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你眼框为啥那么黑?大熊猫:大哥别急,我天生就这样啊!
作为国宝,大熊猫的形象一直是我们讨论的焦点。不仅圆滚滚的体型看起来非常萌,连它毛发的颜色也非常与众不同。
同属于熊科动物,北极熊全身洁白、黑熊一身漆黑,偏偏大熊猫是黑白相间,让我们不得不联想到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它们的躯干、面部洁白,和北极熊一样,但是四肢、耳朵、尾巴和眼框却是黑色的。如果一个人能以这样的部位晒黑,那恐怕就是穿着背心和短裤躺在沙滩上敷面膜吧。显然,大熊猫的黑不是晒的……自然界也不是没有黑白两色的动物,比如斑马。但是,人家斑马是很规律的黑白相间,偏偏大熊猫黑得那么佛系。
有人曾经好奇地问过,如果大熊猫没有黑眼眶会是什么模样。于是有网友给P了一下,差点把我们雷死。警告,前方高能!
我的一口老血啊……
还是黑眼眶看着比较习惯……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大熊猫的颜色如此奇怪呢?
实际上,关于这个问题,生物学家们也是充满了好奇,他们一直在试图找到一个合理的说法。所有关于“xx动物为啥长这样”的问题,最终都要归结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自然筛选上来。
目前来说,斑马为啥长成黑白条纹,还是相对比较好解释的,因为它的黑白条纹分布非常均匀。比如迷惑狮子、蚊子等天敌的作用。
可是,熊猫毛发的黑色部分如此佛系的分布,就不容易解释了,正如加州大学的动物行为学家蒂姆-卡洛(Tim Caro)所说,这个问题的难点就“在于将身体的每个部位当做独立的区域来看。”除此之外,另一个难点就是“几乎没有其他哺乳动物有这样的外观,这使得类比变得困难重重。”
一般来说,我们认为自然界动物颜色的最大功能就是伪装,比如恶魔扁尾叶蜥
兰花螳螂
同样的,生物学家也尝试从伪装的角度,来介绍熊猫独特的颜色。
一提起大熊猫,你首先想到的是坐在动物园里卖卖萌、啃啃竹子、打打滚就度过了愉快一天的国宝。但是,在人类懂得驯服动物之前,它们可是生活在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海拔2600-3500米的环境下。我们知道,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会降低。因此,很多高山的山顶甚至山腰都是常年积雪的。
因此,如果大熊猫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四肢会经常掩埋在雪里,露在外面的绝大部分是洁白的身躯,大熊猫就变成大“能”猫了。
不过,这也不能完全解释这个问题。如果要伪装的话,为何不是全身都演化成白色呢?
有人认为,不论是耳朵还是四肢,都是动物身上最容易遭受低温摧残的部位。因此,大熊猫的这些关键部位演化成黑色,就更便于吸收热量,保持体温。至于眼框,有人提出观点认为:眼框的黑色可以减少雪地发射的光线强度,减少眩光对大熊猫视力的影响。
说到这,你可能已经察觉不对劲了:熊不是都会冬眠吗!一到冬天就躲在山洞里,饿了就舔舔自己的熊掌,等到春天再出门……
问题在于,熊猫不是一般的熊。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熊猫的祖先突然改了习性。不知道它们是受了谁的点化,竟然开始放弃肉食的生活,而是开始吃竹子。问题在于:熊猫的消化道还是食肉动物的啊!所以,它们每天不得不吃30公斤左右的竹子来维持能量。即便如此,这些竹子提供的营养和热量也只够一天的,更不可能给它们提供足够躲过一个寒冬的脂肪。
所以,如果熊猫冬眠,就不用再醒了……
因此,即使是三九天,它们也要出来觅食,而且还要翻山越岭,在多种环境下觅食。在这样的情况下,它们就需要躲避天敌的伤害,逐渐演化成这样的颜色来伪装自己了。
此外,蒂姆-卡洛和他的同事们在对比了195种食肉动物(包括39个熊的亚种)后,提出了另外一个新奇的观点。他们认为,大熊猫并不是一味地要让自己和环境完全融为一体,而是也会通过自己身上的颜色表达一些信息。有研究认为,黑熊的耳朵可能有表达攻击性的功能,用来威吓自己的敌人。卡洛认为,或许大熊猫的耳朵也有同样的效果。
另外,对于大熊猫的黑眼眶,卡洛认为这是大熊猫和同类相互识别的记号。毕竟,拥有这样眼框的动物,大概也只此一家。
当然,这也只是卡洛等人的看法,也未必就完全正确,不过至少看起来还蛮有道理的。就像卡洛说的,大熊猫的颜色太独特了,全世界都找不到第二种,这也给生物学家带来了更大的麻烦。或许,对大熊猫祖先的化石考古,可能会告诉我们这个秘密,这就有待于古生物学家的挖掘了。
另外,大熊猫也并非永远都是黑色的。1985年的时候,我国首次发现了棕色大熊猫。截至2018年3月在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观测位点拍摄到的一段视频中出现的一只,我国一共发现了六只棕色大熊猫。
显然,棕色大熊猫属于特例,据推测它们出现了返祖现象或者是基因突变、又或者是隐性基因的纯合。总之,在漫长的岁月里,黑白大熊猫战胜了棕白大熊猫。或许,黑白大熊猫的胜出,也暗藏着它们毛发颜色的秘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