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比较有意思,造字颇为讲究,因此后人对此也是津津乐道。比如有人拍拍你的肩膀,问:兄弟,你说一下“心字头上一把刀”是个啥字?我估计你肯定会说是“忍”字了。是的,中国文化就是这么博大精深,把一把刀子插在心头,这才是“忍”,那些挨一巴掌领一颗糖的小把戏,哪有资格美其名曰为“忍”呢?古人的这个智慧,其实我们现在也一直在学习。高中教材《先秦诸子选读》里面,在《老子》选读这一单元的引言部分,就讲了老子向他的老师常枞请教的故事,常枞通过舌头存在、牙齿先掉的事实,告诉老子:忍,才是长存的根本,柔弱胜刚强。其实,现在社会也是这样,因为不懂得忍的高明:穷奢极欲的纨绔子弟,局促于一室之内;不可一世的碌碌莽夫,拜倒在石榴裙下;贪得无厌的势利之徒,最终被法律的利剑斩于马下......其实,心字头上一把刀,关键在于自己。美酒谁不欲?秀色谁不喜?横财谁不乐?气冲斗牛谁不会?......在面对诱惑时,如何做到不为所动,这才是难能可贵的。看了很多反腐的电视剧,那些贪官污吏面对执法人员的盘问,有的唯唯诺诺,有的以泪洗面,有的哭爹喊娘,有的直呼委屈,有的甚至扑通一声就跪倒在地......其实,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在自己,只能怪自己在该忍住的时候没有忍住。你不下水,谁会逼你下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一定是自己先有问题了,才给了别人可乘之机。在清明节谈“心字头上一把刀”、谈清明节的来历,我认为也别有一番滋味。据说,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有一位曾割肉救主的臣子叫介子推,却因晋文公一时疏忽,没能被封赏。晋文公为了逼介子推出山,放火烧山,最终却只得到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那么,清明节的意义,就绝非只是祭奠、怀念了,忍住别浪、清明自省、自强不息,也一定蕴含在其中了。
版权和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刊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部分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