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恩启 | 孝义司马村考察简志(二)一一古镇风貌
往期回顾
上期导读
作者/山西冯恩启
我们从哪儿来,要往何处去?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留住乡愁,带着对故土的眷恋与记忆,我们才会走得踏实、满足与美好!
#01
明朝大移民政策,为地处汾、孝边界,一马平川的司马村土地的开发,提供了发展机遇和政策资助。从司马村诸大姓的先祖来看,大多来自明中、早期。这些大姓,经过一、二百年的生息繁衍,家族庞大,生活趋于稳固。尽管遭遇了明末清初的战争,社会大动荡,但他们凭借强大起来的经济基础,躲过了再次向别处迁徙流亡的日子。
经笔者考察,好多汾、孝平川地带的明代家谱,毁于明末清初。现存的清朝中、后期续修的家谱大多根据当时遗存的房梁、碑记的记载等依据修订而成。
清顺治十三年撰写的《汾阳县志》记载:“汾阳万历三十一年:户 一万三千六十二。口 一十二万五千二百五十四。万历三十八年以后,遭明季乱,版藉尽废不存。大清顺治二年。实人丁 四万二百丁。顺治七年实人丁 二万七千八百九十八丁。直到顺治十一年,审编人 三万一千四百一十七丁。”从《汾阳县志》中,我们可以知道,明末的社会动荡,清初的战火,使人民死伤无数,宗庙被毁,家谱遗失,十室九空,村庄成墟,土地荒芜的惨景。
存留下来的好多大家族在历经改朝换代的大磨难、大痛苦之后,以崭新的面貌,在新生王朝的蓬勃气象中,焕发着无限生机与创造力,从农耕到经商,从豪门到士族,创造着属于他们自己的辉煌。中华文明的光辉,照耀着渐渐走向兴盛的康乾盛世,也照耀着个个充满生气的田野村庄。
被纳入大清版图的整个内、外蒙古草原。道路畅通,货贸无阻,给山西的兴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商机遇。从乾隆到道光,山西成了大清最富奢的地方,恋家深重的山西人,回归故里,建设家乡,大动土木。座座豪宅大院,雄宏庙宇拔地而起。祈福吟吟,读书声声,回荡在辟野村庄,宗庙家院。
俗云:“明修长城,清修庙。”消除外患的大清王朝,把治理天下的政策由外御转向内治。修庙成了大清王朝倡导推行的国策。庙宇是大清王朝除衙门外最为高贵上档次的建筑。坚固宽敞的庙宇,既是避灾躲难安身之处,又是教化顺服人心之所,还是特殊时期办公理事的地方。上行下效,政策引导,使得民间修庙风气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从康熙后期到光绪末期200多年时间里,大清王朝遍地是庙宇。众多庙宇,耗尽了大清王朝的国力,也用尽了大清子民的财力。积贫积弱的大清王朝,最终在内忧外患中走向灭亡。
司马村建有关帝庙、大禹庙、水母娘娘庙、广济寺、龙天庙、魁星楼院、观音堂、寿亭侯祠,还有张家祠堂、宋家祠堂、田家祠堂等各姓宗祠。
#02
清雍正版《孝义县志》记载:“司马堡,县东北十里,高一丈八尺,周廻(回)一千四百步,门楼四座。”
乾隆版《孝义县志》“司马村,城北十里,平地。二百六十七户,一千一百二十七口。村中、村西南跨渠小桥各一座,堡墙周回一千四百步,”光绪版《孝义县志》“户二百四十五,口一千一百一十二”司马村户、口数位居孝义乡村第一。
1992年《吕梁地区志》:“司马村,人口3381人,耕地5732亩,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高粱、玉米、小麦、谷子等。”
2019年1月7日,发表在《天下孝义人》刘荣生《名人众多的千年古镇司马村》文载:“司马村,截止2011年底,1113户,3840人,土地总面积7868.196亩。明万历年间,司马村属悦礼坊司马里,清光绪六年(1880)实行乡村制,属北乡。民国八年(1919年)改行政区两级区划,设行政村,属第一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阎锡山政权时,司马乡为全县两个乡之一,属司马乡。新中国成立初,1953年6月,全县划42个乡,属司马乡。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政社合一,设司马公社。1984年7月,实行乡(镇)村制,改司马公社为司马乡。1995年8月,撤乡建镇,改为司马镇。2001年,撤销司马镇,改设振兴街道办事处,属振兴街道办事处。”
本文中:土地总面积:7868.196亩。本文作者认为,与各种资料记载土地面积出入太大。是不是包括司马村庄占有面积?有待核实。
孝义司马村文化学者李海泉提供:现村庄人口3900人,土地5740亩”。
#03
