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皇后:一个公然给帝王戴绿帽的女人

韦皇后:一个公然给帝王戴绿帽的女人


唐朝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

向达先生在《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中说:“李唐起自西周,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切文物亦复不间华夷,兼收并蓄。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

这句话的核心观点就是说当时的唐朝是一个非常开放包容的社会。这种开放、多元、宽容的环境成就了历史上唐代女性政治发展的高潮。

比如长孙皇后,人们记住她并不全是因为她和李世民的缱绻深情,更是折服于她在政治上的深明事理;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武则天,惊叹于她掌控权力的铁腕手段;以才学闻名的上官婉儿,在政坛上也有重要的地位。还有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韦皇后。

韦皇后是唐中宗李显的女人,要想了解这位小姐姐,那自然就得谈谈李显了。

赵文瑄饰演的李显

李显前后两次即皇帝位。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李治在贞观殿驾崩,“高宗崩,遗诏皇太子柩前即帝位。”李显当上皇帝后,尊武则天为皇太后,朝中政事还是由武则天把持。这自己当了皇帝,手中没啥权力,换做谁心里头都不舒服,于是李显就寻思着要组建自己的小团体。

于是李显重用韦后亲戚,试图组成自己的集团。李显把韦后的父亲韦玄贞由普州参军提拔为豫州刺史,并想要擢升为侍中(宰相职),当时受高宗遗嘱辅政的裴炎立马表示反对。

据《资治通鉴》记载,李显当时大怒,说:“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意思就是:我把天下给韦玄贞都可以,难道还吝惜一个侍中吗?”裴炎听后就向武则天打了小报告,武则天对中宗的举动非常生气。你把她惹毛了,即使是自己的儿子,她可也不会让你有好日子过。

于是在嗣圣元年(684年)的二月,继皇帝位才五十五天的李显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被贬出长安。事后,中宗的弟弟李旦做了傀儡皇帝,也就是唐睿宗。至此中宗第一次做皇帝的体验到此结束。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建立武周。在解决了一系列的敌对势力后,武则天也开始享受起生活来。当时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年少美姿容,妥妥的小鲜肉形象,再加上二人嘴巴又跟沾了蜜一样,深得武则天的宠信。

武则天称帝时已经是67岁,加上政务忙碌,身体难免出现毛病,年老体衰,对朝中掌控力逐渐下降,所以渐渐地二张就把持朝政,导致武则天和朝中大臣、儿子等人关系日益紧张起来,朝中局势也变得非常复杂。

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wěi)等大臣在首都洛阳紫微城发动兵变,以张易之、张昌宗二人企图谋反为由杀死二张,逼迫武则天退位,李显第二次即皇帝位。

李显复位后,作为对韦氏不离不弃的报答,对她非常信任。《旧唐书》中:“及中宗复位,韦氏复为皇后。”中宗每次临朝,“遂干预朝政,如武后在高宗之世”,而李显对韦后的所作所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到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壬午,皇帝崩,年五十五”,他的第二次皇帝体验结束。

简单地了解了李显两次登帝位的经过,会发现韦皇后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从嫁给李显到被李隆基诛杀,从不离不弃到淫乱后宫,这个女人还真的值得说道说道。

韦皇后


调露二年(680年),章怀太子李贤被以谋逆罪名废为庶人。一个太子被废,自然就有另一个上位。同年的八月二十三日,李显被立为皇太子。

生在帝王家的男人是不会愁没有女人的,这时韦后就走进了李显的生命,成为太子妃。据《新唐书▪后妃》中说:“中宗庶人韦氏,京兆万年人。…帝在东宫,后被选为妃。”这里的“庶人韦氏”即指韦皇后,在李显为太子期间,两人生了一个儿子,就是李重润,也是李显的长子。

高宗李治非常稀罕这个孙子,在李重润满月时改年号为永淳,并且将这位襁褓中的孙子立为皇太孙。可惜的是最后由于管不住自己的嘴巴,私下里议论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扰乱朝纲,被人打了小报告,年仅19岁就被武则天处死。

