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古建筑讲故事
晨钟暮鼓,岁月悠悠。在遍阅现代建筑之林后,那些历经风雨而屹立的中国传统建筑总是独特而迷人的。让我们回望历史,听听古人如何讲述蕴藏于岁月中的建筑故事。
清身守悬鱼
在一些老建筑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鱼形的装饰。
这种装饰“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细节——悬鱼。
悬鱼多位于建筑外横墙,即山墙上方,或隐藏于屋檐向外延伸的博风板下,多为木制构件,与屋脊两端的装饰“螭吻”垂直。
悬鱼并非仅仅是因美观而存在的建筑装饰,它典出《后汉书·羊续传》,讲述的是东汉年间羊续任南阳太守时下属焦俭送给他生鱼,他收下来悬挂在院子里,第二年焦俭又送鱼给他,他把上次悬挂的鱼给焦俭看,让他以后不要再送。
这样“悬鱼”一词便成了官吏廉洁的代名词。“爱士主人新置榻,清身太守旧悬鱼。”中国人不仅将羊续悬鱼的故事代代相传,也将对正直、清廉的高尚品格寄托于建筑上。
悬鱼经过长久的演化,逐渐由具象的“鱼”变得抽象,并由独立的装饰构件变成建筑上的浮雕花纹。
在这个日本的古代建筑上,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悬鱼的印记。历经时间的洗礼与不同文化的交融,昔日的悬鱼或已不见“鱼”,但其独特的建筑艺术特色和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却突破国界、不断传承。
青天之下,檐牙高啄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屋顶往往是建筑外观设计细节最丰富的地方。在古建筑上常常可以见到高高扬起的屋檐,它们给建筑庄重沉稳的外观带来了飘逸的神韵,同时也包含着中国古代工匠们丰富而灵动的创造力。
屋檐上指青天,形如鲲鹏展翅,神若飞举之势,因此这样的设计被称为“飞檐翘角”。
虽然飞檐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共性特征,但因地域差异,这一设计也形成了南北不同的风格。中国南方建筑飞檐的翼角多高挑轻盈,工艺往往会相对自由活泼。同时,飞檐兼备实用功能——中国南方多雨,建筑飞檐大、上翘高,可更好地排水,以减少雨水对建筑主体的损害。
北方的飞檐没有南方高挺。自古以来,中国北方多为中原王朝政治中心,建筑主体设计较之南方更加雄伟庄重,所以北方飞檐多为平直设计以满足建筑的沉稳大气,但檐角上翘更加突出。另因北方多雪,积雪后平直的屋檐不会对屋顶末端的瓦片造成压力。
杜牧诗云:“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形象展示了飞檐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运用,同时也蕴藏了人们由建筑造型而引发的无尽遐想。一角飞檐挑起一方天空,气势遒劲流畅,也借一个“飞”字承载着古人“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
“五脊六兽”
看到了飞檐,自然也不能忽略了那些在飞檐后的垂脊上排列着的姿态各异的走兽,这些造型精美别致的“小动物”就是“脊兽”。
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写道:“这些矛盾在他心中乱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兽的不大好过”。我们经常听到以“五脊六兽”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的心烦意乱,但 “五脊六兽”也有着有趣的故事。
图中所示的是一种特别的屋顶设计,它被称为“庑殿顶”。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一条正脊加上四条垂脊,这就是五脊,所以这种设计又被称为“五脊顶”。
脊兽就是这些屋脊上所安放的兽形构件,按类别分为跑兽、垂兽、“仙人”及鸱吻。其中,正脊上安放吻兽或望兽,垂脊上安放垂兽,戗脊上安放戗兽,另在屋脊边缘处安放仙人走兽。建筑等级越高,走兽的数量越多。
一般建筑上有三个脊兽,两侧加起来就是六个,配合五条屋脊,就有了“五脊六兽”这个成语。当然,宫殿中的正殿往往在每一侧屋脊上都设置九个脊兽,以此突出其建筑中的最高地位,而这些端坐在檐角的走兽不仅有装饰作用,也因其覆盖在殿顶与檐角两坡瓦垄的交汇处,可以起到防漏雨的功能。中国建筑风格各异,但通过数屋顶上排列的脊兽数量,就可以轻易分辨建筑的等级。了解了这些,在看到各种古建筑时,心中便不会“五脊六兽”了。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也是用砖石写成的史书。《易经》中提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明德而守冲和,这是千百年来中华文明稳步前进的根基与动力;聚韵而凝匠心,这是中国建筑在历史长河中所孕育的瑰丽灵魂。承载大道、代代传承,中国建筑给世人留下的是岁月间的风雅和启示,展示的是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与寓情于物的器物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