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丨北大哲学系为何多寿星?思辨也是一种养生

昨天,回到人大听哲学院李秋零教授讲康德,收获多多。

就康德研究来讲,我们只是刚刚有一点了解,甚至连门都没有入。我这里要讲的,是一种新的养生观,就是“思辨”。

苏格拉底讲过,思辨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我自己总结人生的得失,也往往能在世界观、价值观上能找到最终的原因。

我们这一代人在思维上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在学习了马哲后,以为找到了终极真理,从此关闭上了“思辨”的大门。

这种思维方式的危害,就是形成了简单的线性的“决定论”思维观和对于理性与科学的过度迷信,甚至以研究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

去年退休以后开始看孙女,无法读书,我就只能听书,先后反复听了武汉大学邓晓芒、人民大学张志伟的哲学讲座,从此仿佛走进新的世界,知道了马哲以外的复杂的世界,初步否定了决定论反映论的思维方式 。

更重要的是,在深度思考和构建新体系的过程中,脑细胞被大量激活,健忘症也有所缓解,也减低了对现实政治的反感情绪。

我反对整天研究长寿和养生。说实话,人的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DNA,过分关注反倒“害了卿卿的性命”。

据说哲学家长寿的多。你看人大哲学院张志伟讲课,头脑之清晰,语言之犀利,记忆之准确丰富,可能就是受益于哲学。

如果您有兴趣,不妨我们一起学学思辨养生。

延伸阅读

深度思考

是最好的养生方式

2012年诺奖获得者、日本京都大学生理学教授山中伸弥曾在《自然》杂志发表研究成果称:深度思考是最好的养生方式。

他说:大脑是身体每个机能的指挥中心,如果脑细胞充分活跃,必须有足够的能量和养分供给,身体机能会自动调动身体各部位可余能量向大脑集中,习惯性深度思考能有效缓解脂肪的局部富集。

山中伸弥的研究很快得到挪威生理学教授梅布里特及其丈夫爱德华的呼应,爱德华夫妇认为:近半个世纪全球平均寿命增长超越了前十个世纪,这与信息爆炸促进大脑高速运转直接相关,越是人类发展指数越高的国家,其国民平均寿命增长也越快。

显然,爱德华夫妇的研究足以实证像日本和北欧国家平均寿命显著高于全球的现象。爱德华夫妇因发现“大脑中的GPS”获得2014诺贝尔生理学奖,也是诺奖史上首例夫妇同时获奖。

瑞典运动生理学家卡尔逊教授认为:机械性重复运动按千次单位计算,每增加一单位将明显导致心肌损伤和大脑钝化。也许,卡尔逊的观点能最好解释,为什么职业运动员晚年患老年痴呆症和各种心肌综合症的风险显著高于常人。

事实上,数十年在同一个重复运动的岗位上工作的工人,其寿命也明显低于常人。卡尔逊同时认为,脑力工作者却不存在这个问题。即便始终研究同一个领域问题,大脑的重复运动能有效改善生理机能的均衡性。

我记得读高中最后冲刺的题海大战,肚子似乎从来就没吃饱过,人也纤细得弱柳扶风。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那些一辈子深度用脑的院士,无论多老都精神矍铄,中国的百岁老人基本都集中在这批深度用脑的学者当中。

霍金半身不遂,但透过厚厚镜片下的眼神总是光芒四射。罗纳德.科斯快到百岁了,他还时不时给中国问题指点迷津。所有研究和案例都同时表明:多多用脑是最好的养生方式和长寿秘诀。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多思多思多多思,思中智来。他老人家毕竟是天才,稍稍一思考就会震惊世界,作为常人是没有这种神韵。但我想说的是:勇于思考的人才有真正的自信人生和健康生活。人不一定非要长寿,但做到至死也不老。这就必须养成习惯勇于思考。

实证案例

北大哲学系为何多寿星?

秘密揭开值得深思!

