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仅仅做了5年皇帝,大规模打击佛教,为了什么目的?

对于后周世宗柴荣,相信很多朋友并不陌生。柴荣属于五代十国时期,后周政权的第二位皇帝,虽然在位仅仅5年时间。但是励精图治,打下了很好的统治基础。后来,宋朝能够那么顺利统一全国,也和柴荣治国有很大的关系。在柴荣短暂的皇帝生涯中,除了连续南征北战、治理国家以外,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大规模打击佛教。历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灭佛”中,一宗就是柴荣。那么,柴荣为何要大规模打击佛教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不聊天道轮回、因果报应,因为这属于宗教的范畴。柴荣与佛教没有任何的私人恩怨,根本不会因为个人原因打击佛教。那么,作为一个政权的皇帝,柴荣为何要与佛教过不去呢?我们聊聊当时的时代大环境,从唐朝统治的末期开始,中原大地经历了黄巢起义、藩镇混战等一系列阶段。唐朝诗人韦庄在《秦妇吟》中,记录了唐朝末年的破败景象:“华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楼前荆棘满。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以后,百姓们的生活并没有安宁下来,天下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动乱局面。仅仅是中原地区,在不到60年的时间里,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5个政权,此外还有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南下阶段。每次政权更迭,都是一片混战,中原各地到处都是刀光剑影。小说《水浒传》的开言就是“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反映了中原地区的混乱局面。

截止公元954年,后周皇帝郭威去世以后,由于郭威没有儿子,养子柴荣继承了皇位。当时,柴荣面对的局面并不乐观。后周政权其实仅仅控制了河南、河北、山东、陕西等几个省份,在后周政权的北方,北汉政权控制了山西地区,依靠北方辽国的支持,与后周长期对抗,其实矛盾几乎无法化解。在后周政权的南方,还有南唐、吴越、后蜀、南汉、荆南、湖南等几个政权。其中,南唐的国力最强,在经济实力方面,南唐甚至不逊于后周。从疆域面积来说,后周政权比南唐政权大得多,为何会出现经济反不如对方的情况呢?第一,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中心就已经开始向南方转移。到了唐朝统治的中期,南方的经济已经与北方基本持平。第二,北方地区经历连年战争的同时,南方地区则在休养生息。北方地区的人口大量减少,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自然不如南方。第三,为了躲避朝廷征收赋税,各种躲避的办法不断出现,对于后周政权的影响非常大。柴荣登基以后,首先击败了北汉政权的大举进攻,随后开始了自己的一系列策略。

柴荣渴望建立一番作为,平定北汉、夺回幽云十六州,打击南唐和后蜀等等。但面对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柴荣处于有心无力的局面。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但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众多的寺院占有了大量的人口和耕地。按照朝廷的规定,寺院中的僧尼们不需要服徭役,寺院名下的耕地不需要交纳任何赋税,甚至寺院控制下的各种商铺,也不需要缴纳赋税。在《水浒传》中,无论是五台山还是相国寺,都占有了大量的耕地和商铺,这一点是真实的。在五代十国的动乱局面,很多人为了逃避徭役和兵役,纷纷投入了寺院,造成了僧尼的数量激增,各类型寺院的数量自然也大大增加。一些地方豪强为了躲避赋税,与寺院达成了“默契,”把自己的耕地投入寺院的名下,造成了朝廷的税收一年比一年少。大量的青壮年进入寺院,造成了民间的劳动力严重不足,生产力和经济都无法提高。此外,一些负案在逃人员躲藏在寺院之中。

在《水浒传》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一旦自身背负了案件,通常会选择出家为僧,从而躲避官司。言而总之,寺院、僧侣过多,控制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对于朝廷的统治很不利。尤其是对于雄才大略的柴荣来说,当然不能容忍。因此,在柴荣登基的第二年,便下达了“非敕赐寺额者皆废之”的命令。柴荣规定,每个县只能保留一座寺院,其余的寺院全部被拆毁。拆毁寺院中的铜像,都被砸毁后,重新铸造为铜钱和武器。没有朝廷的同意,各个州县不准建立新的寺院。普通百姓如果想遁入空门,必须满足一系列的条件。首先是年龄限制,男15岁以上,女13岁以上。第二必须能够背诵经文100页或者朗读经文500页以上,不能出现错误。如果寺院接纳没有度牒的僧尼,会受到严重处理,而度牒的发放权在朝廷的手里。换而言之,每个人加入寺院,都必须通过朝廷的同意。经历几个月的严厉打击之后,后周境内的寺院数量下降到了2000多座,拆毁了寺院33000多座,强制还俗僧尼6万多人。

在佛教的历史上,后周世宗柴荣打击佛教的问题,是一段绕不开的历史,而且争议很大。但是从当时的政治、军事等方面来说,这一措施是很有必要的。经历打击佛教之后,后周政权控制的耕地和人口数量明显增加,朝廷的赋税总收入也明显提高。国库积攒了一些财富,在拥有了一定实力的情况下,柴荣先后发动了对后蜀、南唐的战争。从后蜀的手里,收复了秦州、凤州等4州。随后,又从南唐的手里,夺取了江北14州,把后周的版图推进到了长江北岸,南唐的国力遭受了重创。至于后来的北伐,则成为了柴荣最大的遗憾。公元959年,一代英主柴荣英年早逝,年幼的儿子柴宗训登基。第二年,柴荣一手提把的大将赵匡胤发动了政变,建立了宋朝。认真的说,宋朝开国初期的一系列行动,都建立在柴荣建立的基础之上,包括宋朝的禁军制度,早在柴荣时代就出现了雏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