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英模报告会

经过《美国狙击手》的平稳过度,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新片《萨利船长》终于重整旗鼓,拍出了奥斯卡级别的水准,一洗之前《胡佛》《泽西男孩》失利的阴影,已然快九十岁的老导演还是这么拼,保持这样的工作量,这架老爷车走过的桥真的比大多数电影人走过的路还多。

老骥伏枥,影片题材也帮忙,萨利船长的1549号航班事件,自带奥斯卡几大吸金元素,纪实色彩的传记,演技强大的男主角,另外还有个人与机构对抗的戏剧冲突,处处都是燃点,不出意外的话,老爷子今天至少能享受到一些非常体面的提名,除非,突然冒出几部不敬老的后起之秀。

从事件发生后,萨利机长的精神还处于压力紧崩的状态,精神还略有恍惚,从开篇不存在的飞机冲击纽约的镜头,以及他在听证众前,流露出的怀疑与不自信,这些情节与闪回的事件过程交替进行,一边是人物描写,一边是事件闪回,在波澜不惊中酝酿着悬念。

悬念主要来自两个矛盾冲突,一个是萨利为什么被怀疑,萨利成功的解救了155位乘客,对于获救者和全美国来说,他都是英雄,审查委员会却质疑他的判断,试图证明了他犯了“草菅人命”的错误。

看似挺气人的一件事,其实并不残酷,也不犀利,老爷子是两边各赏一朵小红花。萨利为了乘客的安全,做出了自己的判断,结果即正确,得到了民心;审查委员秉公进行,不顾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非要调查出一个真相,正直无私的国家形象,对美国有关部门来说是一次有效的正面宣传。

最后的结果在激动人心的情节中达到了正确的高潮,萨利用人脑做出反应所必须的35秒来推翻了电脑模拟的结果,证明了人脑大过电脑。本来是两败俱伤的一场听证,却变成了双赢的结果,这也是所有人都想看到的结果,希望也是奥斯卡评委们所喜欢的叙事方式。

据说,当初审查人员当初并没有电影里演的这么苛刻,只是例行程序,也没有出现所谓35秒这个非常戏剧化的逆转,那只是为了剧情需要增加的内容,萨利作为机长,一定是有权利在特殊情况下做出判断的,让电脑模拟来决定正确的应急办法本身就是扯谈,谷歌的机器人可以战胜围棋冠军,但你敢把决定人命的开关交到它手上吗?电脑越先进就越可怕,这才是定律。

另一个矛盾冲则是事件本身的,从萨利机长和副机长像往常一样登上飞机,事故发生,短短的几分种内,他驾着飞机降落在哈德逊河长,机长、工作人员组织乘客站在机翼上等待救援,整个过程没有什么现代灾难片常用的视觉冲击,却一样产生了很强的震撼效果,毕竟有一个真实的事例摆在前面,整体氛围的庄重,每个细节的呈现,都扣人心弦。

讲科学的话,飞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但人类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面对伤痛,巴甲沙佩科恩斯俱乐部失事让无数喜欢足球的人心碎,和1549号航班一样出现了燃料不够的问题,真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再重演,世界上再多一些萨利机长的故事。

比较感动的是,《萨利机长》和《血战钢锯岭》近斯都在内陆公映了,虽然比美国人看得晚,毕竟还不是太晚,想想前两年,《国王的演讲》《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荒野猎人》都是让人等到花儿都谢了,才姗姗来迟,完全跟不上节奏,今年,引进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改善,好事。

_______________end_________________

作者:铁任,自媒体人,如需转载请一定注明出处,个人微信:renleyuan184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