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毅平:下肢静脉曲张及并发症从肝论治初探·365医学网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疾病,尤其多见于从事持久体力劳动或站立工作的人员。祖国医学将其称为“筋瘤”“青蛇毒”“臁疮”。主要表现为下肢表浅静脉扩张,伸长,迂曲,产生患肢酸胀,乏力,沉重等症状,晚期,小腿和踝部皮肤褐色色素沉着和湿疹,轻微损伤常可导致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西医以手术和物理方法治疗为主,但术后复发较常见[1],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则多从脾虚气陷[2],气虚寒凝[3],气滞血瘀,湿热痰瘀[4] 及内、外伤[5]而治。 本人近年来试从肝论治本病,初步探讨如下:
一、病因病机 下肢静脉曲张与肝相关,首见于明.薛己《薛氏医案. 论瘤》:若怒动肝火,血涸而筋挛者,其自筋肿起,按之如筋,久而或有血缕,名曰筋瘤。《外科启玄》:“里臁疮,此疮在里臁骨上,是足厥阴肝经,多血少气。《医宗金鉴》说:“黄鳅痈,生于小腿肚里侧,疼痛硬肿,长有数寸,形如泥鳅,其色微红,由肝脾二经湿热凝结而成......”。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 瘿瘤论》更明确提出下肢静脉曲张宜从肝而治:“筋瘤者,坚而色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治当清肝解郁,养血舒筋,清肝芦荟丸是也”。
1、肝主疏泄 朱丹溪《格致余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肝主疏泄主要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通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肝之疏泄如常,气机调畅,肝血得藏,故能枢调全身血液。《血证论》曰:“肝主藏血,血生于心......至其所能藏之故,则以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若肝失疏泄,则影响血液运行。《灵枢·刺节真邪》中描述:“筋曲不得伸,邪气居其间而不返,发为筋瘤”。疏泄太过,肝气冲乱,则“血横决,吐衄,错经,血病诸症作焉”;疏泄不及,肝气郁结,血行滞涩,则可形成血瘀。唐容川主张:“里者,和其肝气” ,“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郁遏,则血脉得畅。”由此说明肝主疏泄对人体血液的重要枢调作用。肝为罢极之本,“使血液输达四肢,以充筋华爪协调运动的根本在于肝”[6]。
2、肝胆为升降之枢 下肢足踝部是下肢静脉曲张好发部位,此处内走足三阴,外走足三阳,足三阴主升,足三阳主降,阳经不降,阴经不升,枢机不利,气血阻滞,故有《外科枢要》云:“臃疮生于两臁,......外臁属足三阳湿热......内臁属足三阴虚热”。《读医随笔》云:“肝者贯阴阳, 统气血握升降之枢”。肝为升降出入之枢机原因有二,其一,肝属厥阴, 又为“ 阴中之少阳” , 《素问· 至真要大论》: 两阴交尽, 谓之厥阴。 厥阴者, 阴之极尽也; 少阳者阳之始生也。刘渡舟解释: “ 所谓交尽, 意即阴之极尽的意思, 阴之尽则阳之始, 故又有一阳之气来复之机。”可见, 阴阳之往返正复, 以肝为终始。其二,少阳在半表半里之间,外为太阳,里为太阴,为出入之枢机。出入者,里气与外气相交接之道也。——《读医随笔·升降出入论》。有开则能通于外,有阖则能应于内,无开则出废,无阖则入绝,枢机不利,则升降之机停,开阖之机废。
3、其色苍、通于春气 从病理而言,下肢静脉曲张表现为静脉充盈,局部青筋外露,其色青,即为苍色,而苍色为肝之主色,并发血栓性静脉炎时表现为红肿,红色为心之主色。该病好发季节为春夏季,遇热加重,冬季减轻,从季节与五脏相应而言,肝“通于春气”,心“通于夏气”,春夏季正是肝与心所主时。静脉曲张临床特点为久站后局部酸胀疼痛,为肝疏泄失职,升发不及,气机郁结,气血运行受阻所致,与肝主疏泄功能失调有关。
二、分证论治
1.肝郁气滞 证见:下肢久站后酸胀疼痛,或伴情志抑郁,精神压力大,局部青筋突起,足靴区色素沉着。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宜疏肝理气,代表方: 四逆散、柴胡疏肝散。四逆散组成:柴胡、白芍、枳壳、甘草。方中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为君药。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佐以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与柴胡为伍,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机之功,并奏升清降浊之效;与白芍相配,又能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综合四药,共奏疏肝解郁,理脾之效,使清阳得伸,气血调畅。若见足靴区色素沉着,则加陈皮、川芎、香附,而为柴胡疏肝散,增加理气活血之功效。
