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郭庆娟丨散文/古树.老井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郭庆娟:山西省垣曲县作家协会会员。喜欢文学,爱好诗词。习作见于《舜乡》、《东方散文》、《垣曲人家》、《作家在线》等刊物和微信平台。现兼职《中国教育报》、《少年素质教育报》编辑。
郭庆娟
题记:看着城市里越来越稠密的高楼大厦,拥挤的人流,喧闹的都市,难免让人经常忆起曾经热闹的村庄......
一弯新月缓缓升起,白日里的喧闹消失了,暑热也在丝丝夜风中隐退。
村庄宁静下来,一排排屋舍在月光下拉出长长的影子。鸡在树枝上耷拉着头眯起了眼睛,雀儿也已归巢。墙根的草丛里传来夜虫“吱吱”的轻唱,更衬托出傍晚乡村的静谧。
两只狗来回走动了一阵,便懒洋洋地躺到一棵古槐树下,静听着树下石条上乘凉的老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似睡非睡地假寐着。
这棵古槐很粗壮,几个人伸开手臂都抱不住他的主杆。槐树的年龄应该在一千五百年以上了。它位于村子南段,传说解放战争时期,朱德带着军队路过此地,曾在此树下歇息。
古槐的主躯干呈“丫”字状,根系十分庞大,裸露出地面的部分犹如虬龙一般弯曲着。她的躯干上有老皮脱落的斑驳和年代久远的裂痕,还有少半部分枯死的干枝。这些干枝和有旺盛生命力的躯干连成一体,看不出丝毫要分离的样子。干枝向北面伸出去,光秃秃的直指天空,像是一个倔强的老人昂头伸着右臂。活着的那些枝杆向南延伸,托着巨大的树冠,粗壮的肢体上衍生出很多新枝嫩叶,绿油油的蓬勃生长着。
这样的古槐在村子里还有一棵,这棵在村南,那棵在村北。很久以前共有四棵,分别位于村子四方。 村西和村东的老槐在解放前后被人为砍伐。唯有村北和村南的两株依旧守候在各自的岗位。
村北的那棵槐树离农舍较远,紧靠高低起伏的梯田,是一棵孤树。在外漂泊的人们,归乡途中远远地就能望见这棵大槐树。看见了这棵树,就像望见了母亲站在村口招手,情不自禁地就会加快回乡的脚步。
村南的这棵槐树旁边有一眼老井。老井的年龄究竟有多长无从知晓。只记得塬上缺水,一村人就靠这口井生活,井很深,老人们称它为“十八丈深井”。
小时候,有一次趁没有大人在,我小心翼翼地蹲在井边,伸长脖子去看井中的天,可是我看到的只是井沿内壁嫩绿的小植物,以及深邃的看不见底部的桶状井壁,一点也看不到井水。这时脊背却透出一股凉意和恐惧,于是吓得缩回脖子,逃离井边,跑到路边的墙角下,心咚咚地跳着,脑子里却仍然想像着井底下的世界是如何神秘。
井是黄土地的产物,黄土地是母亲,她孕育了井的存在和成长。井的年龄在成长,井的深度也在成长。
再好的井,也有水位下降的季节。比如春季和冬季,水位低的时候水桶下到井底会打不到水或者打不满,即使打上来水也是浑浊的。遇到这种情况,生产队就要组织青壮劳力到井下淘泥沙,淘到的泥沙用水桶装着,用井轱辘搅到地面。这样重复地运出泥沙石头,直至井水汩汩地流出,一次淘井才算成功完成。每次淘到的泥沙石子会在井台附近堆成一座小丘,小丘中的泥水在陆续渗出,会流在路边,流过行人的脚下。井就是这样把自己赤裸裸的爱展现给这里的人,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乡亲,而井在一次又一次的淘沙中也越来越深......
井水不够用,勤劳的庄稼人就想其他办法来补充水源。我的父亲是个勤快人,七十年代初期他利用农闲时间在屋后的空地上挖了一口“旱井”。
旱井有十来米深,井口较小,小的只能容下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通过,但是越往下越宽阔,到井底时径宽就有两米多了。父亲把井壁和井底全部用水泥抹过,再从房檐下的地面到井口开一条小渠。等到夏季大雨或者秋季阴雨连绵的时候就可以把房顶的雨水引流到旱井中储存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浑浊的雨水就变做清亮亮的池水。
用水时,父亲把水桶拴在粗绳上,吊入旱井中,手臂轻轻一甩,空桶就沉入水内,随着沉力水桶就灌满了。父亲拉动粗绳,“吭哧吭哧”几下,满满的一桶清水就被拽出地面。井口被父亲用一块石板盖着,既安全又方便,省去了到老井排队的时间。
塬上缺水,一直到现在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那些年全村人吃水靠井,而地里的庄稼只能靠天吃饭,遇到天旱的年份收成就打了折扣。
到井边打水几乎是每天都要做的一项活计。有的人家会选择天麻麻亮的时段,因为这时候井边排队的人比较少。饭时(当地人称吃饭时间为“饭时”)下工回来打水的队伍就排起了长龙,一家放两只水桶在队伍里,有的人家等不到就索性先回家做其他家务或者吃早饭。水桶会被后面的人主动跟随队伍移动着。井轱辘在打水者的双手转动下发出“叽扭,叽扭”的声音。
这种声音伴过了我的童年、少年、青年,一直到了上世纪末,村里修路填埋了几口水井和所有的旱井。偌大的一个村子就剩下村南古槐旁的那一眼井,水井的用途也被陆续安装在各家各户的自来水所代替。
井边再也没有排队的长龙,从此井便孤寂下来,再也没有唱起“吱扭吱扭”的老歌。村子也安静了许多,除了古槐下坐着的几位老人,还有零零散散走向田间地头的农者外,连孩子们的嬉闹声都很难听到了。而那古树和老井却一直在静静的厮守,厮守着那片曾经热闹非凡的土地......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图文编审:姚普俊 微信号: yqwyzfq
发刊制作:师郑娟 微信号:szj872668752小说投稿:1263482922@qq.com诗歌投稿:8913480@qq.com散文投稿:1549429346@qq.com
(关注ID:zgzjxg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