从张永朴续修的司马村《张氏阖族族谱》司马镇古堡内街巷及建筑位置复原平面图可以看出:司马堡有上东门、下东门、南门、上西门、西门、水西门、北门,共七个堡门。上东门、下东门、南门、西门建有门楼,共四座。上东门门楼主院东正房为观音阁。下东门门楼院建有文昌阁,门洞顶嵌有'司马温公镇’横石匾。南门楼阁外向阁塑关帝像、内向阁塑观音像”。门洞顶嵌有'中阳雄镇’横石匾。古镇复原图上标着21口古井的具体位置。古井遍布大街小巷,庙宇院落。各条街上店铺林立,货物齐全,众多的集市、庙会,不仅为本村提供一切生活、生产所需,还为周围十里八乡的人来此购物提供一切方便。
李海泉说:“村庄东西长,南北短,成矩形。旧村堡墙周长2670余米;村庄面积大约1平方千米。西门外古道有茶房一座,东门外古商道有茶房一座。”司马村位于孝义到平遥的古代商道上。故在东西门外设茶房,为过往行人作短暂休息喝水提供方便。
司马村有东西向的西河街、东河街、后街、周家街、任家街、上西门街;有南北向的东集街、西集街、南门内街。有南北向的北门道、庙西道、东西向的十亩园道、西门道、水西门道。后街有井巷,任家街有任家巷、在西河街(张家街)有张族家法堂巷、七宅院内巷、张祠东巷、王家巷、义学巷。东河街有五宅巷、南园巷、宋家南巷。
闫家庄归入司马村后有南北向的闫家庄正街,东西向前街、后街。在前街东口旧有闫家庄东门,后街东口有汾孝界碑。大院有李家大院、任姓院落、董姓院区、王姓院落区。
司马村旧村原貌未变,街巷格局依旧。大体有九大街、五大道、十小巷。李海泉讲:“村中有古槐树十几棵,最老的树龄有近千年历史了。”
#04
在司马村后街有一棵千年老槐,树干从半腰折断,人们用砖支撑着它腐朽的躯体,人们以为它已死去。但最为神奇的是,前几年这棵槐树从腐朽的树干心中,又新长出枝干,树冠葱茏,生机蓬勃,傲向苍穹。不知是预示司马村运的兴盛,还是槐树生命顽强不败的展示?但我们一定明白:只要根没断、心还活着,就有希望化腐朽为神奇,枝叶葱茏,开花结果,绚烂一片土地的。那棵粗大的老槐树无言地守护着千年古镇,不惧风雨沧桑,有着蓬勃向上的顽强生命力。
《故乡的那棵老槐树》诗一首:神奇的土地/养育了你的生命/虽历经沧桑/风采依然//走进你/我感受到了你的豪放/离开你/我空荡的灵魂不知要漂泊何方//一种乡愁/把祖祖辈辈的人相连/一种信念/在离去的路上绵延/老槐树啊/你是我故土上/永恒的念想/老槐树啊/不管流浪在何方/只要一想到你/我就感到踏实、坦然......
七绝《老槐树》:
#05
有古村就有古街,有古街就有古院。在南北扩展,东西延伸的古街两旁,存有张家、任家、田家、宋家、郭家、段家、马家、崔家、周家、李家等老宅院落群及张氏学堂、宋家祠堂、忠烈祠、寿亭侯祠等明清古建。新修复的张氏宗祠、打更房、关帝庙、还有改了门面的商铺、典当行、钱庄、戏台等。
有好多古院落被孝义文物局统计,列入了古建文物保护名录。所有建筑皆不全,有的只有偏院,有的只有主院,原先的场院、作坊大部被新建筑占有。在《张氏阖族族谱》古镇复原图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堡东南角有魁星楼、望乡台,西河街十字路口西建有雄伟的木构琉璃顶功德牌楼。
在张永朴先生续修的《张氏族族谱》中收录了司马村一些珍贵的文物实物及其照片。有关帝殿内精美壁画照,窑楼院大殿壁画照,有康熙四十年修缮广济寺、关帝庙功德碑,重修南门庙功德碑及碑文。道光十三年五月初八立的《司马镇四大社公议条规契约碑石及碑文》这些现存的碑石,还有司马村张氏一族名人书法、绘画作品。皇帝亲笔敕令,家院砖雕、石雕、木雕、字画匾额,楹联、墓志铭等。考察复原了司马古镇原宅院格局、古庙宇规模,并绘制出了一幅幅平面复原图。对解读司马古镇的文化历史有着重要的文物、史料价值。
千百年来,司马村崇尚道德忠义,尊贤敬祖,以司马温公的儒家君子之风处世做人、教子育才,耕作读书、经家置业,耕商互补、仕商结合,以不惧强暴、包容大气开放的大村姿态、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古镇一个又一个辉煌。司马村以名人辈出,商业重镇闻名孝义大地,享誉古汾州、三晋。
“孝义司马温公镇,先有田来后有宋,任、宋、田、张四大家,还有周家一大姓。”从现存的以众多字号商铺、以姓氏命名的古街巷、古院落群,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司马村昔日的富奢辉煌。引领我们的好奇之心继续在司马村探求下去......
2021-6-18
作者简介
冯恩启,网名神龙。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大型诗集《黄浦江诗潮》、《上海滩诗叶》常务副主编。中国诗词研究副秘书长,诗会办《中国诗词》月刊编辑。少陵诗社副会长,诗会办《少陵诗词》月刊编辑。山西汾阳作家协会、三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汾阳古建保护、红色文化专委委员。汾州文史交流协会常务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