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浮先生:论语开篇大有文章,不可泛泛读过
马一浮先生简介
马一浮先生(1883—1967),单名浮,字一浮,号湛翁、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绍兴人,中国文化宗师。十六岁应试,名列会稽县案首(第一名)。二十岁赴美日欧游学。回国后“自匿陋巷,日与古人为伍,不屑于世务”,潜心研究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抗战爆发后,先生忧愤于民族危亡,应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之邀,出山讲学。1939年,在四川乌尤寺创建复性书院,讲明义理,选刻古书,培养人才。抗战胜利后,先生回杭,重居林下,主持智林图书馆。建国后,任浙江省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
(《论语》)首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悦、乐都是自心的受用。时习是功夫,朋来是效验。悦是自受用,乐是他受用,自他一体,善与人同。……
《孟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君子之道是仁,小人之道是不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反此则有有我之私,便是不仁。由此言之,若己私有一毫未尽者,犹未离乎小人也。故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君子与小人之辨,即是义与利之辨,亦即是仁与不仁之辨。(以佛氏之理言之,即是圣凡、迷悟之辨。)
程子曰:“小人只不合小了。”阳明所谓从躯壳起见,他只认形气之私为我。(佛氏谓之萨迦耶见,即是末那识转此识,为平等性智,即是“克己复礼”,乃是君子之道矣。)一切胜心客气皆由此生。故尽有小人而有才智者,彼之人法二执,(人执是他自我观念,法执是他的主张。)更为坚强难拔,此为不治之证。“人不知而不愠”,非己私已尽不能到此地步。……
学者读此章(论语学而),第一须认明“学而时习之”,学是学个什么?第二须知如何方是“时习”功夫?第三须自己体验,自心有无悦怿之意?此便是合下用力的方法。末了,须认明君子是何等人格?自己立志要做君子,不要做小人,如何才够得上做君子?如何才可免于为小人?其间大有事在,如此方不是泛泛读过。
——马一浮先生《论语首末二章义》
释文
庆云扶质,清风承景
鸾觞酌醴,神鼎烹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