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角度看——胃食管反流病(上)

写在前面的话

在中国,或者但凡有华人的地方,生了病都会想到中医,胃食管反流病自然也不会例外。有些患者会对西药及手术产生恐惧,所以总会问问在这种病症上,中医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小编没学过多少中医,一直认为中医就四个字——“博大精深”!

有一首诗也让小编印象深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中医一半深”。

点击加载图片

不过既然有了需求,从普及知识的角度,小编这次也就翻阅各种文献、书籍、指南,引经据典,绞尽脑汁,写了几篇文章,打算从中医的角度,聊聊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辨证、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还是那句话,既然是聊聊,说话的氛围就不要太紧张了,各位看官本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态度,把小编说到的觉得有用的东西拿去。

欢迎大家踊跃留言,共同讨论(如果有中医大家参与那就更好了!)。

中医辨治历来都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小编权当抛个砖,有玉的尽管砸过来。

胃食管反流病,从机械论的角度来看,是种运动障碍性疾病;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又是种功能性疾病。

从西方工业革命发展出来的西医,在治疗动力性疾病上占据很大的优势,例如骨折(运动系统)、溶栓(血液动力系统)等等,在胃食管反流病中,如若合并了食管裂孔疝,手术就是最好的治疗方法,无它。

但是在功能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则有些差强人意,例如脑卒中的后遗症、运动损伤的恢复,康复治疗远远落后于临床的发展。

点击加载图片

许多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除了反流引起的症状以外,常常合并胃脘隐痛、胃痞胀满、食欲不振、嗳气呃逆、嘈杂易饥、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畏寒怕冷、夜不安寐、腹痛腹泻、神疲乏力等胃与全身症状。此时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就能发挥其辨证论治、综合调理的优势,可取得比单纯应用抑酸药更好的疗效。

因此,改善患者胃与全身其他症状,是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特色与优势。

中医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位虽在食管和胃,但与肝、胆、脾、肺等脏腑关系密切。其基本病机是肝胆失于疏泄、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上犯食管,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的临床症状。疾病的过程中可产生气、血、火、痰、食、湿、虚等诸多病理变化,使病情缠绵难愈。

点击加载图片

与西医里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分多种原因相比,中医的病机似乎很简洁明了,但其实也一样充满了不同见解和争议。而且不单单是在病机、辨证、诊治上,就连在这个貌似简单的问题上,也争议良久——如何给胃食管反流病定个合适的中医名?

在古代中医文献中,“吞酸”、“反胃”、“胸痹”、“呃逆”、“梅核气”、“噎膈”、“胃脘痛”、“痞满”等范畴中都可找到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的内容的描述,但其中的任何一种作为病名,都不能全面代表胃食管反流病的病证、病因、病机的特点。

现代中医曾以“食管瘅(音dan)”命名,但未被普遍采用。在2009年制定的《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深圳)》中,仍只是笼统的提出:“根据主症归属于吐酸、食管瘅等范畴”。直到发布《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方案(2014年版)》,应该才算将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名称定为“吐酸病”。而“食管瘅”,现在多指“反流性食管炎”。

小编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争论,在于胃食管反流病就是一个器官(食管)带着另一个器官(胃)在体内兴风作浪,而中医的脏腑却代表的是一个系统,难以具体到某一个或几个器官上。例如,中医里的肝,绝不是你身体里的那个肝,它不是分泌胆汁的地方,而是主疏泄、主藏血,“藏魂”之处;中医里的肾,也不是你身体里的那两个肾,不单单是为了生成尿液、排泄尿液(主水),而是主骨生髓,主藏精、生殖之处。

所以男人不要一听“肾虚”,就觉得自己的两个肾出毛病了,而且这两个肾只产尿、不生精。

点击加载图片

我们常听“肺与大肠相表里”,说是肺与大肠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其中的一种表现就是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可导致肺气失于宣降。如大肠实热,腑气壅滞不通,可以导致肺失宣肃,而出现胸闷、咳喘、呼吸不利等。如果把中医里的“大肠”,作为一套消化系统延伸为食管和胃,那胃食管反流病可以引起胸闷、憋气、咳嗽、哮喘、甚至肺纤维化,是不是就可以得到一个完美的解释了呢。

