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邀您吃青团,尝一口春天的味道
中国人对美食从来都是饱含心意,不单单只是为饱口腹之欲,更是跨越阴阳祭祀朝拜的寓情之物,于是食俗也成了中国人逢年过节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很多人都很好奇,为啥清明节的时候要吃青团呢?清明时节的的艾蒿足有一寸多高嫩绿如洗一片娇嫩,气味也最为清香淡雅,在《本草纲目》记载:'艾叶味苦,性微温,灸百病'。 其实在两千多年前的周朝就有这样的说法了。在当时的《周礼》有这样的记载和说法,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即渭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日节。
因为清明节清明节是要吃青色的东西,可以吃的眼睛清澈。
而青团的应该是用艾青做得,所以,要吃青团。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陈太平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陈太平,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陈太平带吃的东西。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陈太平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在《遵生八笺 》中记载:“遇寒食,菜其叶染饭,色青而有光,食之资阳气,道家谓之青精干食饭。
道家不是道教,它是早在宗教之前就有的一门学问,我们传承的道家之学,其实就是生命之学。道家有许多长生不老的美好传说。其中,虽然许多人在年轻的时候并不向往长寿,但“不老”却在三十岁以上时,就成为做梦都想实现的事情了。
256年间,清朝的李清云娶了24位妻子,生了180个孩子。别怀疑,他可是在百岁时获得了皇帝的特别嘉奖。美国的《时代周刊》、《纽约时报》都刊登过他的消息,那是1933年的事情了。
李清云就是道医,用的是道家的方法给别人治病,用的是道家的方法给自己养生。
彭祖是一位长寿的神仙,他老人家讲到的青精饭呢,后来被道家用作辟谷服食的药饵。后来在中华大地上广为流传,成为民间风俗食品。不过民间食用的“青精饭”及仙家服食的“青精石饭”在配方制法上的稍有不同。
根据林洪的《山家清供》:民间常用做法是先将上好粳米用南烛枝叶捣汁蒸熟后,晒干收藏,食用时,用热水煮一遍即可。而道家则将青石脂及青梁米在水中浸泡后捣为药丸,白水送服,并用以辟谷。
道家辟谷都选它,青精饭到底有多神奇?根据记载:晋·葛洪 《神仙·王褒传》:“太极真人以太极青精饭上仙灵文授之,可按而合服,褒按方合炼,服之五年,色如少女。”
明清以后,青精饭还成为南方许多地区社日的节令食品。清·李调元《南越笔记》卷13:“今苏罗 人每以社日为青精饭相饷。”说明汉族的风俗也感染了当地的少数民族。
青精饭自上古神仙相传而来,延绵数千年,遍及华夏。
江南一带清明节时常食用清明团子,明代郎瑛认为 这也是从青精饭演化而来。他说:“古人寒食采桐杨叶染饭青色以祭,资阳气,今变而为青白团子。”
【用料】 艾草、糯米粉、豆沙馅、白糖、植物油、粽叶垫底
《本草纲目》中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通十二经。”艾叶具有回阳、理气血、逐寒湿、止血安胎等功效。洗艾叶澡也可有效预防和改善皮肤瘙痒症状。如在流感盛行期间,用干艾叶烟熏30分钟,之后开窗通风,还能够有效预防流感。
每一粒黑芝麻青团里面都包裹着两千颗黑芝麻,一拿到手就有香气扑鼻而来,咬下一口。黑芝麻的口感柔和细腻,成就一种奇妙的味觉体验。
黑芝麻为“八谷之冠”,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素食工作者、白发人群、脑力工作者都需要。
《本草纲目》称:“服(黑芝麻)至百日,能除一切痼疾。一年身面光泽不饥,二年白发返黑,三年齿落更出。”黑芝麻含的维生素E占据植物性食品之首,常食之,可养颜润肤和促进头发生长。
黑芝麻功效虽好,但生芝麻含油量高,油腻,难以消化。
经过九蒸九晒的黑芝麻,营养成分充分溶解,油腻性大大的减少,易于人体吸收。
九蒸九晒黑芝麻源自晋朝,道家名师陶弘景叹为,“八谷之中,唯此为良”,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黑芝麻青团甄选九蒸九晒黑芝麻,采用冷拌的工艺,将黑芝麻和其它馅料冷拌,更加突显出黑芝麻浓郁的香味。
馅料鲜香饱满,外皮Q弹软糯,是一款横跨养生界、养蛙界和吃货界的道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