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光语者》走进“暗无天日”的北极,却被这里的精彩所震撼
我们常说:“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或许,在看过了电影《光语者》之后,会对这句话有更清晰的认知和更切身的体会,因为,孤单与狂欢的辩证关系在这部影片里显得尤为深刻。
电影《光语者》是中国首部有关北极的纪录片,影片指向了北极的两个地方,一个是我国的北极考察站——黄河站所在的新奥尔松,这个小镇只有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的30多位科学家,在这里进行长期的科考、观测。另一个,是在新奥尔松小镇以南的“极光之城”朗伊尔,这里相对小镇的"科研氛围"不同,居住的都是居民和艺术家们。一边是工作,一边是生活。
无论是新奥尔松,还是朗伊尔城,都身处北极腹地,每年有超过120天的时间都处于极夜之中。对,就是极夜,那种一直一直都看不到太阳的极夜。或许在之前,我们通过各种影像资料,对极昼还是有些了解,但电影《光语者》所带来的极夜的景象,不仅让人感到新奇、震撼,而且也有一丝丝的恐惧与压抑。一百多天的“暗无天日”,这样宛若“活埋”般的生存,怎样能坚持,怎样能继续呢?
看过《光语者》之后,会发觉我们有些多虑了。这里有电,有暖,有美酒,有美餐,天空尽管黑暗,但小小的世界,还是偶尔泛起欢乐的笑脸。以及,天空中会出现的,绮丽的极光,还有,地面上游走的北极熊、北极狐等等各种极地动物。这个“暗黑”的世界,其实并不孤单,反倒有我们日夜正常交替的世界所无法感受到的精彩。
尽管,这里的聚会不过是短暂,更多的时间,依然是每个人的独处。但,你没有经历过孤寂的洗礼,你就不知道,在这样近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又能有怎样我们平常所体验不到的美好。120天不见太阳,时间似乎都静止了下来,科学家们在机械地记录与观察,看似枯燥,实则专注,而艺术家们的创作,也可以更加心无旁骛地展开,一个黑暗的极夜过去,他们所拿出的作品,无论是歌曲,还是照片,还是版画的,等等等等,是鲜活的,是惊艳的,也是浸透了对生命的感悟与体验的,在这里的生存,无异一种直击灵魂的修炼。
当然,我们相信,还有更多的漫长的夜,没有在影片《光语者》中得以展示,但影片中有一句台词,让战台烽印象深刻:“我们每个人都在独自完成自己的旅程,无论面对大自然,还是面对人与人。”或许这便是我们每个人的终极宿命,无论身处繁华大都市,还是居于偏僻小山村,或者沉默在这无边无际的孤冷之中。独行,俨然是每个人必修的功课。只不过,这种独行,有的时候是生理的,有的时候是心理的,在极夜中的独行,或许更加考验一个人的意志与毅力。
我们享受着每日的光明,但还有人在漫长的极夜中,孤独的前行,这是唯有看过了纪录影片《光语者》之后才有的感悟。在影片的映后交流中,与只身驻守北极黄河站、独自一人度过120个极夜的高空物理学博士后刘杨面对面,仿佛跟随他再次遁入电影《光语者》那“心中有光素履以往,踏梦前行聚力生长”的梦幻世界,抛开专业性极强的科学考察与观测,仅就那些普通又新奇的生活场景,这已然是一部可以缓解抑郁与焦虑的治愈系作品。
这部影片,不仅有着极致黑夜背后的精彩,也有着难以言说的精神能量,感召着每一位走进影院的你我。12月21日,中国的传统节日冬至,在最冷的日子,感受极寒之地的温暖,《光语者》我们大银幕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