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落”是实现横竖劲力转换的关键

练拳应以点及面,不能跳跃,基础是关键。在体系训练中,首先要开发好身体的骨节,使每一个单一关节可以借助筋骨崩弹,具备速度和劲力。在此基础上,才可以练习综合劲力,使多关节进行整合,形成整体的动。
组合的劲力并不难,难的是单一关节的盘练,由开始的不能弹,到能弹,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微调和数量的累积实现的,而综合劲力所需要做的,是整合的工作,更多的是调整,使多个关节可以在瞬间同步崩弹,达到我们所需要的整身动如簧。
而拳则是建立在单个组合动作的前提下,多个动作的连接,比起前面两者来讲,则要简单的多。如若脱开前面两者而直接进行动作的连接,则如同空中楼阁,虽耗时巨大,却难有建树。
“筋骨与关节”是“撑筋拔骨”的组成部分,如同“弓架跟弓弦”的关系,是产生速度与劲力的前提条件。“内脏与横隔膜”,是构成内脏“上下提坠”的主要元素,横隔肌带动内脏,由于内脏间肌腱的牵引,整体运动。但要形成“惊起惊落”,还缺少了“惊劲”,瞬间惊起,带动横隔膜的上下颤动,引起内脏的“惊起惊落”,从而能够带动整个身体的重量快速移动。如果可以将“筋骨、关节、内脏”三要素合成一体,就能产生巨大的动能,如同弹簧般的崩弹劲力,如泰山压顶般的攻击,如机关枪般的连续进攻!
人在什么状态下力量最大?无疑是挑担的时候,人的纵向的支撑力是最大的,用上了身体最大的潜能。我们在打拳时,如何才能最有效将自己的劲力发挥到最大呢?两个字“起落”。“起落”劲力实际上是用整个身体的重量在对抗,所以霸道。如何将身体的重量转接到打击的梢节上,实现“横竖”的转换才是关键,身有千斤力,使不出来也是枉然。  “横隔膜”是介于胸腔与腹腔之间的薄膜型肌腱,可以带动内脏上下提坠,与夹肘合肩相合,巧妙的将身体纵向力转移至手臂上,形成了“将身体挂在手上”的效果,似乎两肘与内脏之间有一根弹簧连接着,手起则“内提”,“内坠”则身落,实现了整体如球般的打击!
搏击是多练为上,内家不是这么练的。我们练拳只是个药引子,可不是越多越好,要恰到好处,火候非常重要,没师父盯着会出问题。功夫不是练出来的,我们更多的要从日常生活中去悟,所谓行走坐卧皆是拳,行拳生活化才是真谛,所以此法妙难思,就是说耍聪明瞎琢磨没用,聪明人练不出来,听话的老实的机会才多。谁要是这点上做不到,不如先去学佛修心。
严格地讲,内家拳不练肌肉,甚至几乎所有的门派都不练,我们练的是气血筋骨膜。练肉必拙。所谓筋膜一体。人后天练肌肉可以增加一部分力量,是因为肌肉充血后刺激了筋的功能,但是用进废退,一段时间不练就会衰退。言而总之的一句话,是筋生气,气生血,血生筋。然易筋非从抻拔而始,而是从气血旺盛荣养开始,故形意拳初练劈崩,一气一血,则无不明澈。
太极拳也能一年打死人,看你怎么个打法练法。练一年攻架身体本应强健过人,打架不会么?学会了打法就只管出去打,硬打硬进,勇猛绝伦,几年过后打得熟了才能慢慢体会引进落空、借力打力。太极拳只是多了一套以柔克刚的打法而已,其它的该有都有,哪样都不缺。过去形意门能打,大约用三句话可以概括,一是未学拳先学打,二是打法须得先上身,三是形意一年打死人。形意拳是高度对抗性的拳法,有一套独立的打法体系,或可简言之技巧手法,入门之初要先学会打法,从第一天就要开始打,所以过去形意门弟子都是在你死我活中成长起来的,否则就难以解释为什么历届民国的大型擂台赛前十名里多数是练形意拳的。
内家拳其实不难懂,关键是得遇上明白人。比如外头那野猫,趴那晒太阳,脑袋埋在膀子下头,看着像睡着了,可你悄悄走过去,人家一激灵腰弓就起来,浑身跟胀起来似的!
记得赵道新说过一句话,某些拳法完全是自己和自己较劲,那咱们审视一下自己,如今练的是不是和自己较劲?但凡是较劲的,就永远走不出体重量级的限制。什么叫拳无拳?入门规矩肯定重要,等到拳法已经熟到不用走心,架子就不重要了,也就是说,从形要进入到意,心意做主的层次。而意无意,就是不走心,不琢磨,不在后天里。无意之中有个真意,先天本能的萌动,通过拳法把它用在技击上。老师和我说过一句话,两人动手,一方精神被笼罩了,干脆就别打了。
再说说太极拳。历代大家都说过“一气之鼓荡”这句话,可很少听国内哪个太极名家说、或者说明白过。练太极拳没练出来一气之鼓荡,就根本谈不上技击应用,那些动手就是王八拳的大抵都是如此。那么什么是一气之鼓荡?孙公禄堂说过,一气即太极,太极即一气。也就是真意萌动。形意和太极其实是一个道理。平时练太极拳,没有这个一气之鼓荡,就都是在后天上做体操。当然,少量的体操对身体也是有益的,但改变不了生命本质和自身气质。
练太极拳的人多,受益的反而少,就是没练到先天上,懂了先天身心立马改变,和佛道两家色身转变一样。所谓顺中用逆,实为人先天之本能。记得老师和我讲过,刚出生的小孩伸手够东西,越伸手自己越是往后走。这话一开始还不大理解,后来于拳法中自己练到了,才明白老师始终告诫我们练拳要返先天是什么意思。其实我们真不是要练出什么东西来,只是逆反回真到本来面目而已。这个面目越是真实的,功夫越高。
(0)