2.肝火郁结 证见:烦躁易怒,或忧思气结,下肢久站后酸胀疼痛,伴灼热感,硬结红肿疼痛,色素沉着,口干、苦,或伴心悸,纳差,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
治宜清肝解郁。代表方:龙胆泻肝汤、柴胡清肝饮。处方:柴胡、 山栀、丹皮、青皮、苏梗、白芍、 钩藤、川楝子。
3.肝阴不足,证见:小腿酸胀、抽挚疼痛、夜间腓肠肌抽搐,口干欲饮,舌淡红,苔黄白,脉左弱,右脉弦或滑。
治宜养肝柔肝,代表方:芍药甘草汤、四物汤、增液汤加减。
4.肝阳不足,证见:小腿酸胀、抽挚疼痛、夜间腓肠肌抽搐,小腿自觉发凉。温肝汤,来自关幼波方:黄芪30克,附片10克,白术10克,香附10克,杏仁10克,橘红10克,党参12克,紫河车12克,白芍15克,当归15克,茵陈15克。功能:温补脾肾,益气养血,柔肝。
三、典型病案:罗**,男,45岁。2012.4.13初诊。患者长期站立工作史,右下肢静脉曲张史15年余,于1月前发现行走及久站后小腿酸胀不适,右小腿胫前疼痛,灼热,索条状物,未进行过系统治疗。检查:左小腿胫前至膝内侧青筋迂曲团状突起,静脉走行下段有15cm长的索条状物,质硬,周围肿硬,触痛,皮肤色素沉着,全程皮温高,食寐如常,舌质红、苔白厚,脉弦滑。彩超提示:右股腘静脉瓣膜返流,返流时间分别为1.0、1.5s。右下肢大隐静脉扩张,静脉曲张,局部静脉血栓形成。西医诊断:下肢静脉曲张血栓性浅静脉炎;中医诊断:筋瘤 青蛇毒,患者舌红,苔白厚,似有湿热之症,但无口干欲冷饮之症,脉弦滑有力,治以柴胡清肝散加减。处方:一诊:柴胡15 白芍15 黄芩15 法半夏15 甘草6 丹参15鸡血藤30 三七15 浙贝15 黄柏10 伍剂。二诊:右小腿酸胀疼痛明显减轻,灼热感稍减,硬结变软,疼痛稍减,上方+川楝子15g加强平抑肝火,共20剂。三诊:右小腿静脉曲张明显减轻,突起明显平复,站立行走无酸胀疼痛感,硬结消失,灼热感消退,皮肤色素沉着减轻,述皮肤瘙痒,口干多饮,舌红,苔半边厚,考虑肝阴不足,血虚风动,上方+玄参15、生地15、麦冬15、荆芥穗10、地肤子10 五剂
再诊:皮肤瘙痒明显减轻,厚苔已去。嘱穿着弹力袜巩固疗效。
总结: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下肢静脉曲张的病机可总结为;肝失疏泄,气机郁结;肝气郁结,肝火上炎;或肝营血不足,肝阳上亢;或肝气亏虚,气机失衡,运化失司。总之,静脉曲张及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多与“肝”有密切关系,临证多可从“肝”论治,临证时若体质辨识有异,亦可在调整阴阳平衡的基础上予以疏肝理气之品,所谓“有者求之,无者求之”。从肝论治下肢静脉曲张及并发症有待进一步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Allegra,C.& Antignani,P.L.& Carlizza,A. Recurrent Varicose veins following surgical treatment:our experience with five years follow-up[J].Eur J Vasc Endovasc Surg,2007,33(6):751-756
[2]贾小庆.对铁涛教授浴足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经验[J].新中医,2000,32(9):8-9
[3]邴守丽.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现状与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4,5:14-16
[4]李晓.中西医结合治疗52例下肢静脉曲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3):166-166
[5]康煜冬.辨证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60例[J].北京中医药,2010,29(5):371-372
[6]王济训,边海云, “肝为罢极之本”新解, 时珍国医国药2007年第18卷第3期,73
2013/6/6 13:56:21
转载请注明:内容转载自365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