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力,才是普通人与高手之间的最大差距

文/田志刚 摘自《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

01

每个人都想让自己变得更好:但为什么只有少数人能够实现?因为大部分都是想想而已!

你想成为所在领域的高手吗,你愿意将自己负责的事情做到极致吗?

面对这样的问题,大部分人的回答也都说是。

但问题是,大部分人都不想经历成为高手的过程(这个过程远不如结果风光),而是羡慕真正成为专家的结果:

受人尊敬、有话语权、相对较高的物质收入、解决问题时游刃有余挥洒自如等等。

凡人畏果,菩萨畏因。

这大致是人的天性:都喜欢好的结果,但不愿意为获得这个结果去付出相应的成本。

几年前,一个技术背景出来创业的朋友跟我讲他的疑惑。

由于公司扩张很快,所以他总是在招聘。

这个过程中发现,许多工作八年、十年以上的人,描述自己曾经做过的项目和任务具体是怎么做,大都能说的头头是道。

但当问到为什么要那样做、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时,大部分人就语焉不详很难说明白,也能看出是这些人根本没有思考过。

说不明白的背后,是这些人只按照要求去干活完成任务,干活的同时真正去思考问题的少,能够做完后还深入研究的就更少。

结果就是,大部分人只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让这样的人去做些明确要求的具体工作没问题,但要让他们去自己谋划、设计和规划一摊子工作就很难。

这种状况其实是一个普遍现象,虽然大部分人都是每天上班下班忙忙碌碌,但仅有少数人才真的下功夫去研究自己做的工作,并为了将这些工作做到极致去学习、思考
02
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普通人进入职场,距离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有多远?
要经过哪些步骤才能真正地达到专家的水平和能力?
在《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中按照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按照指令到自动化、直觉)、能否创新出新的方法和手段从而对行业有所贡献两个维度,我们将普通人从入门到专家简单的划分为五个步骤:
·探索期:从学校到职场,每个人都有一个探索的过程,处于这个阶段的人尚没有个人明确的发展目标,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领域和方向,只能进行不断尝试。
·新手期:无论主动或者被动,基本确定职业目标,但在这个领域的实践和学习都是初始状态:会有人给他分配某项任务、活动要求其去完成,他也会参与项目的某一部分。
这个人也许学历很高,但还没有参与过多少项目和完成过真实的任务,可能只有理论知识而实际工作的经验欠缺,这种情况就属于新手期。
·胜任期:在这个阶段,无论效率高低和完成质量的好坏,他能够完成比较常规的活动、项目和任务。
对于困难的要求,经过学习和请教,也能够完成。大部分人穷其一生,只走到了这个阶段。

无论这个人是35岁还是55岁。
由于欠缺进一步提升的动力和机会,所以在工作上他们以完成任务和要求为己任,很少考虑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或者虽然有想法,但很少真正去做也欠缺机会。
·高手期:在这个阶段,他们不仅能够高效完成简单常规的要求,还能完成复杂困难的任务和要求。
对于他们负责的工作能够得心应手地完成,积累了许多模式和套路,形成对于工作的直觉,很多任务和工作可以自动化地实现。
这样的人在许多机构内部,通常已经被他人视为专家。
·专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对于常见工作都有自己的模式和套路,形成对于工作的自然反应。
他们对于职责内的工作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并且可以从更大的背景下思考自己的工作,知道自己的范围和限制在哪里。
这个时候,他们不仅仅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上“代替”整个行业和领域思考和实践,能够创新出系统化的方法论,解决新的、更复杂和宏大的问题。
03
任何领域和行业在开始的时候都是密密麻麻的人,这个时候因为有任务的要求、领导的期望、绩效考核等外在因素,人们或主动或被动的提升到可以完成任务的程度。
终其一生只达到胜任的层次,这是大部分职场人职业生涯的事实而通常到胜任阶段的时候,大致要35左右或者以上了。
这当然很残酷,因为仅仅胜任的阶段会很快被超越甚至替代:被机器替代、被更有活力成本更低的人替代。
这样的情况下由于个人在职场其实并没有多少的独特价值,所以被尊重和重视的感觉就不足,看不到明确的可激励自己的目标,所以这其实也是许多人“中年危急”的原因。
许多35以上的人(在竞争更激烈的一线城市,这个年龄可能要晚一些,40岁或者45岁),因为已经看不到明确的未来,然后就成了油腻大叔和大妈,好一点的寄情于自己的孩子身上,或者激情于旅游、跳舞、养生等等。
在我十几年做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其实也早就发现了这样的问题:
大部分做知识管理的人,是老板要求去做,为了应付老板的要求会去买几本书看看、找一个培训班听听,然后或主动或被动的买一些知识管理的软件、咨询服务,然后就告诉自己或者老板这就是知识管理。
这样的人最希望有人告诉他一个方法或者买一个什么东西就能实现知识管理,如果你告诉他这个东西需要自己去思考、分析并结合自己的状况,他不愿意听更不愿意去做。