相关推荐

  • #太极拳 拳为其根# 太极拳的要点,不管...

    #太极拳 拳为其根# 太极拳的要点,不管是"胸腰折叠",还是"螺旋缠绕",其目的则为"撑筋拔骨",在一定基础上配合呼吸法门,达到修养内脏强健 ...

  • 打开“胯关节”是劲力传导的关键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放松一定要松到脚下,真的能松下来,身体的重量一定会传到脚下去的,松了之后必然带来沉.腿部会承受很大的身体重量,腿的承重程度实际上就是松的程度,那时候 ...

  • 顶底转换的关键要素

    顶底转换的关键要素

  • 在骨架结构的正确的基础上打开“胯关节”是劲力传导的关键

    放松一定要松到脚下,真的能松下来,身体的重量一定会传到脚下去的,松了之后必然带来沉.腿部会承受很大的身体重量,腿的承重程度实际上就是松的程度,那时候大腿会很酸.不知道大家在练拳过程中,有没有这样的体会 ...

  • 看视频:正反手连续转换,关键在这一下停顿!

    依然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先看看这个小朋友打的多带劲! 高伟教练大赞小朋友打得挺不错,基础比较好,已经开始打结合.但同样看出两个问题:一个是技术,一个是训练方法. 技术上加强重心转换 从反手到正手,重心没 ...

  • 劲力传导的关键是打开 “胯关节”

    放松一定要松到脚下,真的能松下来,身体的重量一定会传到脚下去的,松了之后必然带来沉.腿部会承受很大的身体重量,腿的承重程度实际上就是松的程度,那时候大腿会很酸.不知道大家在练拳过程中,有没有这样的体会 ...

  • 飓风行动:债券市场-牛熊转换的关键时期

    飓风行动:债券市场-牛熊转换的关键时期

  • 每周成长~《如何把握趋势转换的关键》

    趋势的转换在投资市场是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什么时候趋势由涨转跌?什么时候趋势由跌转涨?在多空转折较量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准确的把握住市场多空趋势的转换,那么也就相当于在市场重站稳了前脚.但往往事 ...

  • AAAAA心智转换关键

    X 我们在这一轮分享中,大家首先与大家分享了「诚意:把意识收回来」的练习,之后,是把意识收回来以后的状态:「外轻.内重则贵」,最后,讲了通过外部练习来帮助「诚意」的方法:「礼」. 把上面分享的练习,做 ...

  • 如何转换手型而劲力不断,必先知陈式太极拳的“手型之母”

    瓦垄手也叫瓦垄掌,是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手型,以全掌纵向呈瓦垄状拱起而得名.此手型在行拳过程中可自然引领梢节之顺逆缠丝变化,是太极缠丝劲路源头之一.所以,瓦垄手是太极拳手型之母.拳架子中变拳.变掌.变勾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