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百馆(30)听,这里的石头会“说话”
岁末匆匆而至,秋色尚未褪尽,冬意却已缓缓而来,在季节交会的时节,苏州城斑斓一片,而其底色正是此时渐次绽放的银杏黄。
在许多苏州人记忆里,总有一棵银杏树,在你年幼时,它已满树飘黄,待你年岁渐长,它依然挺拔如初,如相城太平老街南宋王铎所植银杏和常熟方塔园里的这棵百年银杏树。
“闻古塔风铃,思千古幽情”,方塔古迹名胜区位于常熟古城东端,是在宋代古迹旧址上新建的古典式园林。园内建筑绚丽大气,颇有皇家园林的文脉神韵。
园林因园内有方塔而得名,方塔原名“崇教兴福寺塔”,始建于南宋,距今已有800余年。登塔拾级而上,古城风貌可尽收眼底。
园中与方塔年岁相仿,并与其并称为“三宝”的,为一口南宋古井,和那棵拥有着800多年树龄的古银杏。
初冬时节,伴着懒散的阳光,坐于方塔园的一角,晒太阳,赏银杏,喝杯茶,好似已成了许多常熟人的习惯。
但其实,方塔园里暗藏乾坤,可不止游赏园景这一种玩法。常熟碑刻博物馆正位于此,与崇教兴福寺塔南北相对。
常熟碑刻博物馆于1991年建成开放,是一座集碑刻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专题博物馆,由长500多米的主体碑廊和常熟名人馆、崇兰草堂、翰墨亭、塔影潭等景点组成。
常熟古代碑刻门类广泛,馆内收藏涉及唐代至现代关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名俗、人物传记等方面的碑刻、石刻文物,数量甚巨。
截至目前,博物馆馆藏各类碑刻、石刻文物近千件,藏品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在全国同级城市中位列碑刻专业博物馆的前列。
△崇福庵佛殿记
博物馆大门上方,悬挂着一方匾额“常昭永鉴”,由中国近现代杰出的书画和艺术大师谢稚柳先生题写。
清雍正四年,以琴川河为界,常熟东西分别置昭文、常熟两县,“常昭”即指常熟和昭文,意为常熟和昭文永远的鉴证。
纵然历史远去,沧桑碑石犹存,这匾额四字也道出了碑刻的内涵。
跨过高高的门槛,走进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常熟名人馆。馆内共展示常熟历代名人141位,是了解常熟人文历史的重要窗口之一。
想知道如今的“江南福地”常熟如何重建?可沿大门右侧碑廊观看,碑廊展出了常熟历史上重要建筑的修建过程。
廊中有一方醒目的石碑,正中方框内篆书“重建常熟县城记”七字。碑文记载了时任常熟知县的王鈇为抵御沿江寇患而重建常熟县城之始末。
此碑由《永乐大典》总校瞿景淳撰文,著名书法家文徵明书并篆额,刻石家吴鼒镌刻。“文章、书法、篆刻”三者交相辉映,堪称“三绝”。
《重建常熟县城记碑》东侧为“崇兰草堂”小院,建于明代,是著名画家陆抑非先生的书斋号,现辟为陆抑非书画艺术作品展厅。
院中碑廊里,陈列了一套“清怀米山房吉金图石刻”,这是一组商周秦汉青铜彝器的图录石刻,现存33方。
记录了所摹铜器的名称、尺寸、铭文,还附刻释文,历来被金石家所重视。该图录已被《中国美术辞典》《中国古代青铜器》等书著录。
小院北面有一爬坡廊,廊中有一“翰墨亭”,亭下陈列了一件南北朝时期的石龙石刻作品。
这件石龙石刻距今已有1300多年,是常熟境内发现最早的石刻作品,当时被供奉在常熟福山塘边,起“镇海”作用。
石刻体现了早期人们想象中的龙古拙的形态,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线条简洁的雕刻艺术特点。
常熟名人馆西侧为精品碑廊,廊中的天文图碑、康熙御书碑、丛篁古木图碑等都是馆内精品碑刻,值得细细品味。
从精品碑廊南侧的“探春”小门进入,右侧是艺术类碑廊,这里的每一幅作品都向游客展示着艺术家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
△“兕觥归赵诗文石刻”荟萃了清四家之三人——王文治、翁同纲、梁同书的书法艺术,讲述了一个新的“完璧归赵”的故事。
△“养竹山房图咏石刻”,其额“养竹山房”为清四家之首的宰相刘墉所书写。
此外,博物馆中还存有清太平天国报恩牌坊碑、宋乾元宫兴造记碑、《行乐歌》石刻、明梅花诗碑等,为常熟乃至整个苏州的历史文化研究、书法艺术研究提供了参考。
当然,想在博物馆里玩个尽兴,还可在碑拓技艺展示体验中心参与“拓碑”这一项中国古老传统技艺的体验,亲手制作一张属于自己的拓印作品。
岁月不语,唯石能言,一块块耸立的石碑,就如同园中那棵屹立不倒的银杏树,千百年来见证着人来人往,岁月沧桑,闲暇时,来方塔园里走走,领略园内这些不同寻常的事物,所带来的历久弥坚的韵味吧。
2020年12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