西医“具体”,中医“具形”

就像“高血压”这种病,西医直接定位在血压上,而中医则会根据症状,来个肝阳上亢、气虚血瘀之类的诊断。所以你不会在中医典籍里看到“脑炎、肺炎、胃炎、肝炎”这些诊断,自然更找不到“胃食管反流病”这种对西医来说都算新名词的诊断了。

这不是问题,问题在于:

我们的目的就是想怎样才能治好我们得的这种病,而不是纠结于它到底应该叫什么名字。

而治病的关键在于: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知道它这样,还要知道它为什么会这样)。

点击加载图片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 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攻击作用增强 所致。

西医认为,有多种因素参与了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包括 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失调 (不好好干活)、 食管廓清功能下降 (不能大扫除)、 食管组织抵抗力损伤胃排空延迟 、胃酸及胃蛋白酶等主要 攻击因子对食管黏膜的损害社会心理因素 等。

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致病因素的认识,由于比较“具形”,所以多是从临床症状来考虑的,如“呕酸、吞酸、吐酸、噫醋”,此外还有“反胃、噎膈、梅核气”等等。

古代医家根据各自的临床经验,提出以下观点:

➤➤ 感受外邪 :感受寒热之邪,脾胃气滞,胃失和降,气逆于上,可致吐酸。

➤➤ 情志不和:七情内伤,忧思郁怒,可致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浊气上逆,发为本病。

➤➤ 脾胃虚弱: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致使湿热内生,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发本病。

➤➤ 饮食不节:饮食不节,恣食辛辣厚味,损伤脾胃,或饮酒无度,助湿生痰,酿生湿热,脾胃受纳、升降失常,导致胃气上逆,发为本病。

现代医家也是各论短长,但结合古代医学的观点,总结为以下几类

➤➤ 情志失调 :忧思恼怒,抑郁不达,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上逆泛酸,日久脾胃失于健运,湿痰内生,气郁痰阻则出现咽部及胸骨后异物感,气郁日久化火,郁火内熏则胸骨后灼痛。

➤➤ 饮食伤胃 :因饥饱失常、过食辛辣、烟酒过度使胃气受损,脾胃运化失健,酿湿生热,气机郁滞而上逆,见吞酸、嗳气。

➤➤ 寒邪客胃 :外感寒邪或过食生冷使寒滞于胃,中阳不振,胃纳腐熟功能失健,失于和降,而致泛酸。

➤➤ 脾胃虚弱 :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或久病脾胃受伤,致中气虚弱,水湿不运,抑或胃阴受损,失于运化,升降失司而致吐酸等。

➤➤ 素罹胆病 ,胆热犯胃,上逆呕苦。

此外,因病久失治或邪伤血络导致血癖的形成亦是胃食管反流病迁延不愈的诱因之一。

这些论述虽然有点多,但可谓字字珠玑,仔细读下来,很值得品味。

点击加载图片

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古今,中医皆认为胃食管反流病与情志、饮食密切相关(情志不和、饮食不节),而不单纯的只是自身缺陷(脾胃虚弱、素罹胆病)所致。西医近几年来也倾向于胃食管反流病是种“生活方式病”: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精神紧张、焦虑抑郁,膏梁厚味、暴饮暴食、快饮快食、边走边食……而且在治疗上,也不再是简单的用药、手术,还会结合心理学,进入到“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从而达到“身心”皆愈的目的。

中医“具形”,虽然有时表述不清某一病名,但好在它能把病人当做一个形体来看,而不仅仅是一堆零件的简单组合。在这方面,古老的中医,似乎走在了现代西医的前面。

中医讲“辨证论治”

辨证 ,就是辨别症状,根据望、闻、问、切(谓之“四诊”)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以判断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为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点击加载图片

小编对中医的敬仰也在于此——同是一种病,竟然能辨出好多证来!

