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恪告诉陆逊,低标准要求自己高标准要求别人,会出大问题的!

诸葛恪这就算是一战成名了,可这点成绩并不能让他满足,他知道吴国最大的敌人是魏国,要想统一天下,就要早点对魏国做好战前准备,所以诸葛恪主动申请,统领部下到庐江皖口去屯田。

在两国边境屯田的这个做法,诸葛恪同司马懿算是想到一块了,不过诸葛恪还是年轻,没有司马懿那样沉得住气,他到了皖口以后,马上就派轻骑兵袭击邻近魏国的舒县,俘虏了很多百姓回来。除此以外,诸葛恪还向魏国的内陆派出侦查人员,查看道路情况和险要关口的形势,他的目的是想要攻取魏国边境的重要城市寿春。

你要说小来小去的打几仗,诸葛恪自己是能做主,可要想攻打寿春这么重要的地方,那是需要发动重兵的,诸葛恪可就没有这个权利了,他肯定是要向孙权报告等待批准的。孙权虽然很欣赏诸葛恪,也认可他在边境屯田的做法,但对于攻打寿春,他认为时机还不够成熟,就没有批准操作。

这时候的孙权,经历了太多的事情,在他眼中,诸葛恪是一颗好苗子,以后也许会成为吴国的栋梁之才,但眼前来看,他还是有点稚嫩,有点年轻,有点冲动。其实啊,不但孙权这么看诸葛恪,此时吴国的丞相陆逊对诸葛恪也有点看法。

最为长辈和上级,陆逊曾经当面对诸葛恪说过,我做人做事的习惯是,对于上级,我会尽心尽力效力,让他和我一起升迁;对于下属,我会竭尽所能扶持帮助他。现在你跟我是完全不一样,你会在气势上冒犯甚至欺凌上级,对于下属,你又十分蔑视他们,心里一百个瞧不上。这样不行啊,长此以往下去,你就没法构筑一个坚实的道德基础,会虚,会飘的!

这话要是换成一般人讲出来,诸葛恪可能左耳朵进右耳朵就出了,可陆逊那是什么人,地位高资格老,当年关羽和刘备都死在了他的手下,他的话是不能不听的。最重要的是,如果想要在吴国顺利的发展下去,得不到陆逊的认可,那会非常吃力的。

于是乎,在公元245年,诸葛恪给陆逊写了一封信,希望他对自己不要求全责备,要以大局为重,这就是有名的《诸葛恪与陆逊书》,我们这里简单复述一部分,来看看诸葛恪是打算怎么说服陆逊的。

当今世上,想有所作为的人不多,品行操守好的人也没有几个了,所以大家应该互相帮助,彼此扶持。现在有一些不好的风气,就是喜欢诋毁诽谤有能力的人,这让有作为的人受到中伤,让奋发向上的人受到阻碍,每每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心里都很难受。

我认为君子对人不能求全责备。孔子门下弟子三千,贤能的也只有七十二人,就是这七十二人中,少数几个德行是接近孔子,大多数也是各自有短处的,比如子张偏激,子路鲁莽,子贡不安分。可孔子没有因为这些人的缺点嫌弃他们,而是像朋友一样对待他们。

当前正是国家用人之际,我认为对待人才,应该比古代更加宽容一些。为什么这么说哪?您看当前的形势,天下三分,局面还比较混乱,国家的各个部门都面临人员不足的情况。

对于有用的人,只要本性不邪恶,能踏踏实实的干事,就应该信任他,鼓励他,让他在本职工作中发光发热。如果他的行为有微小的不足,也应该宽容,不要太过分苛求。其实啊,如果苛求起来,那些圣贤也都不是完美的人,何况当前的这些人了。

从汉朝末年开始,中原的一些士大夫中间就形成了不好的风气,大家互相贬低诋毁,有的甚至会引发灾难。其实大家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究其根源,无非是两点,一个是不能按照高标准要求自己,另一个是按照高标准去要求别人。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别人就不会服气,严格要求别人,别人就会难以接受,就会产生怨恨。这一旦有了怨恨,就会有小人跳出来钻空子,慢慢的谣言就会产生,灾难就会降临了。所以陈馀、张耳那样的好朋友会反目成仇,萧育同朱博再也回不到最初的友好关系。

总之吧,不宽容小的过失,苛求细枝末节,时间长了,就会让人们之间产生怨恨,国家就更不会有完美的人才出现了。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一部,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到汉武帝登基!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二部,汉武帝绚烂夺目的一生!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三部,从霍光到王莽,两代权臣下的西汉!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四部,汉光武帝刘秀的开国之路!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五部,从汉明帝到黄巾军起义!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六部,从黄巾军起义到官渡之战!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七部,从官渡之战到曹丕、刘备称帝!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八部,从曹丕、刘备称帝到司马懿掌控魏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