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丨北大哲学系为何多寿星?思辨也是一种养生
昨天,回到人大听哲学院李秋零教授讲康德,收获多多。
就康德研究来讲,我们只是刚刚有一点了解,甚至连门都没有入。我这里要讲的,是一种新的养生观,就是“思辨”。
苏格拉底讲过,思辨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我自己总结人生的得失,也往往能在世界观、价值观上能找到最终的原因。
我们这一代人在思维上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在学习了马哲后,以为找到了终极真理,从此关闭上了“思辨”的大门。
这种思维方式的危害,就是形成了简单的线性的“决定论”思维观和对于理性与科学的过度迷信,甚至以研究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
去年退休以后开始看孙女,无法读书,我就只能听书,先后反复听了武汉大学邓晓芒、人民大学张志伟的哲学讲座,从此仿佛走进新的世界,知道了马哲以外的复杂的世界,初步否定了决定论反映论的思维方式 。
更重要的是,在深度思考和构建新体系的过程中,脑细胞被大量激活,健忘症也有所缓解,也减低了对现实政治的反感情绪。
我反对整天研究长寿和养生。说实话,人的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DNA,过分关注反倒“害了卿卿的性命”。
据说哲学家长寿的多。你看人大哲学院张志伟讲课,头脑之清晰,语言之犀利,记忆之准确丰富,可能就是受益于哲学。
如果您有兴趣,不妨我们一起学学思辨养生。
延伸阅读
深度思考
是最好的养生方式
2012年诺奖获得者、日本京都大学生理学教授山中伸弥曾在《自然》杂志发表研究成果称:深度思考是最好的养生方式。
他说:大脑是身体每个机能的指挥中心,如果脑细胞充分活跃,必须有足够的能量和养分供给,身体机能会自动调动身体各部位可余能量向大脑集中,习惯性深度思考能有效缓解脂肪的局部富集。
山中伸弥的研究很快得到挪威生理学教授梅布里特及其丈夫爱德华的呼应,爱德华夫妇认为:近半个世纪全球平均寿命增长超越了前十个世纪,这与信息爆炸促进大脑高速运转直接相关,越是人类发展指数越高的国家,其国民平均寿命增长也越快。
显然,爱德华夫妇的研究足以实证像日本和北欧国家平均寿命显著高于全球的现象。爱德华夫妇因发现“大脑中的GPS”获得2014诺贝尔生理学奖,也是诺奖史上首例夫妇同时获奖。
瑞典运动生理学家卡尔逊教授认为:机械性重复运动按千次单位计算,每增加一单位将明显导致心肌损伤和大脑钝化。也许,卡尔逊的观点能最好解释,为什么职业运动员晚年患老年痴呆症和各种心肌综合症的风险显著高于常人。
事实上,数十年在同一个重复运动的岗位上工作的工人,其寿命也明显低于常人。卡尔逊同时认为,脑力工作者却不存在这个问题。即便始终研究同一个领域问题,大脑的重复运动能有效改善生理机能的均衡性。
我记得读高中最后冲刺的题海大战,肚子似乎从来就没吃饱过,人也纤细得弱柳扶风。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那些一辈子深度用脑的院士,无论多老都精神矍铄,中国的百岁老人基本都集中在这批深度用脑的学者当中。
霍金半身不遂,但透过厚厚镜片下的眼神总是光芒四射。罗纳德.科斯快到百岁了,他还时不时给中国问题指点迷津。所有研究和案例都同时表明:多多用脑是最好的养生方式和长寿秘诀。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多思多思多多思,思中智来。他老人家毕竟是天才,稍稍一思考就会震惊世界,作为常人是没有这种神韵。但我想说的是:勇于思考的人才有真正的自信人生和健康生活。人不一定非要长寿,但做到至死也不老。这就必须养成习惯勇于思考。
实证案例
北大哲学系为何多寿星?
秘密揭开值得深思!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