近日,北大哲学系楼宇烈教授在《文明之旅》节目中谈到,自己虽然年近80岁,但在北大哲学系不敢称老人,因为北大哲学系被公认为“长寿系”。楼宇烈谈到,生理养生节欲,心理养生养情,哲学养生明理。而人生明理至关重要,中国哲学能够养生,儒家进德、道家保真、释家净心,也许正是哲学家长寿的原因。
北大哲学系教授李中华介绍,北大哲学系包括在世的教授,90岁以上的有十余人,冯友兰、梁漱溟、张岱年、任继愈等都是90多岁的高寿哲人,85岁以上的人更比比皆是,超过20人,占有成就的北大哲学系教授近半数。“所谓'仁者寿’,研究哲学的人明白事理,不斤斤计较,达观所以长寿。”
北大现象
在北大
85岁以上的
哲学名家几乎占了一半
在很多场合,北大哲学系主任王博教授都谈到,北大哲学系是“长寿俱乐部”,一大骄傲就是哲人的长寿,事实也正是如此。他说:“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哲学有时候不能够让你一见钟情,但是它可以让你受益终生。举个例子,也算开一个玩笑,哲学系在北大,甚至在很多方面都很出名,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哲学系很多老师都很长寿。”
张世英先生,北大哲学系教授,我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美学家和哲学教育家。
在7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张先生在西方哲学(美学)史、德国哲学(美学)、中国哲学(美学)和中西哲学(美学)比较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出版了很多标志性的研究成果,他的黑格尔哲学研究更是得到了国外同行的赞誉。第14届德国哲学大会主席马尔夸特教授称他为“中国著名的黑格尔专家”。
2020年9月10日,张世英先生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安然去世,享年100岁。详见本号文章:张晓岚:听爸爸张世英聊往事
李中华教授作为北大哲学系的扛鼎人物之一,曾师从冯友兰、张岱年等诸位哲学大家。他谈到,长寿和专业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绝对的,不过,长寿在哲学系的确比较普遍。“从哲学系系史人物传来看,90岁以上的有十几个人,占四分之一;85岁以上的,有22人,几乎占了一半。载入系史人物传的是比较有学术成就的老先生,他们的寿命确实比较长。”
长寿秘诀
秘诀1:不刻意养生
冯友兰、梁漱溟不怎么运动
谈到哲学家的长寿秘诀,李中华说,冯友兰、梁漱溟、张岱年他们最大的一条就是,平时的生活比较平淡自然,没有刻意养生。“年龄并不是他所追求的,他追求的是安身立命,能够把自己的生命和从事的事业结合在一起,保持非常平和的心态。他们平时生活也很朴素,没有那么多生活上的特殊要求。”
梁漱溟先生
李中华说,他们不怎么“养生”,像冯友兰、梁漱溟先生就不怎么运动。吃的也是很普通,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他说:“他们生活都非常简单,周辅成先生活到98岁,他真的很简单,没有过多欲望、要求。他认为,吃饱了能工作就是最大的福气。宗白华享年近90岁,他是美学大师,平日非常逍遥,穿的就像普通百姓,经常背一个黄色背包,里面装着饼干,到哪里饿了就拿一块吃,像一个小孩似的,活得很坦然。这是他们的境界,心胸是比较宽的。”
秘诀2:心中无块垒

