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坝会议历史地位及启示

苟坝会议奠定了中央红军长征实现伟大转折的组织基础。

苟坝会议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核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党中央的军事领导体制基本确立;奠定了中央红军长征实现伟大转折的组织基础。

中央红军长征中的伟大转折,是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通道、黎平、猴场、遵义、扎西、苟坝和会理等地召开的系列会议实现的,苟坝会议是其中关键的一环,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次比较重要的会议。

1935年3月10日至12日,围绕是否攻打打鼓新场,长征途中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苟坝村召开了会议,史称苟坝会议。会上,毛泽东力主放弃攻打计划,理由是打鼓新场有坚固的城墙和碉堡,敌人防御工事坚固,以当时中央红军的武器装备水平,不能强攻固守之敌,应力争在运动中消灭敌人;打鼓新场的地形不利,红军的攻击能力发挥不出来;周围的国民党军队大约有40万人,快的半天即到,慢的也仅有2天半的路程。还有一个毛泽东在会上不能说的理由,就是他在扎西会议前后形成了彻底摆脱国民党军队围堵的战略计划,即调滇军出滇,北渡金沙江入川,在川西与红四方面军会师,这个战略计划与攻打打鼓新场冲突了。毛泽东的观点并没有得到中央政治局的认同。1935年3月10日晚上,毛泽东提着马灯来到周恩来住所,说服了周恩来和后来赶到的朱德。随后继续召开会议,决定取消攻打打鼓新场的计划,并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中央新“三人团”(亦称“三人军事小组”),代表中央政治局全权指挥军事,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苟坝会议具有以下历史意义。

1.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核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在战争时期,尤其是红军长征途中,军事斗争是党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之一。遵义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协助周恩来领导军事工作。在苟坝会议上,中央政治局不再具体做军事指挥决策,由新“三人团”承担,毛泽东成了中央军事斗争上实际的决策者。遵义会议提出的“改组党中央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的任务,由此得以进一步落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苟坝会议是遵义会议的“闭幕式”。

2.党中央的军事领导体制基本确立。猴场会议明确了军事决策必须置于中央政治局的领导之下,这种军事领导体制与瞬息万变的战争环境极不适应。在苟坝会议上,军事指挥决策交给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组成的新“三人团”,实现了中央军事领导体制的变革。这一变革,让中央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机关适应了当时战争环境的需要。1935年11月3日,中央政治局在甘泉下寺湾召开会议,成立了由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的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会议决定,大的战略问题由军委向中央提出讨论,至于战斗指挥问题,由军委全权决定。而下寺湾会议关于党的军事领导体制的决定,其实是建立在苟坝会议形成的军事领导体制上的。

3.奠定了中央红军长征实现伟大转折的组织基础。苟坝会议后,毛泽东能够顺利地将他酝酿已久的战略付诸实施,即调滇军出滇,北渡金沙江入川,在川西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很快,中央红军三渡、四渡赤水河,渡过乌江,兵临贵阳,调出滇军,继而挺进云南,直逼昆明,最终巧渡金沙江,成功甩开了敌人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大踏步挥师向四川挺进,实现了中央红军长征的伟大转折。

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可以理解为,一切历史都能读出当代意义和当下启示。苟坝会议已经过去80多年了,仍然有深刻的意义和启示。

1.中央领导核心的确立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基本保证。毛泽东同志回忆苟坝会议时指出:“一个人有时胜过多数人,因为真理在他手里,不在多数人手里。”邓小平同志总结长期革命实践时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苟坝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中的地位,确保了中央红军长征中伟大转折的实现。

2.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是保持党勃勃生机的前提。苟坝会议之所以能够成功举办,关键一条是与会者中绝大多数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保持了共产党的初心,始终将党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讨论问题、作出决策,首要动机是出于公心。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就来源于对党的信念的坚定和对初心使命的践行。