作为太子,如果没啥意外的话,将来这皇帝的位子肯定就是他的了。只要不着急耐心等着就行。

唐高宗李治在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驾崩后,身为太子的李显马上就登上了帝位。可是李显的这个皇帝当得也真是够窝囊的,李显在登基后,“尊天后为皇太后,政事咸取决焉”,手中没啥实权,朝中事宜还是由武则天负责。这搁谁心里头肯定都不爽啊。即使他的妈妈是厉害的武则天,多多少少还是要做些反抗的。

684年,身为太子妃的韦氏被立为皇后,自此,李显重用韦后亲戚,试图组建自己的集团。“擢后父玄贞自普州参军为豫州刺史”,中宗把韦后的父亲从普州参军提拔至豫州刺史。并且“以左散骑常侍杜陵韦弘敏为太府卿、同中书门下三品。中宗欲以韦玄贞为侍中,又欲授乳母之子五品官;”虽然事实证明这些措施没啥用,但是也体现出李显当时急于摆脱控制的愿望。

这俗话说“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当李显想把韦后的父亲提升至侍中的位置时,当时有个大臣叫裴炎的,表示极力反对。这个裴炎是唐高宗李治临死前嘱托要好好辅佐李显的人,当然要尽职尽责了。

李显听到裴炎的反对,非常生气,在大怒之下对裴炎说:“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可能是由于过度的气愤导致失去了理智,居然说出了把天下都可以给韦玄贞这样的话来,这可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了。

裴炎听后非常害怕,“炎惧,白太后,密谋废立”于是就跑去告诉了武则天,并且谋划要废除中宗另立新主。

其实对于武则天来说,谁当皇帝都没啥太大区别,因为都是自己的傀儡,政治大权还是由自己掌握。

有的时候,自己已经大祸临头,却不知道是因为啥。此时的李显就是这样。嗣圣元年(684年)二月,戊午,武则天把朝中大臣都吆喝过来,集聚在乾元殿,派裴炎、中书侍郎刘祎之、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勖等人带兵入宫,宣读自己的诏令。

就好比现在所说的“我是来通知你的,不是来和你商量的。”

见到这个阵势,听到这个消息,李显估计是腿都吓软了,“宣太后令,废中宗为庐陵王,扶下殿”,被人搀扶着走出来。这时李显还不知道自己为何遭受如此待遇,问道:“我何罪?”这也许就是生在帝王家的苦恼吧,自己都没弄明白咋回事儿,就落得如此下场。

武则天告诉他:“汝欲以天下与韦玄贞,何得无罪!”你要把天下都给韦玄贞,这还能没有罪?要是他当初没有一气之下说出要把天下给韦玄贞,那结局也许就是另一个样子了吧。

此时距离李显登基才过去55天。而后,李显的弟弟登基,是为唐睿宗。

所谓“患难见真情”,在李显被废除贬为庐陵王期间,韦后和他共同经历了各种艰难困苦的生活,两个人的感情十分深厚,韦后也常常在背后给李显加油打气,让他不要想不开啥的。

在被贬途中,韦后生下一个女儿,由于当时情况窘迫,李显匆忙中解下衣服把孩子包裹起来,所以取名“裹儿”,也就是历史上的安乐公主。足见当时李显是有多么落魄的。

李冰冰饰演的安乐公主(李裹儿)

在李显为庐陵王的这段日子里,夫妻俩同甘共苦,“上在房陵与后同幽闭,备尝艰危,情爱甚笃。”虽说号称是“庐陵王”,但实际上每天都是提心吊胆的,指不定哪天就被自己的妈妈一道命令给杀了。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四》记载:“上每闻敕使至,辄惶恐欲自杀”中宗李显每每听到有使者来了,就害怕得要自杀。这时韦后就拉住劝说:“祸福无常,宁失一死,何遽如是。”