张岱年历经挫折
但一直达观
“周辅成先生非常平和宽容,对我们这些后辈的年轻人都非常扶持,鼓励后进,待人接物都是很宽厚的长者风度。”李中华说,“我想长寿的秘诀就是儒家所讲的'以德养寿’,'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活到83岁,在古代算是很高寿的,儒家的养生突出'德’,不做亏心事。”
“哲学系教授长寿是毫无疑问的事实,哲学家长寿可能跟哲学系学科本身的特点有关系,因为哲学是对世界,对生命的一种理解,这种理解很容易让人有一个比较开阔的心灵。张岱年先生活到95岁,经历那么多的挫折,一直很达观。身体健康,一个是先天的遗传,后天很重要的一点是心态,包括如何去面对世界,如何面对挫折,如何看待成功等等,都会对生命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张岱年先生
王博说:“张岱年先生长寿的原因,说起来是6个字'坦荡荡,看得开’。一个人如果坦荡荡地话,他就会胸中磊落,这样的话他就没有太多的愧疚,他的心态就会变得和乐,看得开。一个人如果能看得开的话,他的胸中就没有垒块,我们经常讲郁闷,郁闷就是胸中垒块。”
在任继愈追思会上,王博说:“论语说'仁者寿’,任公即是。任公之仁体现在刚毅木讷,其知则体现在'择善而固执之’。虽与冯友兰先生、张岱年先生有亲缘关系,但学术观点不同,体现了北大哲学系的多样性和开放精神。”
王博说:“他们为什么会长寿?我觉得这不是简单的自然的原因,其实这是哲学的一种魅力的体现。这种魅力会让你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受益。”
秘诀3:把事业当生命

冯友兰最后十年重写七本书
李中华认为,哲人高寿还在于他们把自己的生命融到工作当中,他们去世前还在动脑子,思考问题,“不知老之将至”。
“张岱年在晚年时,工作起来没有那么有精力,他就觉得不舒服了。这些老先生都是以学术、事业作为生活的主要部分,安身立命。他们离不开工作,把事业当生命,活着就是在创作,不想享乐。冯友兰先生也非常感人,他创造了世界学术史上一个奇迹,从85岁到95岁,他重新写了七本书,这七本书加起来应该有200万字。第七卷是在他95岁去世前三个月完成的,完成他就放心了,如果没有完成他还会挺着。”
冯友兰先生
“文革”时冯友兰在劳改大院,家人担心他会自杀,而冯友兰先生却和弟子们淡淡地说,任务还没有完成,我不会自杀。“冯先生跟我们讲到'文革’时期,就会告诉我们:学哲学的人应该有这样的智慧,不能轻易地自杀。”李中华认为,他们受到哲学智慧的启示,对一般的问题总是有一定的超越。
“梁漱溟先生上世纪50年代初以后,就不能公开讲话,也不能发表文章,拮据了几十年,但是他还是那么长寿。”李中华说,哲学与智慧相关,不是纯知识的追求,智慧本身总是能让人遇到挫折想得开一些。“挫折是对人最大的考验,有的人却经不起挫折。我们要不以荣辱为念,摆脱名誉、地位对自己思想、精神的束缚。”
秘诀4:环境宽松