3.把握好民主集中制的“度”,必须立足实践。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根本组织原则。在政治实践中,是民主多一点,还是集中多一点;什么事情上多一点集中,什么情况下多一点民主,这就是要把握好民主集中制的“度”的问题。只有把这个“度”把握好了,民主集中制的制度优势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在苟坝会议上,毛泽东等党的领导同志以取得战争胜利作为判断标准,始终立足实践,实事求是地作出决策,这是我们今天坚持民主集中制时必须学习、借鉴的地方。

(作者单位:深圳市社会科学院)

(原题《苟坝会议历史地位及启示》)

(作者:何国勇)

(0)

相关推荐

  • 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由列宁最早提出,概括地说,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党章>对民主集中制提出了六条基本原则:党员个人服 ...

  •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这首<七律·长征 ...

  •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瑞金到吴起镇,究竟有没有二万五千里?

        "二万五千里"最早由毛泽东提出根据档案君目前所掌握的档案史料来看,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后,曾组织人员对红军长征里程进行过统计.毛泽东根据这个统计,先是于1935年10月2 ...

  • 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军事路线问题.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 ...

  • 陈云和杨尚昆,遵义会议参加者—贵州12日之遵义(5)

    ★旅游地点:贵州遵义会议参加者事迹陈列 在秦邦宪住址旁边,就是"陈云与遵义会议"的展览馆.走进去很冷清,大概游客们对于这种生平事迹的展览并不太感兴趣. 陈云,青浦人,所以这次展览是 ...

  • 成败衡量唯实践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红军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在此召开了名垂史册的遵义会议,中国革命迎来了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从此,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 ...

  • 开国大典上的周恩来

    <开国大典上的周恩来>/李人毅绘 开国大典上的周恩来 作者:李人毅 01 他的泪珠悄然洒落在泥土里 站在天安门上,伴随着<东方红>的乐曲,周恩来展开公告文稿与毛泽东轻声交谈着, ...

  • 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前的集结地,长征第一渡口2

    从这个长征渡口的台阶可下到于都河边.于都河水平静地流淌,现代化的大桥连通了两岸. 望着河对岸,想象中央红军8万余人浩浩荡荡西去,出江西到湘西,将要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四道封锁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更不会想 ...

  • 周恩来:“没有遵义会议,中国革命不知道要推迟多久。”——记贵州行之三

    编者按 2021年第一期"重走长征路: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到延安26天25晚"5月13日正式开启,星火团友刘梅特地撰写长征行游记,现特此推出,供各位欣赏~ 重走长征路活动,你将收获什 ...

  • 【百个瞬间说百年】1935,生死攸关的转折

    红军开始长征后,国民党"追剿"军达16个师.77个团,布置了四道封锁线.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湘江时,红军在国民党湘军和桂军夹击下,付出了极大牺牲.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从长征出发时的8 ...

  • 图说红军长征中的会议

    在行军危急.戎马倥偬的红军长征途中,为制定重大战略决策.统一全党全军思想,党和红军多次召开中央负责人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以及方面军层次的会议.据统计,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留有记录的就 ...

  • 古田会议

    百炼成钢丨古田会议2021-04-09 18:30:00荔枝新闻231人参与193评论自动播放 在古田会议纪念馆,珍藏了一套1929年的红军军服.当年,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与会代表正是身着这套军服 ...

  • 【百张海报迎百年】遵义会议召开

    1935年1月15日-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评博古.李德的军事路线错误,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并委托张闻天起草决议.会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云 ...

  • 中央红军长征初期排序:

    中央红军长征初期排序:

  • 黄玉东:走近遵义会址

    走近遵义会址 十年前,出差贵阳.工作结束后,接待单位的领导,特地安排我去了趟遵义,专程赴红色革命圣地--遵义会址,现场感受那段光辉的革命历程.早饭之后,陪同的干部带了辆越野车,与我踏上了征程. 汽车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