正如一位清代医家所说:“病之总者为之病,而一病总有数证”。

中医辨证的方法有很多,如 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等等。

这些从大量临床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方法,虽有各自的特点和侧重,但在临床应用中是可以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的。

点击加载图片

脏腑定位在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证中最有意义。

因此,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辩证是以脏腑辨证为主,结合其它辩证,进行议其病、辨其性、定其位、求其因、明其本的辩证过程。

所谓议其病

即在四诊信息汇总后,结合西医实验室检查,辨明疾病。

所谓辨其性

即辨别病证的性质,以指导治疗原则的确立。胃食管反流病从表里辨 当以里证或半表半里证居多, 从阴阳辨 以阳证居多, 从寒热辨 以热证居多,而 从虚实辨 则以实证或虚实夹杂证居多。

所谓定其位

即判定疾病的病变部位。胃食管反流病主要病位在食管与胃,但病理状态下又可涉及肝、胆、脾、肺等脏腑,当多个脏腑同时为病时,须根据四诊信息,逐一判断病位。

所谓求其因

即审症求因,是对疾病病因、病机和病情全面分析和了解的过程,以求得疾病的症结所在。胃食管反流病病因多为内伤 ,饮食不节、七情所伤、久病劳倦都是主要的病因;此外,痰饮、瘀血此类既是胃食管反流病发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亦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致病因素。

所谓明其本

即明确已知疾病病机的主次、因果关系,为确定治则提供直接依据。尤其在胃食管反流病虚实夹杂证患者以实证证候为主要表现时;或胃食管反流病非典型症状为主要表现、典型症状缺失时;或胃食管反流病实验室诊断阴性结果时,更需要明辨疾病之根本,确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不过,以上的出发点虽然比较明确,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证型却仍然缺乏统一的标准,各家观点不一,证型繁复交错。

从相关文献检索结果看,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型超过20种,而出现频次较高的就有8种,大多数医家以3到5种证型进行辨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最后召集各大医家开了个会,以《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的形式,明确了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证型分为以下五型。

肝胃郁热证

以烧心、泛酸、嘈杂易饥为特点。

主症:(1)烧心。(2)泛酸。

次症:(1)胸骨后灼痛。(2)胃脘灼痛。(3)脘腹胀满。(4)嗳气反流。(5)心烦易怒。(6)嘈杂易饥。(7)舌红、苔黄,脉弦。

胆热犯胃证

以口苦咽干、烧心、脘胁胀痛为特点。

主症:(1)口苦咽干。(2)烧心。

次症:(1)脘肋胀痛。(2)胸痛背痛。(3)泛酸。(4)嗳气反流。(5)心烦失眠。(6)嘈杂易饥。(7)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中虚气逆证

以泛酸或泛吐清水、嗳气反流、神疲乏力为特点。

主症:(1)泛酸或泛吐清水。(2)嗳气反流。

次症:(1)胃脘隐痛。(2)胃痞胀满。(3)食欲不振。(4)神疲乏力。(5)大便溏薄。(6)舌淡、苔薄,脉细弱。

气郁痰阻证

以咽部梗阻、咽部不适、胸庸不适、夜间呛咳为特点。

主症:(1)咽喉不适如有痰梗。(2)胸膺不适。

次症:(1)嗳气或反流。(2)吞咽困难。(3)声音嘶哑。(4)半夜呛咳。(5)舌苔白腻,脉弦滑。

瘀血阻络证

以胸骨后疼痛不适、后背疼痛、伴有烧心泛酸为特点。

主症:胸骨后灼痛或刺痛。

次症:(1)后背痛。(2)呕血或黑便。(3)烧心泛酸。(4)嗳气反流。(5)胃脘隐痛。(6)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上述证候确定:主症必备,加次症2项以上即可诊断。

这下好了,证型统一了,自然就方便因证施治了,下期我们就聊聊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疗。小编这么能聊,不是小编有多专业,尤其是在这一篇里,小编就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如果觉得小编搬得还不错,就给点个赞吧,嘿嘿。

接下篇——与胃食管反流病医患聊中医(下)

参考文献

[1]朱生樑 . 胃食管反流病基础与中西医临床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2]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深圳) . 中医杂志,2010,51(9):844-847.

