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改变自己却做不到?提供两个简单的新思路
我们平时常把问题,归结于自身原因,比如不自律、爱拖延。但实际上,过于放大了个人意志力的重要性,高估了内部因素的作用,却忽略了外部环境的影响。
比如说,本来基因决定冷冷能长到180cm的,但后来由于学习太辛苦了(外部环境),以至于只长到了165cm。(别打我
长高道路千万条,学习是死路一条。由此可知,外部环境是多么重要啊。
/ 01 /
《瞬变:让改变轻松起来的9个方法》提到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蛮有意思。
康纳尔大学食物与品牌研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给电影院的每个观众,发放免费的爆米花。这些爆米花已经放了5天,口感差且难吃。
一部分观众拿到了中桶,另一部分则是大桶。电影结束后,研究人员发现,大桶观众比中桶观众多吃了53%。
也就是说,食物容器越大,观众的进食量也越大。观众不是为了好吃才吃个不停(爆米花既不新鲜,又很难嚼),也没有觉得非要吃完整桶不可(不论哪种分量,爆米花都绝对吃不完)。观众肚子是饿还是饱,对实验结果也没有什么影响。结论永不动摇:容量越大=食量越大。
这种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当某件唾手可得的事物摆在你面前,即使你没那么喜欢,也会自然而然地沉浸其中。只要它足够便利。
/ 02 /
看似人的问题,实则情境问题。(《瞬变》)
这听起来似乎没什么新奇的。但常识,往往是常常被人们忽略和无视的知识。
说实在的,绝大多数时候,比如,我们注意力不集中、我们懒惰、我们管不住自己,都是把原因归结于自身的。
很少,真的很少从外部找原因。这看似对自己要求高,看似是好的品质,反而让我们陷入误区。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你的自制力并非无所不能,甚至可以说是不堪一击。
要减肥就用小碗,要学习就别妄想待在家里或宿舍,要健身就把自己置于群体之中。后者显然比前者容易,也更少地唤起自我谴责的情绪。
新的一年,新的一学期,试试这个新思路。看似人的问题,实则情境问题。与其控制自己,不如控制环境。
/ 03 /
再来说第二个思路。
诸位,问几个严肃的问题:
在过去的100天里,你有做到每一天都很晚起床么?你有做到每一天都熬夜吗?你有做到每一天都拖延懒惰吗?你100*24小时全方位无死角焦虑么?
很遗憾,虽然你常常自称是个废物,但答案很可能是「没有」。你总有做得不错的时刻,无论它多么少见。问题的关键之处就在这里,找到突破口的关键也在这里。
我们常跟自己较劲,试图纠正那些看起来不够上进的行为/思维模式。
我们追根溯源,陷入过度分析的困境:把自己当作一个病灶,拿着显微镜,大大小小的细节都不放过。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会这样?我是不是有毛病?
/ 04 /
惯常思路是,这件事表明,我的生活存在「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方式是找到「为什么会失败」,克服这些失败的症结,我就可以达成目标:成为一个早睡早起的、坚持跑步的、专注的、情绪稳定的、自信的、善于社交的人。
如果借用疾病的疗愈思路,那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哪里有病点哪里。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缺药吃。
但实际上,治好病,并不意味着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Tal在《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中说,传统的模型是「把病治好,就会变得健康」,而积极心理学模型是「你生病了,是因为你还不够健康,因为你不去追求那些让你健康的东西」。
/ 05 /
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一个是聚焦于分析如何失败、如何避免失败;一个是聚焦于学习如何成功、如何复制成功。
我们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前者上,一直在传统模型里转圈圈;但那些成功的瞬间,那些你充满热情和活力,处于你理想状态中的时刻,都被忽略不计了。
我们必须把分析负面问题的考古式办法,转变成寻求亮点、传播亮点的解决思路。《瞬变:让改变轻松起来的9个方法》
分析如何失败并避免,只是解决问题的一小步;更为重要,且会产生质变的一步,是探索如何成功并且实践。
/ 06 /
你每天熬夜,无法自控,但总有那么几天,是晚上11点之前就乖乖上床入睡的;你总是拖延,无法投入学习,但也一定曾有过执行力超强的状态;你习惯性自我怀疑、毫无自信,但确实会在某些场景、某些人面前、某些领域,你觉得舒适而愉悦,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并且无比认可自己。
这就是你所要寻找的「亮点」。
回想这些时刻,回想你是如何做到的,当时是怎样的外部条件以及内部条件?实际上,它们不是偶然。你曾经做到过,那就意味着你有能力继续做到。
寻求亮点之所以起作用,还有更为重要的因素。对于问题和失败,你分析得再多,也未必知道怎样做是起作用的;具体到细节时,该如何落实?道理往往是普适的,而非有针对性的。
但成功的案例不一样,它已被证明于你是有用的,是对「因材施教」最好的注解。
喏,「寻求亮点」的思路,也同样适用于人际关系。
例行总结:
看似人的问题,实则情境问题。与其控制自己,不如控制环境。
聚焦于分析如何失败和如何避免失败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聚焦于学习如何成功,以及如何复制成功。
祝大家新年离「the person you decide to be」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