温度最多只有15度。”拿温度计测量的结果是18度。到底谁对?这就是心理学最难学、最糟糕的部分。
每个人的主观感受是真实的,但是温度计测出的温度是客观的。
所以,心理学研究就要同时兼顾一个客观的标准和每个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因此,一个真正懂得了心理学本质的人,就不会单凭自己的主观感受来说,避免了重犯上面的错误。
认为人们都是自恋的,或者人们都是恋母的,这种说法都代表着他没有真正懂得心理学的本质。
心理学是不能够凭借自己的主观感受去评估别人和其他更多人各自不同的主观感受的。
正因为如此,心理界也是最容易诞生谬误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迷信、欺骗人的东西最愿意混到心理圈的原因所在。
因为心理圈、心理学,每个人都可以自说自话。
在说自己感受的时候,必须要加个限定词
既然每个人都可以凭着自己的感受来感受自己的东西,那么,谁又是对的呢?那是不是每个人都是对的呢?不是这样的。
心理学每个人都可以凭自己的感受来自说自话,在说自己感受的时候,必须要加个限定词,那就是在我所感受到的世界里,在我的眼睛所看到的地方,我只看到了自恋;
另外一个人可能会说,在我所感受到的世界里,在我的眼睛所看到的地方,我只看到了自卑;
而第三个人可能会这样说,在我所感受到的世界里,在我的眼睛所看到的地方,人们都是恋母的。
就是当你用任何一种理论,由这种理论所建构出的眼光,所建构出的看世界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他人和整个世界的时候,那么,整个世界都会与你的理论保持一致,因为人们的心理感受是主观的。
这也就是说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个人眼中的世界。
但是,有多少个人眼中的世界,并不代表着真实的世界就是如此。
你可以说透过你的眼睛看到的所有人都是一个自恋的婴儿,这个主观感受是真实的,但是并不代表着每个人就是自大的婴儿。
同样一个案例,在另外一个咨询师眼里,也许他看到的就是恋父或者恋母的情结,这就是心理学里的多范式效应。
下一讲继续展开讨论,看一下精神病理学的模型细节里到底是什么?
小明老师著作
中国心理圈
手把手心理实操训练模式创始人
中国心理圈真正教实操的老师
赵小明个人简历 2021
【专业成长经历】
心理学、管理学双硕士
12年临床精神分析受训经历
【学会任职】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文化心理组委员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儿童早期家庭教育专委会理事
【专业著作】
《聚英国》
《拆掉心里的墙》
《互联网心理学》
《文化艺术符号治疗技术》
《本土化音乐治疗与技术实操》
心理小说《寻宝图~南红教父》
《第三代儿童心理教育》
《和妈妈一起学逻辑学》
《心理安全员》
《新精神分析:心理咨询师必知的100个核心概念》
【业界头衔】
今日头条2017年度心理自媒体金处方奖
今日头条2018年全国科普类自媒体排名12
央视财经频道《职场健康课》栏目嘉宾
央视少儿频道《极速少年》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少儿频道《异想天开》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少儿频道《萌娃运动会》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旗下网络媒体央视频,疫情期间特约连线心理专家
作 者:赵小明
图文编辑:岳程鹰
审 核:段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