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药,认识一下收敛的“诃子”,诃字怎么读?
熟悉中草药的朋友都知道,诃子是一味比较少用到的中药。虽然在《唐本草》里就有它入药的记载,但受其功用限制,后世中医实际上对它不是特别感兴趣。
实际上,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诃子其实叫做“诃黎勒”,这个名字来源于译音。“诃”字的发音很多人读成“ke”,其实争取的发音应该是“he”,这是需要注意的。
也就是说,诃子的原产地并不在中原,而是当时的藏地、交州以及南亚一带,其诃黎勒的名字正是根据外音而来。后来,在岭南、云南一带也有出产。
诃子传入中原后,逐渐被发现其药用价值,最终以“诃子”为学名,并有诃子肉等别名。
从植物来源来说,诃子属于使君子科植物,是一种落叶乔木诃子树、或绒毛诃子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在古代多由南亚进口,现在则基本都出自国内云南、广东等地。
从外观上看,诃子的果实为长圆形或卵形,长大概在1.5到3厘米左右,直径约在1.5到2厘米左右。表面黄绿色至黄棕色,微带光泽,有不规则的皱纹、轴沟,以及五六条突起的纵棱。
诃子的果肉质地坚实,里面有黄白色的果核一枚,表面粗糙且非常坚硬。核内也有一枚狭长纺锤形的乳白色种子,气味微小,味道酸涩。入药的诃子,以黄棕色,坚实肉厚而有光泽者为佳。
现代科学发现,诃子主要含有大量鞣酸物质,约占20%~40%左右,其中的主要成分为诃子酸、诃子素、原诃子酸等。
现代科学研究,诃子大致有如下几方面的功用:
1、抗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病毒,比如痢疾杆菌、流感病毒,都有一定的抑制能力。
2、收敛:对肠道粘膜溃疡有收敛和保护作用。
3、解痉:诃子所含的诃子素,能缓解平滑肌痉挛。
在古代中医本草家眼里,诃子性味酸苦而平,能入肺与大肠二经,主要就是能敛肺止咳、下气平喘、涩肠止泻等作用。
诃子的炮制比较简单,由于其外壳比较坚硬,所以一般捣碎后入药。如果以“诃子肉”为名,则需去掉中间的果核,只保留果肉。在一些久泻久痢、脱肛便血、久咳失音、痰咳喘息的方剂里,基本能见到诃子的身影。
归纳总结一下历代医家对诃子的使用经验:
1、涩肠止泻:
古代中医在调理慢性腹泻之证时,包括现在所说的慢性痢疾和慢性肠炎,多用到诃子,当然是取其收敛和抗菌作用。
一般很少单用,且也常用煨诃子,并与其它固涩药配伍,如五倍子、乌梅、樗根白皮之类;
或者配伍一些健脾止泻之品,如白术、芡实。如果辩证属于虚寒腹泻,常与干姜、橘红等配伍,比如诃子散。
2、敛肺久咳:
对于肺虚久咳,无论是干咳还是痰中有血,一般用生诃子和海浮石、瓜萎壳配伍;
而慢性喉痹久咳失音之证,诃子和桔梗、甘草等配伍是比较合适的,代表方剂如诃子清音汤;
也有单用诃子作为验方的,比如把生诃子含在口里,对于慢性久咳也有改善。但诃子的味道很苦,不如将它和蜂蜜一起制丸含服,可能更容易接受。
此外,也可以用诃子炖猪肺,适合肺虚久咳无力的人吃。
诃子的使用注意:
1、外感新近出现的咳嗽、腹泻,比如急性肠炎、上呼吸道感染,都不适宜使用,以免留邪;
2、诃子生用止咳更适合下气开喉,煨用则涩肠止泻较好,对胃的剌激性也会减轻;
3、古代中医曾说“(诃子)苦能泄气,真气太虚者宜少用之”。现代科学认为,诃子的确能降低机体的消化能力,所以脾气虚而消化不良者宜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