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之羽:绿喉蜂虎+火斑鸠+黄腹花蜜鸟+长嘴钩嘴鹛+黑枕王鹟 +黑冠黄鹎

绿喉蜂虎

2016年泰国观鸟之旅的收获,抢先透露版!

(拍摄地点:泰国碧武里)

绿喉蜂虎 Little Green Bee-eater

佛法僧目 > 蜂虎科 > 蜂虎属

CORACIIFORMES > Meropidae > Merops orientalis

描述:体小(20厘米)的绿色蜂虎。尾形延长,头顶及枕部铜色,喉及脸侧淡蓝,前领黑。与栗头蜂虎区别在喉蓝色,尾形延长。与蓝喉蜂虎区别在尾及腹部绿色,前领黑色。

虹膜-绯红;嘴-褐黑;脚-黄褐。

叫声:比其他蜂虎具更高的多金属音质颤音。停栖或飞行时发出响铃般悦耳的tree-tree-tree或tit-tit-tit声。

分布范围:非洲、中东至中国西南部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不常见。繁殖于中国云南西部及南部的低海拔地区。

习性:栖于干燥的开阔原野,上至海拔1500米。以小群从枯树上捕食。

火斑鸠

2016年泰国观鸟之旅的收获,抢先透露版!

(拍摄地点:泰国曼谷)

火斑鸠 Red Collared Dove

鸽形目 > 鸠鸽科 > 火斑鸠属

COLUMBIFORMES > Columbidae > Streptopelia tranquebarica

描述:体小(23厘米)的酒红色斑鸠。特征为颈部的黑色半领圈前端白色。雄鸟头部偏灰,下体偏粉,翼覆羽棕黄。初级飞羽近黑,青灰色的尾羽羽缘及外侧尾端白色。雌鸟色较浅且暗,头暗棕色,体羽红色较少。

虹膜-褐色;嘴-灰色;脚-红色。

叫声:叫声为深沉的cru-u-u-u-u声,重复数次,重音在第一音节。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中国至东南亚及菲律宾。

分布状况:为华南、华东的开阔林地和较干旱的沿海林地与次生植被条件下的留鸟,并越青藏高原南部及东部至华北、华中、华东及华南的大多数地区。北方种群于南方越冬。

习性:在地面急切地边走边找食物。常为香港的冬候鸟。

俗名:红鸠 红咖追

黄腹花蜜鸟

2016年泰国观鸟之旅的收获,抢先透露版!

(拍摄地点:泰国曼谷)

黄腹花蜜鸟 Olive-backed Sunbird

雀形目 > 太阳鸟科 > 花蜜鸟属

PASSERIFORMES > Nectariniidae > Nectarinia jugularis

描述:体小(10厘米)的花蜜鸟。腹部灰白。雄鸟颏及胸金属黑紫色,有绯红及灰色胸带,具艳橙黄色丝质羽的肩斑,上体橄榄绿色,繁殖期后金属紫色缩小至喉中心的狭窄条纹。雌鸟无黑色,上体橄榄绿色,下体黄,通常具浅黄色的眉纹。

虹膜-深褐;嘴及脚-黑色。

叫声:有韵律的啾啾叫声cheep, cheep, chee weet及以一清晰颤音结尾的短调。

分布范围:安达曼群岛及尼科巴群岛、中国南方、东南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及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亚种rhizophorae不常见于云南南部及广西的低地,但甚常见于海南岛,尤其在沿海的灌丛。

习性:性吵嚷,结小群在花期的树上或矮丛间跳来跳去。雄鸟有时来回相互追逐。常光顾林园、沿海灌丛及红树林。

长嘴钩嘴鹛

2015年泰国观鸟之旅的收获,列呈分享(03)

(拍摄地点:泰国岗卡章)

长嘴钩嘴鹛 Large Scimitar-Babbler

雀形目 > 莺科 > 钩嘴鹛属

PASSERIFORMES > Sylviidae > Pomatorhinus hypoleucos

描述:体大(27厘米)的褐色钩嘴鹛。嘴色深,褐色耳羽的后方具锈色块斑。亚种tickelli 的眼后具白色的长眼纹,颏、喉及胸中心白色,胸侧及两胁烟褐而具白色纵纹,尾下覆羽棕色。亚种hainanus多橄榄色。

虹膜-褐色;嘴-灰褐;脚-绿灰。

叫声:响亮清晰的唿唿三声hu-hu-pek,有时两只鸟对唱则音调复杂。

分布范围:印度东北部至中国南方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甚罕见的留鸟。亚种tickelli于云南南部、广西及广东;亚种hainanus于海南岛。

习性:栖于常绿林及混交林的竹丛及林下灌丛。高可至海拔1200米。

俗名:长嘴嘈杂鸟 长嘴钩

黑枕王鹟

2015年泰国观鸟之旅的收获,列呈分享(07)

(雌)

(雄)

(雌)

(雄)

(雌)

(雄)

(雌)

(雄)

(拍摄地点:泰国岗卡章)

黑枕王鹟 Hypothymis azurea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 王鹟科 (Monarchidae) > 黑枕王鹟属 (Hypothymis)

外形特征:

雄鸟:头、胸、背及尾蓝色,翼上多灰色,腹部近白,羽冠短,嘴上的小块斑及狭窄的喉带黑色。

雌鸟:头蓝灰,胸灰色较浓,背、翼及尾褐灰,少雄鸟的黑色羽冠及喉带。

虹膜-深褐;眼周裸露皮肤-亮蓝色;嘴-偏蓝,嘴端黑色;脚-偏蓝。

特征极明显,野外不难识别。我国还未见有与之相似种类。

叫声:鸣声为清脆的pwee-pwee-pwee-pwee声,联络叫声为粗哑的chee, chweet声。

生活习性:

习性:常单独活动,机警,行动敏捷,在树枝和灌丛间来回飞翔,从一棵树飞至另一棵树,或停息于树枝或灌木顶端,当空中有昆虫出现,则立刻飞去捕猎,也在树枝和林下灌木枝叶间跳跃觅食,边跳边叫,叫声似'几哟,几哟,几哟……’,一般不下到地上活动和觅食。

迁徙:黑枕王鹟在我国云南、广西、广东和海南岛等地为留鸟,部分繁殖在四川和贵州。

生境: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脚平原地带的常绿阔叶林、次生林、竹林和林缘疏林灌丛中,尤以沟谷与河流沿岸疏林灌丛较喜欢,有时也出入于农田等开阔地区的稀疏树丛、竹丛和灌丛中。

食性: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

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印度至中国、东南亚、菲律宾、大巽他群岛及苏拉威西岛。

分布状况:亚种styani繁殖于中国西南、西藏东南部至广东北部及海南岛;有些鸟冬季亦见于繁殖区。亚种oberholseri为台湾的留鸟,为常见留鸟,可至海拔900米,地区性高可至1500米。

国内分布: 国内分布于四川西南部西昌,贵州南部册亨和望谟,云南西北部丽江、西部腾冲、盈冲、耿马、潞西、双江、景东、南部西双版纳、东南部蒙自、河口、富宁,广西柳州、瑶山,福建,台湾,广东,香港和海南岛;其中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岛和台湾为留鸟,四川、贵州为夏候鸟,香港、福建为冬候鸟。

国外分布: 国外分布于印度、缅甸、越南、泰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地。

保护现状:

黑枕王鹟在我国云南、海南岛和台湾地区种群数量较丰富,容易见到;而在四川、贵州、广西、广东和福建等地则较为稀少,不常见。近来种群数量更趋减少,或许与环境条件恶化和人为捕猎有关,应注意保护。

生长繁殖:

黑枕王鹟繁殖期4-7月间。营巢于树和竹的枝杈上。巢呈深杯状,主要由细草茎和草叶、树皮纤维和苔藓等构成,再用蜘蛛网将它们网织在一起,结构精美,巢壁很薄,距地高1.2-1.2m。除在茂密的森林中营巢外,也在林缘疏林、次生林和开阔地区的树丛中背巢,有时也在果园和农田地区的孤树上营巢,营巢环境的选择不甚严格。巢的大小为巢口直径5cm,巢深3cm。巢筑好后即开始产卵,每窝产卵3-5枚,卵淡乳黄色、粉黄色或粉白色,被有淡棕色或红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5.9-19.0mm×12.1-14.1mm。

黑冠黄鹎

2015年泰国观鸟之旅的收获,列呈分享(06)

(拍摄地点:泰国岗卡章)

黑冠黄鹎 Black-crested Bulbul

雀形目 > 鹎科 > 鹎属

PASSERIFORMES > Pycnonotidae > Pycnonotus melanicterus

描述:中等体型(18厘米)的偏黄色鹎。头及羽冠黑色,上体褐橄榄色,下体黄。亚种flaviventris的腹部多黄色。

虹膜-偏红;嘴及脚-黑色。

叫声:欢悦吵嚷的轻快哨音hee-tee-hee-tee-weet,最后音节为下降声。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南方、东南亚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常见于高可至海拔1200米的低地及山林。亚种flaviventris见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及广西。指名亚种于云南西南部澜沧江以西及西藏东南部。

习性:甚羞怯,喜林缘及次生林枝叶稠密的较高树木。偶尔追捕空中昆虫,但通常积极觅食果实。兴奋时羽冠耸起。

(风影原创作品)

    鸟类种类很多,在脊椎动物中仅次于鱼类.21世纪全世界为人所知的鸟类一共有9,000多种,光中国就记录有1,400多种,其中不乏中国特有鸟种(参见中国特有鸟种列表)。大约有120~130种鸟已绝种,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相比,鸟是一个拥有很多独特生理特点的种类。这些鸟在体积、形状、颜色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自然界,鸟是所有脊椎动物中外形最美丽,声音最悦耳,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动物。从冰天雪地的两极,到世界屋脊,从波涛汹涌的海洋,到茂密的丛林,从寸草不生的沙漠,到人烟稠密的城市,几乎都有鸟类的踪迹。鸟是一类适应在空中飞行的高等脊椎动物,是由爬行动物的一支进化来的。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欣赏鸟,保护鸟。古往今来,一直都有很多人捕鸟、打鸟吃,这些行为在现代社会是应该制止并进行一定地惩罚的。人与自然和谐,不但要爱护绿地森林,更应爱护越来越少的鸟类。有谁知道现在已有多少鸟类绝种了啊!有谁去关心鸟的命运啊!

我们希望通过更多同行提供图片和文字来让大家认识鸟,它们的形状、姿势、颜色都是非常值得欣赏的,希望以此警醒人们。

让候鸟飞南方团队核心成员系列介绍之广州好人、创绿家——广州日报社《信息时报》记者李丹

国内外生态好的公园、湿地、森林、田野、树林、草地、小区均可以每天接受预约日观、夜观、晨观导赏、户内外游戏和游学冬、夏令营活动,让我们亲近自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