远离政治争斗有益养生
李中华说:“老先生们的长寿还与北大的环境有关,如果一个环境矛盾百出,钩心斗角,每个人都不愉快,置身其中是很难高寿的。环境是人创造的,反过来环境对人的影响也很大,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非常重要。现在有些人把个人利益看得太重,包括有的人说话尖酸刻薄,火气很大,都不利于自己养生。不发火不代表没有原则,还是有是非善恶。学术界的人只要远离政治争斗,将书本作为自己的终生伙伴,对养生有非常大的好处。”
任继愈先生
启示世人
启示1:做事恰如其分
不要强拼不要放不下
楼宇烈自称是不戴假牙的“无齿之徒”,他特别强调做事情要“恰如其分”。他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时是没有牙的,“回去”的时候也应该没有牙。他说,人要自然地生存最好,年纪大了,更要克制自己的饮食欲望。“前人告诉我们,不要用你的胃去磨那些硬的食物,不要用你的胃去暖那些冷的食物。现实中我们经常强调不要过咸,其实太辣、太甜都是危害身体的,我们要去掉偏食、偏味。”
对于都市白领在各种压力下身体透支,楼宇烈说:“说句不客气的话,很多白领身体亚健康,都是自找的。人的一生不要想着没有遗憾,总会有遗憾的,不要强拼,不要放不下。事情是做不完的,过过慢生活,很多事情自己完全可以掌控。”他认为,我们现在难以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也需要保证睡眠,而且最好有规律。不要让自己过分劳累,要有劳有逸。要打开心扉,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让生活充满艺术色彩,喜欢唱歌就唱歌,喜欢跳舞就跳舞……喜静的人可以写字画画,以此来凝神。“歌舞宣泄,书画凝神”,能够动静结合是最好的。
楼宇烈说:“中国哲学比较强调平和中庸,做事情不要绝对化,正如孔子所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否则就会伤害自己。中国哲学相对来讲能够把人生看得透彻一点,把生死看得淡一些。当然,也不一定适应于每个人,如果勉强去做,变相地克制自己,也不见得就好。人的欲望不是要克制,而是要节制。”他说,“学哲学,要进得去,还要出得来。如果研究哲学,却被其中的理念束缚住了出不来,那就适得其反。所以,学哲学的人有长寿,有短寿,也有精神失常的,不能一概而论。”
启示2:保持心态年轻
近年80岁的楼教授仍在授课,他说:“讲课对我不是负担,要做自己能够做的。老年人要认识到自己身体上的老化,也要保持心态上的年轻。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尽量自己去做,让自己觉得还是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需要靠别人的人,心态也就不一样。”
楼宇烈说:“心病是有情感的人生的,要以情来治情,服无方之药,即圣人的言语。对于普通老百姓,不一定要读多么深奥的哲理书,多读一些通俗易懂的民间谚语也无不可,比如'平常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心安然,生活也就很坦然。”
“现在因情绪而引起的疾病越来越多,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哀都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楼宇烈引用明末清初哲学家王夫之的“六然四看”养生方法:“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处事断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怀,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他说:“可能研究哲学的人能够明白事理,知道如何调节、控制自己的欲望,这大概是哲理养生的功效。所以心智的成熟很重要,我们要过平静、有意义的生活,并非刻意拉长寿命,而是尽享天命,寿终正寝。自然地度过自己的生命,不因遇到难事而纠结,保持心态平和的状态。”
启示3:小亏要经常吃

为名利绞尽脑汁
对身体不好
如今年近70岁的李中华教授退而不休,每天依然工作十几个小时,并参与《儒藏》的编纂。“我受这些老先生影响,不看重名利。有的人会因为文章署名打得不可开交,为了稿费而折腾不已,心中芥蒂太多,放不下。人生都是小事,这些小事都要计较的话,就非常影响人的精神。”他说,“我的体会就是这样,我平时对吃点小亏是毫不在乎。小亏要经常吃,不要斤斤计较。”
对于哲人不刻意养生这一点,李中华说,现在有些人刻意养生,什么都不闻不问,麻木了。“儒家不是这样的,论语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寿,智者乐’。不要带着功利的心态去做事。境界、道德素养对一个人的生命还是有相当大的影响。”
李中华说:“人的生命要顺应自然,不能背逆自然。《列子》中说:'不逆命,何羡寿?’刻意去追求寿、名、位、利,对思想反而产生束缚,也就不能逍遥。当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完全摆脱现实去逍遥,但是心态上可以是放松的。平时不感到有什么苦恼,不要让那些小事情影响自己。有的人为了名利绞尽脑汁,对身体特别不好。”
“中国哲学强调的就是人生。哲理可以养生,但是不能分裂了,仅仅当成知识。”李中华说,“中国哲学实际上是要解决人生问题,不像西方哲学那样语言分析、逻辑分析,中国哲学重视中庸,不能当成纯知识,而是当成智慧去学习。”

本号编辑根据资讯综合汇编
(0)

相关推荐

  • 一般人不会懂!楼宇烈:中医是一种生命哲学

    一般人不会懂!楼宇烈:中医是一种生命哲学

  • 汪子嵩与老师冯友兰

    汪子嵩先生在未名湖畔 2013年1月的几天时间,阳光不错,客厅里很是明亮.我就坐在汪子嵩先生的对面,不时地问一些问题,汪先生已是九十多岁高龄,但在回忆往事时常常能感到他似乎突然年轻起来,时光好像流转回 ...

