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能力的答案开始寻找自己的答案
得到高研究校友读书会109期第2/3篇文章
编辑 上海0期 大龙
小伙伴,大家好,我是王林。分享开始之前,首先用三个标签来介绍一下自己:
程序员,早起鸟,爱读书。
我在安徽合肥的一家互联网公司主管App和小程序开发
我是一个一年骑行1万公里,跑步1千公里的程序员
我是一个一年读50本书,带着50人读500本书的读书人
我是一个四年5点起床,带着500人学习成长的终身学习者
刚毕业的时候,你是不是跟我一样,想着能一份工作做到老。但是这些年,我们却不断的被现实所暴击。
高速公路的收费员下岗了,银行的柜员干不下去了,就连IT行业龙头的甲骨文也嫌人多了。疫情让整个世界变得不确定起来,你是不是也会担心明天,你的公司不要你了?
担心好像也没啥用,我就经历了这么一回。2019年,思科裁员,就是那个华为死对头的思科。我成为被裁的之一,重新加入了找工作的大军。但却发现,长期的大公司生涯,让我养成了一种大公司病,除了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根本不了解外面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我开始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但能力是什么?我不知道答案。我开始跟着得到等主流知识平台学习,希望通过学习各种课程提升能力。学了100多门课程后,却依然说不清能力是个什么东西。
小伙伴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跟我一样的困惑呢?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
在我的眼里,能力是一个个具体知识,有了知识就有了力量。但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太多的知识不过是一团散沙。我慢慢的明白了,提升能力似乎不应该只追求知识本身,不应该只想着我应该学什么知识,而应该去思考什么方法能普遍适用于任何行业、岗位。
今年4月份,学习家何平老师的新书《能力的答案》出版了。它带给我们一个关于能力的通用框架。让我知道了,能力不是某一类专业技能,而是由专业能力和一系列通用能力组成的能力组。从这本书开始,我终于找到了能力的答案。
那能力到底是什么呢?
何平老师在书中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我们可以把能力划分为六个维度,心态,情绪,目标,思维,沟通,表达。从内向外,逐步展开,最终给我们交付了一套24个能力模型组成的能力提升套装。
每一种方法,看起来都是独立的,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是那么密切。但是把这些方法放到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地图。这张地图的中心是我自己,围绕着我的,是6个核心能力,每个能力上又有4个能力模型。这样,每个方法就不是单独的方法,把它们组合起来,就成了武装自己的盔甲。
这本书,我读了两遍,第一遍,我一个人读,第二遍,我找了一群人读。
光读书其实还不够,对于一个方法,仅仅知道它是做什么就够了吗?显然是不够的。
最重要的就是要行动起来,真正地把它变成自己的行动力。从书中来,到行动中去。才是对一本好书最高的致敬。
在心态模块有一个方法叫做 DBP 点赞法。分别代表三个单词。
Difference——发现差异:对方和我有什么不同的做法?
Benefit——挖掘价值:这种不同背后有什么好处?
Praise——随喜点赞:我要如何给对方鼓励?
这个方法简单易学,我就很快地把它用到共读小组中。
小组每天会学习2个方法,然后把自己的心得发到群里。我在社群里发起倡议,看到别人的笔记,我们一起用DBP的方式给别人点赞。
我从你的笔记中获得了一些什么样的启发,你这个启发对我有什么样的帮助,你很棒,感谢你这样优秀的分享。
于是,整个读书小组就在这样的相互分享,相互启发中成长。大家写了几百条笔记。有同学把自己的笔记拼出来就成了一张完整的知识地图。
学会了DBP点赞法,我就会慢慢不再评判别人,不断在生活中发现别人的好。我在心态这个能力上就会有更好的表现。
展开地图,还有6大能力项,23个能力模型等着我去探索。
在如何构建自己的能力上,我找到了答案。
过去,我的工作和学习,就像搬砖。不断的为建造自己梦想中的能力大厦,搬运着各种建筑材料,看着工地堆积着从高手那学到的思维模型,觉得自己好有收获。学完这本书,我知道了,光有这些模型并不能搭建自己的能力大厦。
只有沿着一个核心框架,将各个能力项有序的组合在一起,才能建成这座大厦。才能构建出真正的核心能力,形成强大的竞争力。
我现在正在带着我的知识地图,用6大能力开始搭建大厦的框架,还会把24个思维模型放到大厦的房间。未来,还会把更多的思维模型有序的纳入到这栋大厦。
拿着手中这本《能力的答案》,我已经在憧憬着大厦完工的那一天,我会邀请你来参观我的能力大厦。
最后做个小结:
《能力的答案》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6个能力组,24个能力模型
学到的知识并不会自然的变成能力,只有把它们有序的组合,勤加练习,才能形成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强烈推荐你去购买一本《能力的答案》,持续的修炼。
也欢迎你加我微信,和我一起探讨,一起共读。
通往能力的道路,我们不孤独,有你,有我,有何平老师。
期待和你共同交流,共同成长。我是王林,感谢大家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