甚至许多所谓的知识管理“专家”,更喜欢的是包装自己忽悠大众,或者用这个新词更容易去申请项目,他们对知识管理本身根本不感兴趣,更喜欢说那些用户不懂自己也不清楚的名词概念,动辄显性隐性知识、知行合一、工匠精神、知识管理与大数据等时髦词汇,而对于真正的本质则没有探索的兴趣和动力。

其实各个领域都有这样半吊子的专家,一抓一大把,但这样的许多却感觉良好!

04
为什么钟南山八十多岁了显得像个小伙子,总是激情满满的忙碌?为什么褚时健这样的人能在出狱后去创业,一直有动力往上,即便他最后女儿自杀、甚至家庭妻离子散?
其实类似的人很多,我们经常看到清华八九十岁的教授按时上班,每天去实验室还带学生,干的乐此不疲不亦乐乎。
为什么这些人干活的动力这么足,而也有许多三四十岁的大大叔就开始放飞自我,觉得自己年龄大了,日子混混就过去了。
他们的驱动力来自于哪里?
简单讲,人们的驱动力来自于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生物本能
在人类的历史上,为了土地、食物曾经发生过数不清的战争和冲突。一个人为了吃上饭,他可以干任何事情。
再高一些的层次,人们需要配偶,需要子女去传承自己的基因,很多人开玩笑说”性,是人们进步的第一推动力!“
要吃饱穿暖,房子是中国人的宗教,原因也在这里。
第二个层次:趋利避害
在单位,如果你不能完成任务,你的老板会训斥你、同事会鄙视你,因为这个原因拿不到工资你的配偶也会找你麻烦。
这也是咱们之前说的,为什么大部分人在单位上班都会做到胜任的原因,新手、胜任、高手和专家的阶段中,在胜任之前,都会有人”逼着“你去提升自己,否则你没法混下去。
第三个层次:内在需求

每个人都有生物的本能,外部环境让每个人都学会”趋利避害“,这就是大部分人都能”差不多“的原因,而像褚时健这种的,能推动他们的一定不是前面的两种驱动力,因为以褚的人脉,保外就医的时候即便什么也不做,应该也可以过差不多的生活,为什么要在七十多岁的时候再去种什么橙子?
这个背后其实就是这类人内在的驱动力,他从来都不甘心、不放弃、总认为现在还不够好,并且自己能做的更好!这种认知不关乎年龄、地位、境况。
经济学家把这个叫做”企业家精神“。
这种追求是很多人没有的,也是人与人之间拉开差距的核心原因,也是大部分人一生只能到胜任层次的原因。
大部分一生的驱动力都是前两种(生物本能、趋利避害),只有少部分才有内在的驱动力。
为什么许多人没有内在的需求呢形成自己的内生动力呢??
这是另一个复杂的问题,可能你的家庭、你受的教育已经把你的内在需求灭的差不多了。
由于驱动力的差异,你就会发现:大部分没出息的人都是有原因的,别人去劝或者推动根本不可能的。
05
时代已经变了!
你可能会说我没有什么大的奢望,也不要求太高的收入,只要能过日子就可以了。
但现在你会发现,想当个安静的“美男子”的机会都越来越少:
如果你只是平均水平,随着你年龄越大成本越高,可能会被技术和工具所替代,也可能你干的那部分工作会转移到薪水更低的城市和国家。
这时候,你发现自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普通人的本性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差不多就行,但现在社会却逼着我们每个人必须追求卓越。
当然,也不是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拯救世界的大英雄,但你至少在要在某一点上有超越他人的能力和见识才行。
这已经不是让你多么优秀的要求,而是要能够保持基本尊严地生存,你都必须要追求卓越。
这就要求每个人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实践、思考和创新,成为哪怕很细微领域的高手和牛人。
(0)

相关推荐

  • 普通人学习知识高手却运用模型

    普通人学习知识 高手却运用模型 普通人只看表现 高手却洞察本质 比努力重要的是思考 比思考重要的是心智 没有深度思考的学习 往往会是徒劳的努力 没有心智模型的支撑 现实中被打得落花流水 明白急需的技能 ...