在中宗被贬后,韦后的家人自然也难逃厄运。《朝野捡载▪卷六》中记载“韦氏遭则天废庐陵之后,后父韦玄贞与妻女等并流岭南,被首领宁氏大族逼夺其女,不伏,遂杀贞夫妻,七娘等并夺去。” 父亲韦玄贞配流放钦州而死,母亲崔氏被钦州首领宁承兄弟所杀。兄弟韦洵、韦浩、韦洞和韦泚全部死于容州。从上述的种种经历来看,从韦氏为太子妃时到中宗李显二度为帝这一时间段内,韦后对李显还真的算得上是一位不离不弃的好女人。


人一旦上了岁数,这心里难免就会变得柔软起来。武则天废掉李旦称帝后,一直对自己的继承人问题很是犹豫。

当时的狄仁杰和吉顼趁机对武则天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使武则天想起了自己的儿子李显,打消了立自己的侄子武三思的念头。

圣历元年(698年)三月,武则天假托李显有病需到洛阳治疗,派遣职方员外郎徐彦伯秘密召回李显及家人。李显终于结束了流放的生活回到洛阳。同年九月,武则天重新立李显为皇太子。

李显也不傻,自从先前吃了武则天的亏后,所以对这来之不易的生活也肯定是非常珍惜,他心里明白,自己可不能再把武则天惹毛了,即使她是自己的妈妈。

所以李显被重新立为太子之后很注意搞好与母亲武姓家人的关系,于是他就想了个办法,那就是同武家人联姻。于是他把他的女儿永泰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侄孙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儿媳;安乐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另一位侄孙武崇训,成了梁王武三思的儿媳。这就有了后面的事情。

武则天即位后,大肆屠杀李唐宗室,并且非常宠信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任由两兄弟扰乱朝纲。长安元年(701年)九月,李重润和永泰公主,对张易之、张宗昌兄弟深表不满,被张易之添油加醋地报告给武则天,说他们诽谤朝廷,结果武则天逼令李重润、永泰公主和丈夫武延基自杀。由此可见,这两人当时在朝中是非常得宠和有势力的。

不过正是这两兄弟的得意忘形,为后来的神龙政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口。

不管干啥事都要个理由,更何况是发动政变这样的大事,不能说造反就造反,编也得编一个理由,不然就是名不正、言不顺。

此时身为太子的李显自然也就众望所归了。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与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率领左右羽林兵五百余人来到神都紫微城北门玄武门,派李多祚、李湛及内直郎、驸马都尉安阳人王同皎到东宫去迎接李显。

李显当时还怀疑、害怕,“太子疑,不出”这个时候有个叫王同皎的人说:“先帝以神器付殿下,横遭幽废,人神同愤,二十三年矣。今天诱其衷,北门、南牙,同心协力,以诛凶竖,复李氏社稷,愿殿下暂至玄武门以副众望。” 先帝把皇位是传给你的,结果你无缘无故遭地遭受幽禁废黜,皇天后土、平民百姓都感到非常气愤,已经有二十三年了。现在上天诱导人心。北门的羽林诸将与南衙朝臣得以同心协力,立志诛灭凶恶的小人,恢复李氏的江山社稷,希望殿下暂时到玄武门去以满足大家的期望。

人家都这样说了,可是李显这个时候还在担心武则天的身体不好,怕惊扰了她。这不行啊,事情已经发生了,这个时候结束也是不可能的。有个叫李湛的说:“诸将相不顾家族以徇社稷,殿下奈何欲纳之鼎镬乎!请殿下自出止之。”咱们都不顾自家性命来拯救国家,你难道要这些人都去死吗?这时李显才出来。

“太子至玄武门,斩关而入,武则天在迎仙宫之集仙殿,斩易之、昌宗于廊下。”李显和一众人一路杀过去,把二张杀死。一众人进入长生殿后,逼迫武则天退位。

第二天,武则天颁下制书,决定由太子李显代行处理国政。第三天,即神龙元年正月二十四日,武则天将帝位传给太子李显。李显终于又坐上了被剥夺已久的帝位。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


