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界神秘的重复进化现象,是否意味着现代灵长类有机会进化成人

在宇宙中,生命的出现绝对是一个奇迹;而在生命当中,智慧生物更是一种奇迹。

几百万年前,当我们的祖先站起身来,开始走向食物链的顶端;再到几万年前,智人战胜了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等等对手,终于(看起来)统治了地球。当我们成为独一无二的霸主后,很多人不由得好奇:既然人类是从古猿演化而来,现代的灵长类动物是否还有机会演化成人类呢?

从达尔文的进化论上看,这种可能并非不存在。既然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只要自然环境不变,拥有同样的自然筛选过程,那么就有可能演化出相同的物种。但由于演化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所以任何一代人都不足以见证整个演化历程,整个问题也始终悬而未决。不过,从这种动物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潜在的答案。

十万年前灭绝的生物

这种动物,叫做白喉秧鸡(white-throated rail),分布在印度洋西部的科莫多岛、马达加斯加和塞舌尔群岛等地区。它有着一双令人羡慕的小细腿,却有着和腿型格格不入的圆滚滚的身体。不仅如此,白喉秧鸡还是世界上少有的不会飞的鸟类。只不过,同样是不会飞,企鹅能够靠卖萌被人类熟知,而白喉秧鸡却没什么名气。

不过,对于生物学家来说,白喉秧鸡是一种神奇的生物。尤其是阿尔达布拉环礁(Aldabra)的白喉秧鸡,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生物的演化过程

根据化石考古,生物学家发现,大约在13.6万年前,这些地区的白喉秧鸡就彻底灭绝了。灭绝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海平面的上升。随着海平面的上升,其他的鸟类不得不飞出去寻找新的家园,而在史前时代那些居住于阿尔达布拉环礁的那些可怜的白喉秧鸡们由于不会飞翔,最终沉没在海底,从此销声匿迹。

(图片说明:阿尔达布拉环礁)

通常来说,这就是地球生物发展史上一段故事的结局了,不能适应新环境的生物灭绝,新的生物开始崛起,留下人类通过化石了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这样一种生物。可是,故事的结局真的永远都这么如出一辙吗?

我胡汉三又杀回来了

在阿尔达布拉环礁沉没到海底以下后,仅仅过了几千年,它又重新冒出了尖,重见天日。一切都像以前一样,只是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不在了,它们都成了化石。物是人非,世事沧桑。

当它重新从海底浮出来的时候,其他地区的白喉秧鸡又重新聚集到这里。

等等,白喉秧鸡不是不会飞吗?既然当初沉没的时候都没有飞出去,如今怎么又能飞进来呢?

(图片说明:阿尔达布拉环礁,经历过沧海桑田,今天依然养育着大量的生命)

实际上,并非所有的白喉秧鸡都不会飞。恰恰相反,大部分白喉秧鸡都会飞,只有极少数的分支失去了这个技能。因此,当阿尔达布拉环礁重现人间的时候,虽然本土那些不会飞的居民都灭绝了,但附近的马达加斯加岛上那些会飞的白喉秧鸡又重新回到了这里。

没有人能想到,时隔多年,胡汉三还真就杀回来了……更惊人的是,就像人类一样,这些白喉秧鸡“好了伤疤忘了疼”,如今的“胡汉三”,还是当初的“胡汉三”——它们又“自废武功”,失去了飞翔的技能。

时隔十几万年的重蹈覆辙

生物的演化,我们又怎么能说得清呢?当白喉秧鸡回到阿尔达布拉环礁的时候,历史上惊人的一幕再次上演,就像十万年前的祖先一样,它们再一次放弃了飞翔,选择安心地生活在地面。直到现在,科学家仍然没有在这里发现任何一只会飞的白喉秧鸡。

对于这样的诡异现象,科学家们给出了一个名字:“重复进化”(iterative evolution)。更加惊人的是,这个过程非常短,仅仅在阿尔达布拉环礁浮出海面大约3万年后,白喉秧鸡就演化得不会飞翔了,这样的速度令科学家非常震惊。

阿尔达布拉环礁上的化石,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这些独特的化石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证明了这些很可能来自于马达加斯加的白喉秧鸡中的一支在这里殖民,并在每次都自顾自地变成不会飞的鸟,"首席研究员Julian Hume博士表示,"对于白喉秧鸡来说,这里的化石证据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是这些鸟类成功殖民这座孤岛并多次向不会飞翔演化过程的缩影。"

研究的共同作者David Martill教授也说:“在白喉秧鸡甚至整个鸟类物种中,我们从未见过这个现象(重复进化)如此有力的证据。只有在印度洋上拥有最古老化石记录的阿尔达布拉环礁,我们才看到海平面的升降对于物种灭亡和再次定居带来巨大影响的证据。”

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中国有一句话,叫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看来此话不假。所有来到阿尔达布拉环礁的白喉秧鸡,就像是受到某种推力一样,逐渐回归陆地,不再飞翔。

不论是中国的这句话,还是达尔文的进化论,都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因素——环境。至少从我们目前的认知来说,这个原因只能归结为环境的影响。科学家认为,白喉秧鸡在这里没有天敌,食物来源又比较丰富,是它们回归陆地的主要原因。与其浪费自己体内的营养在天空中飞翔,还不如好好地发育其他器官,获得更多的食物。于是,其他器官发育良好的白喉秧鸡越来越多,而会飞的白喉秧鸡逐渐减少。

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会飞的白喉秧鸡为何会减少。按照正常的思维,如果没有一个因素导致飞翔的白喉秧鸡灭绝,那么得到的结果应该是会飞或者不会飞的物种并存,但现实显然不是这样的。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们也没有找到答案,而这也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所面对的问题之一。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海平面再次上升,这些不会飞翔的白喉秧鸡可能会像十万年前的祖先一样,再一次遭遇灭顶之灾。很显然,海平面正在上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是白喉秧鸡能。它们这样义无反顾、孤注一掷的演化,势必将自己置于危险的边缘,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灵长类能进化成人吗?

看完了白喉秧鸡,再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现代的灵长类动物还能进化成人吗?

按照白喉秧鸡给我们的启示,只要环境不变,还是有可能的。至少从目前来看,现在的环境和几百万年前是大不一样的。在自然界,或许灵长类动物会朝着更聪明的方向演化,但是动物园中是不可能的。

人类之所以能够演化成为智慧生物,不仅仅有环境的塑造,还有很多机缘巧合。若不是我们的祖先突然发现被火烤熟的肉更好吃,人类未必能变得如此聪明。

白喉秧鸡从正面和反面都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我们很难真的说清楚灵长类能否和人类殊途同归。就像我们开篇所说的,演化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我们这辈子是无法亲眼见证的。另一方面,如果灵长类真的有这样的趋势,我们该将它们视作新的朋友、还是潜在的敌人呢?因此,它们能否演化,在某种角度来说,也取决于人类。

当我们考虑灵长类动物能不能演化成智慧生物的时候,我们也应该问问自己:我们愿意接受这种可能性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