[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 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0)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11):1550-1553.

[4]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治方案(2014年版)

本文转载自:反流中国

(0)

相关推荐

  •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一.病因病机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攻击作用增强所致. 西医认为,有多种因素参与了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包括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失调(不好好干活).食管廓清功能下 ...

  • 中医内科学——胃痛

    中医内科学——胃痛

  • Barrett食管(巴雷特)是不是癌?怎么诊断和治疗?

    Barrett食管 (BE) 是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其中伴有肠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BE癌变的病理过程为:肠化生-低度异型增生-高度异型增生-原位癌 ...

  • 胃食管返流泛酸烧心,中医诊疗思路及验方讲述:柴芍护膜汤

    胃食管返流泛酸烧心,中医诊疗思路及验方讲述:柴芍护膜汤

  • 反酸、烧心,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看中医教授有何良方

    在中医看来,胃食管反流病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胃肠疾病的共同表现,由于症状复杂,涉及多个脏器,所以在中医文献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病名,古医书中的"反酸.烧心.胃咳.胸痹.噎膈.胆呕(胆汁反流 ...

  • 半夏厚朴汤治疗脾胃病适宜性探析

    导读: 半夏厚朴汤最早载于<金匮要略>,用于治疗妇人气郁痰阻之梅核气.通过临床跟诊学习和文献研究发现,半夏厚朴汤对多种脾胃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现从理论研究.组方分析.现代应用及药理研究等方 ...

  • 从中医角度看——胃食管反流病(上)

    写在前面的话 在中国,或者但凡有华人的地方,生了病都会想到中医,胃食管反流病自然也不会例外.有些患者会对西药及手术产生恐惧,所以总会问问在这种病症上,中医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小编没学过多少中医,一直认为 ...

  • 从中医角度看——胃食管反流病(下)

    曾有位患友在服用抑酸剂和胃肠动力药物的同时,搭配了某种中成药,成功"治愈"了自己的胃食管反流病,在欣喜之余,也在群里推荐大家服用这种中成药. 群里的西医一看就不淡定了,赶紧说用药因 ...

  • 中医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胸骨后灼痛

    有些患者觉着胸口痛,怀疑自己心脏有问题,经过心电图.心脏B超.抽血化验等检查,没发现有什么问题.甚至有的医生开了一些扩张血管的药,吃后感觉也没有什么效果,胸口痛的毛病还是时不时地发作.其实胃食管反流病 ...

  •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疗

    一.病因病机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攻击作用增强所致. 西医认为,有多种因素参与了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包括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失调(不好好干活).食管廓清功能下 ...

  • 中医治疗胃阴亏虚型胃食管反流病,方用一贯...

    中医治疗胃阴亏虚型胃食管反流病,方用一贯煎加减 [主症]胸骨后或胃脘部隐痛,嘈杂烧心,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不欲饮,大便干结,舌质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降逆. [方药]一 ...

  • 马骏辨治胃食管反流病经验(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发表者:赵东奇 1505人已读 摘自 中国中医药报 马骏,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首届国医名师.他幼年习医,熟 ...

  • 如何诊断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上中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胃食管反流病其实通过症状是可以诊断的,患者有酸反流.烧心这些症状就考虑是胃食管反流病. 但是在中国有很多人去做胃镜,首先中国是肿瘤的高发地区,希望能发现早期的肿瘤,这样就需要更多的患者接受胃镜,因为胃 ...

  • 解密: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药方根据胃食...

    解密: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药方 根据胃食管反流病两大病理学基础:酸反流和胃动力异常. 1.针对胃酸反流 在辨证基础上,多选加左金丸.乌贝散及失笑散. A.左金丸取黄连之苦降,吴茱萸之辛开,专治肝经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