  • 我所了解的汪子嵩先生

    (91岁的汪子嵩先生) 让我的记忆回到2005年的夏天.那时候,我还是<纵横>杂志的编辑,满心希望多约一些"亲历.亲见.亲闻"的好稿子.这样,我就免不了经常与老先生们接 ...

  • 【哲学教育专题】哲学本性与大学使命

    哲学本性与大学使命 文/夏年喜 学哲学有什么用?讲授哲学课的教师最害怕学生问这样的问题,事实上这也是哲学教师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不仅国内如此,国外也如此,不仅现在如此,过去也如此,并且这种状况还将持续下 ...

  • 姓氏文化探源-冯姓

    冯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七位,在宋版<百家姓>中列第九位,在以人口为序的中国姓氏中排名第27位,人口约八百六十一万五千余. 姓氏文化探源-冯 ...

  • 南京大学哲学系助理研究员代玉民:中国哲学关注现实,关注人文

    南京大学哲学系助理研究员代玉民:中国哲学关注现实,关注人文 2021-07-21 11:57·文以传道 Q1:您曾在课上说,中国哲学还有很多文本没有挖掘.为什么这么说?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哲学思想 ...

  • 北大哲学系为何多寿星秘密揭开值得深思

    四川广播电视报家周刊 2018-05-29 北大哲学系在北大有了一个有趣的别称--"长寿俱乐部".北大哲学系的教授中,90岁以上的就有十余人,85岁以上的更是超过20人,占知名教授 ...

  • 123周年校庆丨北大校友原创音乐会

    北大校友 原创音乐会 ENJOY THE CONCERT! 未名博雅,弦歌百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北京大学也即将迎来建校123周年.5月 ...

  • 健康丨倪海厦:中医判断健康的十大标准

    作者档案 倪海厦 倪海厦,1954年生于台湾,籍贯浙江瑞安,在美国创办汉唐中医诊所,曾任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与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 原题 中医鬼才倪海厦: 中医判断健康的十大标准 第一个: ...

  • 东方时评丨北大教授平静接受'学渣'女儿,有何不可?

    最近,北大教授丁延庆的一段吐槽女儿的抖音视频火了.视频中,这位小时候被称"神童",6岁就能背下整本新华字典,本科就读于北大,后进入哥大深造,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的丁教授和天下所有的父 ...

  • 关注健康丨这6种行为最伤血管,千万别做!第一条你就中招......

    「人与动脉同寿」,意思是说,当人体动脉不断硬化阻塞,最后脏器(心脑)梗塞.坏死之日,就是人的寿终正寝之时. 像人的骨骼大约可用 200 年,但中国人的心脑血管平均使用年限目前大约为 75 年,所以国人 ...

  • 健康丨打疫苗能防癌?成人值得打的疫苗清单,帮你列全了!

    成年人都能打哪些疫苗?能预防哪些传染病?哪些人格外推荐接种?--今天我们按照年龄段和不同人群来给大家重点介绍几种~ 成年人可打的疫苗乙肝疫苗(接种3针)1. 为什么要接种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能降低肝 ...

  • 北大哲学系为什么长寿老人多?

    李中华教授作为北大哲学系的扛鼎人物之一,曾师从冯友兰.张岱年等诸位哲学大家.他谈到,长寿和专业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绝对的,不过,长寿在哲学系的确比较普遍."从哲学系系史人物传来看,90岁以上 ...

  • 健康丨为什么五点钟要起床?答案让人吃惊!关乎性命,人人必看

    早睡早起占人体健康的百分之七十:心态.饮食.及时调理各占百分之十,我们就可以知道早睡早起的重要性. 我们白天是放电,晚上睡觉是充电.晚上只冲了50%的电,白天还要释放100%,那50%哪来的?就是从五 ...

  • 健康丨夏季养生小技巧,助你轻松度夏~

      自从立夏后,很多地方气温持续攀高,出门就是一股热浪袭来.这样火炏焱燚的天气,让人热到变形热到模糊热到质壁分离. 高温对外出义灸的艾人真是充满深深的恶意啊,一定要做好防晒防暑的工作,中医讲究&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