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如虹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金秋时节是赏菊的好时节。
菊花在中华文化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在古典诗词当中,菊花是重要的意象。
周敦颐在《爱莲说》当中写到:“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写下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他辞去彭泽县令的职位之后就归隐田园了。在田间地头,他怡然自得。躬耕生活虽然清苦,但是他却觉得有滋有味,甚至是诗意盎然。在南山下,陶渊明采摘菊花,不经意之间他一抬头,发现了南山的美好。这个画面被陶渊明记录在诗里之后就成了永恒的经典。自从陶渊明出现后,菊花就和隐逸情怀联系在了一起。
在诗人眼里,菊花是气节的象征。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郑思肖的名作《寒菊》就是他的心声:“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不和桃李争奇斗艳,独自在寒秋当中绽放,宁可枯死在枝头也不会随风而逝的菊花象征着诗人的傲骨,诗人的节操。
菊花和思念之情也是息息相关的。李清照在重阳佳节思念远游的丈夫赵明诚的时候,就写下过“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样的千古名句。据说李清照把这首词寄给赵明诚后,赵明诚佩服爱人的文才,却又想要和夫人一较高低。于是,他闭门不出,也谢绝接待客人,精心仿作了很多首词,然后把这首词混在其中。之后,他把这些词拿给好有陆德夫看。陆德夫看完之后,就说:“只有三句绝佳。”赵明诚问是哪三句,陆德夫就说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的确很妙,想落天外,将李清照被相思折磨得形销骨立的姿态写得非常形象,而且也具有一种孤芳自赏的雅趣。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也对菊花情有独钟。在《红楼梦》第三十七回里,曹雪芹让大观园里的千金和贾宝玉一起写咏叹菊花的诗作。林黛玉的“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语调干脆,赞美陶渊明的高风亮节。史湘云的“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体现出爱花惜花的温柔情怀以及洒脱不羁的魏晋风度。贾宝玉的“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枝头”表达出自己诚挚的爱花之情,也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薛宝钗的“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是对“人比黄花瘦”一句的翻案,体现出薛宝钗对未来的期待和内心的自信。贾探春的“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用典巧妙,将杜牧和陶渊明的独特个性表现得颇有趣味。《红楼梦》里的这十二首诗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别具一格,将菊花的各种风情写得淋漓尽致,也体现出诗人各自的风采和个性。
毛泽东有一首词《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首词体现出毛泽东作为一个革命者的英风豪气以及积极乐观的战斗精神。这首词里的秋天,一点都不肃杀,反倒是生机勃勃,富有魅力。
当然,菊花更多的时候是用来抒发一种悲凉的情绪。杜甫在《秋兴》里就写下过“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还有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高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这首诗表达出作为晚唐诗人的杜牧对人世无常,人生苦短,欢寡愁殷的感叹。表面上看,这首诗写得比较旷达,尤其是“古往今来只如此”一句,体现出杜牧的历史眼光。但是杜牧抒发的依旧是感伤的情绪。
元稹有一首诗是《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确,菊花的枯萎象征着秋天的结束,菊花将秋天装点得绚丽多姿。
菊花具有独特的精气神,被古往今来许多人所钟爱。《离骚》里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在屈原的笔下,菊花已经是香草美人意象中的一部分了。屈原之后,无数的文人吟咏过菊花。菊花也就成了中国文人的一种精神寄托。
作者简介
朱益伟,家住山城重庆。目前是一个自由撰稿人。热爱文艺,崇尚人道主义。喜欢在简单的生活当中发现美妙的点滴。喜欢在阅读当中体会人生百态。喜欢欣赏富有雅趣的文化。关注时事,且欣赏客观中正,有正能量的时事评论。写作是我表达自我,抒发心情的方式。希望以文会友,期待自己的文章可以得到大家的青睐。
本期编辑|南郑樵隐|
目前100000 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墨染千秋原创工坊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点击右上角转发到“朋友圈”吧—
墨染千秋感恩您的每一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