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夏氏夏桥宗祠的兴衰
宿州夏氏是永城夏氏的分支,永城夏氏一世祖旺公次子二世夏允忠,约于大明洪武29年,1396年,丙子年,中原大旱,由永城县西酂城夏竹园(现夏庄村),迁徙至江南直隶省凤阳府宿州东北50里闵乡柳沟集。
宿州夏氏在柳沟繁衍生息至第九世夏林,字恭谨,生四子守廉、守礼、守义、守洁。根据宿州夏氏夏方谷(20世梁庄)和夏忠和(22世柳沟)的记述,10世长子夏守廉,约明万历18年(1590年),由柳沟迁夏桥,守礼、守义居柳沟,守洁随母遗腹迁至古邳南夏楼。
夏守廉在夏桥生活到清朝初年,后代兴旺,又逢康乾盛世,于是和柳沟等地夏氏族人一起,开始兴建夏桥夏氏宗祠。根据大清嘉庆19年夏桥夏氏碑记记载,夏桥夏氏宗祠始建于清初康熙年间(约康熙九年,1670年),宗庙地址在“大清国江南凤阳府宿州城东北乡永盛集东首”,是始基。夏桥集清初叫永盛集,属于江南凤阳府。宗庙初建时,规模虽小,宿州夏氏的各地族人仍不断前来拈香供佛。随着社会发展,迨至乾隆年间,庙宇揖坏,夏氏先人依旧迹修缮。夏桥夏氏宗庙的主殿坐北朝南,起地三阶,东西厢设立配房,主殿内共奉列祖列宗牌位,周围有柏树若干。
到了清朝嘉庆甲戌年(嘉庆19年,1814年)孟秋,夏桥夏氏宗祠墙垣尽坏,夏桥的夏尚志、夏应伦、夏学谦、夏万壁,柳沟的夏宗谦、夏宏典、夏应郡等夏氏族人,葺旧维新,修祠立碑。经过修缮扩建,夏桥夏氏宗祠,规模初显,香火日盛。夏氏先祖对祠堂精心管理看护,热情接待十里八村的宿州夏氏宗亲,拜祖祭祀。当时有夏桥、柳沟、夏庙子、夏谷堆、夏渡口、夏寨等地本族家人,前来祭祖。
清末民初,时势不靖,社会动荡,宗祠管理松懈,建筑日渐倾颓。民国12年(1923年),宿州夏氏先人夏元和、夏元正、夏本瑞、夏本仲、夏长松等,发动族人修缮宗祠。出财者倾囊相助,出力者踊跃争先。以大殿之钜工,新建门面三间,整体面貌焕然一新,顿改昔日之旧观。修祠立碑,又续写了宿州夏氏班次排行:长怀忠孝,传家之道;敬守恒存,声名光耀。(现已守改持。长,20世)
解放后,随着形势的变化,夏桥夏氏宗祠破败不堪。又遇破四旧立四新,夏氏宗祠彻底坍塌。从此,兴盛近300年的宿州夏桥夏氏宗祠,荒芜湮灭。
虽祭房损毁,而碑碣犹存,幸甚!
宿州夏氏22世夏忠联编写
201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