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自渡子
《大黄》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南大黄、牛舌大黄、黄良、肤如、火参、川军、将军、锦纹大黄、峻。
药科——蓼科植物掌叶大、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
产地——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
药类——攻下。
药性——寒。
药味——苦。
入经——肝、心包、脾、胃、大肠。
功效——泻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肠胀气。
主治——血热,吐衄,瘀血,上消化道出血,湿热,积滞,经闭,目赤,咽肿,腹痛,肠痈,黄疸,泻痢不爽,实热便秘,跌打损伤,疔疮,水火烫伤。
现治——急性结膜炎,口腔炎,口唇溃疡,急性传染性肝炎,十二指肠溃疡,急性阑尾
炎,小儿蛔虫性肠梗阻,毛囊炎,血小板减少症。
参治——吐血,衄血,肠风下血,腹中血块,血闭,诸老血留结,瘀血滚注,瘀血凝积,癥瘕腹痛,热病,壮热,发热,气绝欲死,狂语,谵语,伤寒阳明腑证,身黄如橘子色,五劳七伤,骨蒸潮热,自汗出,手足濈然汗出,四肢冷热不调,时行头痛,眼暴热痛,眦头肿起,头晕口干,鼻中生疮,口疮糜烂,牙痛,胸脘胀痛,饮食停滞,脾癖,肠胀气,肠中有燥屎,胎衣不下,产后恶血冲心,经血不通,崩漏不止,五淋,诸黄,赤白带下,小便淋沥,二便秘结,里急后重,下肢溃疡,水肿,痈肿,冻疮皮肤破产后积血,臁疮,火丹赤肿遍身,汤火灼伤,跌打坠伤。
药理——通宣一切气。调中,止血,下气,泻下,平胃,消食,保肝,利胆,炼五脏,
调血脉,利关节,推陈致新,荡涤肠胃,通利水谷,利大小肠,利大小便,通女子经候,抑菌,降压,降脂,抗肿瘤,抗胃溃疡,导泻消化系统,促进胆汁分泌,兴奋肠管平滑肌。
用法——水煎(不宜久煎),丸剂,散剂,外用(煮水擦抹,研粉加鸡蛋或米醋调敷敷
——敷-切疮疖痈毒,水火汤烧烫伤,化脓性皮肤病,痈肿疮疡)。
用量——水煎(常量3~12克),外用(适量)。
禁忌——忌冷水。恶干漆。脾胃虚寒者慎服,胎前忌用,产后慎服,久病年高者慎服,血虚气弱者慎服,积滞者忌用,瘀结者慎服,无实热者忌用,表证未罢者慎服。
自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