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医林改错》(《人与医学》)

《医林改错》偶意以为是中医史上划时代的一本书!它本来为中医开创了一条真正有科学精神的道路,可惜的是中医积重难返,非王清任一人之力所能回天!这条路终于没能成为阳光大道。刘序“(《医林改错》)譬诸清夜钟鸣,当头棒喝,梦梦者皆为之唤醒焉”惜乎鸣喝之声太弱,惺忪醒者复又沉沉睡去。中医自王清任后,改错精神遂成绝响!

“古人曰:既不能为良相,愿为良医。以良医易而良相难。余曰:不然。治国良相,世代皆有;著书良医,无一全人。其所以无全人者,因前人创着医书,脏腑错误;后人遵行立论,病本先失,病本既失,纵有绣虎雕龙之笔,裁云补月之能,病情与脏腑,绝不相符,此医道无全人之由来也。”------这段话一语道破千年迷障!古代知识分子掌握着学术绝对的话语权,但重文而轻理,重经典而轻实践尤其轻实验,他们作学问的方式多是皓首穷经,反复咀嚼圣贤语,吐出些渣滓即成大师;而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虽掌握了一些实际技能,却永远是下三流,终上不了台面,其道不能彰显。知识分子十年寒窗,就为功名,一旦功名不就,没了饭碗,才想到来混个良医,但他们作学问的方法一开始就错了,故所谓儒医,多是只知读书注经的欺人之庸医。医学乃实践之科学!王清任之前更无一人对经典上的脏腑解剖有过一丝怀疑,更别说想到要去亲自解剖验证!而一味以经诠经,以阴阳五行推理玄想,此中医基本理论谬误百出之根本原因也!

王清任的解剖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剖,他只是“看剖”,尽管如此,他也发现了流行两千年的大量错误,解剖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也因为他只是“看剖”,他的改错并不彻底,甚至形成新的错误。 然而,其“实证”的思想却是中医史上绝无仅有的!“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这道理何其明白!但事实上几千年的中医就是在“不明脏腑”的状态中过来的!王清任为了明识脏腑,穷数十年之工,先于坟场里看小儿尸体,其时“正染瘟疹痢症,十死八九。”(此亦可见古代医学水平的低下)露天尸体正多,然破腹露脏,多为犬食,所见并不确实。于是他 又去看了不少死刑犯的尸体(剐刑),到底也未看全!于隔膜一事,竟留心40年亦未得亲见,最后才得闻于屠夫之口。“始知医书中所绘脏腑形图,与人之脏腑全不相合”王清任相信自己的眼睛甚于经典,他指出素问难经等经典中所描述的脏腑“其言彷佛似真,其实脏腑未见,以无凭之谈,作欺人之事”

王清人所指出的错误甚多,如下所述只是一斑:“古人论脾胃,脾属土,土主静而不宜动;脾动则不安。既云脾动不安,何得下文又言脾闻声则动,动则磨胃化食,脾不动则食不化?论脾之动静。其错误如是;其论肺,虚如蜂窠,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既云下无透窍,何得又云肺中有二十四孔,行列分布,以行诸脏之气?论肺之孔窍,其错误又如是;其论肾,有两枚,即腰子。两肾为肾,中间动气为命门。既云中间动气为命门.何得又云左肾为肾,右肾为命门?两肾一体,如何两立其名,有何凭据?若以中间动气为命门,藏动气者,又何物也?其论肾错误又如是;其论肝,左右有两经,即血管,从两胁肋起,上贯头目,下由少腹环绕阴器,至足大指而止,既云肝左右有两经,何得又云肝居于左,左胁属肝?论肝分左右,其错误又如是;其论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意藏于心,意是心之机,怠之所专曰志,志之动变曰思,以思谋远曰虑,用虑处物曰智,五者皆藏于心。既藏于心,何得又云脾藏意智,肾主伎巧,肝主谋虑,胆主决断?据所论处处皆有灵机,究竟未说明生灵机者何物?藏灵机者何所?若用灵机,外有何神情?其论心如此含混;其论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言饮食入小肠,化粪下至阑门,即小肠下口,分别清浊,粪归大肠,自肛门出,水归膀胱为尿。如此论尿从粪中渗出 。。。水自阑门出一节,真是千古笑谈。其论心包络,细筋如丝,与相连者,心包络也。又云心外黄脂是心包络。又云心下横膜之上,竖膜之下,黄脂是心包络。又云膻中有名无形者,乃心包络也。既云有名无形,何得又云手中指之经,乃是手厥阴心包络之经也?论心包络竟有如许之多,究竟心包络是何物?何能有如许之多那!其论三焦,更为可笑。《灵枢》曰:手少阴三焦主乎上,足太阳三焦主乎下,已是两三焦也。《难经》三十一难论三焦,上焦在胃之上,主内而下出:中焦在胃中脘,主腐熟水谷;下焦在脐下,主分别清浊,又云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此论三焦是有形之物。又云两肾中间动气,是三焦之本。此论三焦是无形之气。在《难经》一有形,一无形,又是两三焦。王叔和所谓有名无状之三焦者,盖由此也。至陈无择以脐下脂膜为三焦,袁淳甫以人身着内一层、形色最赤者为三焦,虞天民指空腔子为三焦,金一龙有前三焦、后三焦之论。论三焦者,不可以指屈。有形无形,诸公尚无定准,何得云手无名指之经,是手少阳三焦之经也?其中有自相矛盾者,有后人议驳而未当者。总之,本源一锗,万虑皆失。”

王清任在解剖上的很多发现前无古人,已经接近现代解剖,但由于方法学上太简单,错误仍所难免,如“心无血论”等。但这些丝毫无损于《医林改错》的伟大!《医林改错》的精髓在于“实证之思想”“改错之精神”,后世之中医从书中得了“血府逐瘀汤”却欢欣鼓舞而去,买椟而还珠,此之谓欤?

痛心之处还在于,王清任的改错似乎白改了!今日之中医仍坚持“心主神明”等谬误,“心主神明”能改吗?不能改!心乃君主之官,君主一倒,则根本动摇,故死也不能认错!关于这一点,王清任也早有预见:“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一段,本不当说,纵然能说,必不能行”死不认错,怎么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