  • 如何成为职业专家?''1个故事,3个核心'',揭秘成为职场高手的秘密

    曾经或许你也看过这个寓言: 两个人在森林里被一头恶熊追逐,其中一人喊道:"兄弟,别跑了,我们跑不过熊的." 另外一人却信心满满的说:"没关系,我不用跑过熊,只要比你跑得快 ...

  • 《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作者:田志刚读后小结

    <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 作者:田志刚 第一章:专家 第二章:学习 第三章:实践 第四章:思维 第五章:品牌 第一章:专家 普通人时代的终结 个体的崛起 真正的专家什么样 我们将普通人从 ...

  • 你本该奋斗的样子……

    最近,PDD刷屏.花儿一样年纪的少女离开了.还没好好看下世间繁华,还没好好享受生活幸福-- 多是遗憾,也尽是无奈.我能想象她在上班时的奋斗模样,也为这样一位姑娘感到无比惋惜. 这里姑且不论孰对孰错,只 ...

  • 普通人怎样突破认知局限,获得更高成就?

    春节假期跟不同行业.不同职位的朋友聊天,发现今年大家最关心的是如何"突破". 无论是能力还是人生状态的突破,首先都是认知的突破. 每个人都有认知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 那些能 ...

  • 你和高手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智商情商,而是高维元认知

    我们身边总有一些高手, 你还在思考,人家已经拿到结果了: 你还在凑钱.人家房子都已经翻倍了: 你还在犹豫要不要表白,人家孩子都生出来了. 同样的起点,高手升得比你快.挣得比你多, 恋爱.工作.结婚.买 ...

  • 你和高手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智商情商,而是元认知

    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他们不管做什么,就是比你做得好, 也没看出来他们的智商.情商比你高. 同样的起点,他们升得比你快.挣得比你多, 工作.#读书#.带孩子.跑马拉松, 样样都能多快好省. 而我们大多数 ...

  • 你和高手之间的最大差距,就是总想跑快点

    更高.更快.更强.这句奥林匹克运动著名的格言,很好的诠释了体育的魅力.在跑步这项运动中,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跑量.配速.晒跑量.拼速度也成为不少跑者互相攀比的指标.跑个 5 公里也好意思发朋友圈?跑得慢似 ...

  • “这是我最牛P的八种发明!会五种以上,才称得上是手工高手!不服来战!”

    落纸生花精选教程 · 第769期 很久没有给大家分享合辑类的手工玩具教程啦!今天小落给大家分享八种特别有意思的手工发明,挑自己最喜欢的做做看吧!  大家都在看  挑战用一张纸折出上学人打工人的梦想! ...

  • 你跟销售高手之间,其实就差这句话!

    高手说话,可能简单几句,就能让对方茅塞顿开.高手说话,没有华丽的词语,却能让与之沟通的人如沐春风.那么高手说话的功夫是如何炼成的呢? 1.知识储备 知识的储备,不是为了炫耀自己懂得多,而是为了让说出来 ...

  • 这才是普通人拍的照片,平凡而珍贵

    新鲜出炉 象君在五一假期发起的 #捕捉5·1快乐瞬间#美照征集活动 后台收到了超多象粉的留言 今天直接来个大公开 看看哪位小伙伴最会拍 (文末抽奖送福利哦~~) 01. @Cx330

  • 高圆圆才是穿搭高手,休闲衬衫+牛仔裤,小肚腩大屁股都被藏起来

    高圆圆是名副其实的国民女神,清纯又美艳,日常出行的时候,她喜欢比较简约的穿搭,比如她这次身穿一件浅灰蓝色的衬衫搭配深蓝牛仔裤亮相,整个人呈现出了清爽利落的视觉效果,看上去休闲风十足,明明是这么素净的穿 ...

  • 叶一茜才是穿搭高手,穿棒球服配短裤走机场,也能凸显“丝袜腿”

    棒球服作为休闲系列的服装单品之一,深受时尚达人们喜爱,尤其是在春夏换季之季,舒适百搭的棒球服更成为时尚女孩必备服饰.与其他休闲服装相比,棒球服剪裁立体,版型利落,彰显舒适随性的同时,也避免穿出臃肿感. ...

  • 普通人与高手做事的差别

    前言:好久没有发文章了,但还是有经常码字,写写自己的观点.分享的意义在于打破封闭,至少让自己不再封闭.今天即兴来一点,可以加我个人微信以及围观我的知识星球能看到我简短有力的文字.文末可加微信与知识星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