李显重新当上皇帝后,没有忘记自己当时给韦后许下的诺言:“异时幸复见天日,当惟卿所欲,不相禁制。”可见李显还是个好男人,不是满嘴跑火车。

韦氏重新为皇后,权力欲望也越来越大。好像自武则天之后,唐代皇室女人都有一个女皇梦。“及再为皇后,遂干预朝政,如武后在高宗之世”。

当时有个叫桓彦范的上书中宗要求“令皇后专居中宫,治阴教,勿出外朝干国政”让韦皇后不要干牝鸡司晨的事情。但是中宗对此置若罔闻,继续充当“愚暗之主”。在中宗的默许放纵下,韦后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开始不断拉拢各方人物以结党营私。

当时,上官昭容(即上官婉儿)深知韦后的权力意图,劝韦后效法武则天,“乃上表请天下士庶为出母服丧三年。”韦后与上官婉儿提出的这项措施是在效仿武则天的“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是个人都看得出来,她心里的小算盘就是自己和武则天一样都可以以女主的身份当政。

与此同时“又请百姓以年二十三为丁,五十九免役。”并得到了中宗的许可。通过改易制度极大地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样一来既笼络了民心。为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增加了筹码。可见韦后的手段也是非同一般的。

景龙二年(708)春,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韦后还为自己宣传造势。根据《旧唐书》记载:

妄称后衣箱中有五色云出,帝使画工图之,出示于朝,乃大赦天下,百僚母妻各加邑号。……天后未受命时,天下歌武媚娘。伏惟应天皇帝未受命时,天下歌英王石州;顺天皇后未受命时,天下歌《桑条韦》也、《女时韦》也。……伏惟皇后降帝女之精,合为国母,主蚕桑以安天下,后妃之德,于斯为盛。

韦后借助唐代先祖的力量,把《桑条韦》说成是受命于天,成为国母的象征,主持桑蚕之事则是恪尽后妃职责,以兴天下的活动,韦后以此来美化自己。

同时,经过上官婉儿的推荐,韦后又与武三思勾结在一起形成以韦后为首的韦武集团,并极力打击敬晖等功臣,他们联合以“不若封晖等为王,罢其政事,外不失尊宠功臣,内实夺之权”的计谋削弱神龙政变的主要势力。

最可笑的是,“上使韦后与三思双陆,而自居旁为之点筹;三思遂与后通,由是武氏之势复振。” 中宗对韦后与武三思私通并不在意,还与他们混在起,以至于“丑声闻于外”。武三思是上官婉儿介绍给韦皇后的,于是就行形了中宗李显、韦皇后、武三思、上官婉儿这几个人之间的奇葩关系,只是其中李显最为悲哀,头上戴着绿帽子。

说起韦皇后的政治野心,当然还少不了安乐公主。

都知道安乐公主是李显和韦后在被贬途中所生,李显对她也是心怀愧疚。“安乐公主恃宠骄恣,卖官鬻狱,势倾朝野。或自为制敕,掩其文,令上署之;上笑而从之,竟不视也。自请为皇太女,上虽不从,亦不谴责。”足见当时安乐公主的嚣张。


其实,对于韦后和安乐公主的所作所为,中宗并不是不知道。对这种李武政权,中宗一直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李家其他成员心可没中宗这么大。

他们想除掉武氏的势力,把政权变成由李氏独掌的实至名归的政权,李重润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旧唐书》:

“时武三思得幸中宫,深忌重俊。三思子崇训尚安乐公主,常教公主凌忽重俊, 以其非韦氏所生,常呼之为奴。或劝公主请废重俊为王,自立为皇太女,重俊不胜忿恨。三年七月,率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右羽林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等,矫制发左右羽林兵及千骑三百余人,杀三思及崇训于其第,并杀党羽十余人。”

结果他失败了,但是却也有不小的收获,杀了武三思等人。这就客观上给韦皇后扩充韦家势力提供了条件。所以韦后的权力欲望愈发膨胀,想要模仿武则天和高宗时期的局面,“内外称为二圣”。

