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姚录岐家庭文化之一
孝文化--姚录岐家庭文化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文化一直居于重中之重。教育的'教’字,更是直白的揭示了'用孝文化育人’的道理。一个家庭要想兴旺发达,除了硬件因素(如:家庭主要成员收入水平,家庭经济条件等)外,还要靠软件因素--家庭文化的支撑。家庭文化首先是孝文化,孝文化的作用主要有两个:1.【冥冥之中有一双无形的手,经常把不孝之家的财富,运送到孝顺之家。】这句话理论上毫无根据,但现实中却屡被证实。可见一个家庭的财运,往往离不开孝文化;2.孝文化是子女少走弯路,迈步正道的关键因素。子女只有有了孝文化,才会真正从心中听取长辈的良药苦口,才会重视长辈的人生经验,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路子。
我一生的人生路标,大多是从我六七岁开始,由我父母给我用东家长,西家短的鲜活事例灌输我的。孝文化规范了我一生,也保佑了我一生。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月工资,除留我生活费外,全给我父母买了急需的东西。我在天度高中教书时有天学校吃大米饭,有红烧肉,我给自己买了素菜,吃完后给我父亲买了双份红烧肉大米饭,在天度街道给我母亲买了糖糕.粽子.水果,趁学校午睡时给老人带回家,我现在还记着老人吃时的开心情景。一次学校给教师房子配一只沙发,是教师自己出钱买的,我买后没有在我房子放,当天就给父母带回家;我现在还记着我背着沙发过姚家沟的费事情景,虽然累得很,但我心中却很高兴。父母年近花甲,我出钱给家中井里装了电动抽水机,父母为此多次抱怨我:“我们用小桶打水,很轻松的,每天用不了多少水,你不该花钱装抽水机的”,每当此事,父母的过度节俭及对儿子的疼爱,深印我的脑海。
来宝鸡工作后,每年春节,我妻子隽列勤单位发好多东西,我们还买一些农村卖不到的年货,都全部给双方老人带回家。我父母是农民,老年没有一分钱的收入,老人吃穿用.医疗费.零用钱全靠我家供给,父母安葬费也是我一家全部包揽。我父亲活了九十多岁,老年十分开心。我大姑娘工作后,我与妻子总是以我大姑娘的名义给老人额外给钱,这时,父亲就异常高兴。我由此常想,尽管我与妻子为老人花了不少钱,但不仅没有花穷,而且越花越有。所以我深信:一个人一生的财运,与孝敬父母关系极大;我多次竟清楚的梦到我父母在冥冥之中,给我家带来家财运。我的人生经历告诉我:当一个人六十岁以后,最想念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而且昼思夜想,父母生前情景总是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