直到李显死去,“秘不发丧,皇后亲总庶政。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 韦后意欲临朝摄政,她扶李重茂登基,改元唐隆,并将领南北衙禁卫军交与韦家子弟统领,其独揽大权之心昭然若揭。不用多说,这个李重茂又是一个傀儡皇帝。

直到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韦后的野心才不得不随生命的逝去而结束。


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了。从前面我们可以知道韦后的政治手段虽不及武则天,但也是很有政治魄力的。为啥会毒死自己的丈夫而留下一个弑君 的罪名呢,这种低级的政治错误,只要是有脑子的人都看得出来,而且,毒死中宗对她自己的政治势力扩张是非常不利的。

关于中宗之死,史书中都有记载。

《旧唐书》:六月,帝遇毒暴崩。时马秦客侍疾,议者归罪于秦客及安乐公主。后惧,秘不发丧。

这里只说中宗中毒死了,没有明确说是韦后与安乐公主干的,只是人们的谈论归咎于安乐公主。

《旧唐书》:时安乐公主志欲皇后临朝称制,而求立为皇太女,自是与后合谋进鸩。六月壬午,帝遇毒,崩于神龙殿,年五十五。秘不发丧,皇后亲总庶政。

这里说安乐公主想韦后临朝,好立自己为皇太女,于是就密谋下毒。但是后面只简单地说“帝遇毒”,也没有明确指出这个毒就是韦后和安乐公主干的。而且,我们知道中宗死后,韦后立了李重茂为帝,而没有把安乐公主立为皇太女,这又是为何?

《新唐书》:景云元年六月壬午,韦皇后弑中宗,矫诏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

这里明确指出是韦皇后杀死中宗,只不过没提出是用毒杀死的。

《资治通鉴》:五月,丁卯,许州司兵参军偃师燕钦融复上言:“皇后淫乱,干预国政,宗族强盛;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图危宗社。”上召钦融面诘之。钦融顿首抗言,神色不挠;上默然。宗楚客矫制令飞骑扑杀之,投于殿庭石上,折颈而死,楚客大呼称快。上虽不穷问,意颇怏怏不悦;由是韦后及其党始忧惧。

《资治通鉴》:散骑常侍马秦客以医术,光禄少卿杨均以善烹调,皆出入宫掖,得幸于韦后,恐事泄被诛;安乐公主欲韦后临朝,自为皇太女;乃相与合谋,于饼餤中进毒。六月,壬午,中宗崩于神龙殿。

从《资治通鉴》来看,简单来说就是韦后害怕自己上网所作所为被中宗知道,加之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所以就合谋要下毒毒死中宗。但是韦后的所作所为中宗在就默许了,就因为别人的一点谏言就“意颇怏怏不悦”呢?

韦皇后干涉朝政已久,中宗的存在对其干政并无太大影响;并且自己杀掉中宗势必会成为“弑君”的众矢之的,对自己的地位更会有威胁,韦后这样的人怎会不知其中的利害关系?

众所周知,李唐宗室有一种叫“风疾”的遗传病。《资治通鉴▪唐纪十》中:“上皇自去秋得风疾,庚子,崩于垂拱殿。”

《资治通鉴▪唐纪十四》“是月,上得风疾,苦京师盛暑”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五》:九月,太子始得风疾,不能言。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八》:上惊,因得风疾,不能履地,自是人不闻上起居。

《资治通鉴▪唐纪六十》:庚子,上始得风疾,不能言。

所以,中宗很可能是病死的。

俗话说: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由胜利者编写,史书中记载的是韦后毒死中宗李显,很可能就是李隆基为发动唐隆之变找得一个借口,就相当于现在的战前演讲一样的作用。而且“时马秦客侍疾”也说明当时李显真的身体不好。

对于韦皇后,我们今天对她的印象就是干预朝政,淫乱不堪,但是作为一个女人,能在中国男权社会的历史中被史书记载,被后人讨论,其个人能力还是不容忽视的。

大浪淘沙,时间悠悠远去。这世界上存在的每一个人,无论是留名青史,还是风过无痕,都是唯一的存在。

韦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