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元气四五针的几问几答,了解一下
1、元气四五针扎针时的穴位次序有要求吗?
扎针的次序就是我在课上讲的穴位的排列顺序,次第分明。首先是足三里——“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然后是关元穴,中渚穴,最后再配一个原穴,这就是针刺的顺序。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进行元气四五针的治疗要比不按顺序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它代表了我们针法演则的次第问题。
而起针时的顺序则与扎针时相反,先取原穴,然后是中渚穴与关元穴,最后是足三里。那么如果说在扎针时先扎关元穴,或者在起针时先起足三里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只是在扎针时,按照扎针顺序来进行针刺,代表了一个思维的逻辑性与整体性。
2、扎针时的深浅或者粗细都有什么要求呢?
在针具的粗细上,调气时我一般选用0.12mm到0.2mm之间,而0.3mm或者0.4mm的针具我一般都很少用。
而在针灸的扎针深浅上我一般都不会刻意的去强调有一个硬性的标准。这是因为经络是一个空间的存在,它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个线和一个面,而现在普遍认为它是一个点的存在是由于针灸铜人造成的,针灸铜人是外行指导内行造成的,它官方的认为针灸是一个点,是一个针眼。
我觉得经络是一个空间现象,只是在我们经络循行的区域中,它是一个能量的核心,是一个从内部到外部能量密度越来越小的空间,所以黄帝内经说“春夏刺浅,秋冬刺深”可见经络它的位置是浮动的,是变化的,而这种浮动变化是与阳气相感应而产生的。
我们看这个“阳”字,是一个人站在了“日”的旁边,而人体经络穴位的能量浮沉是受太阳的感应而形成浮沉的,太阳在我们的世界里似乎没有什么变化,而是地球公转和自传产生了年和日夜,而这个感应是我们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与角度产生的,也就是地球带着我们自传加公转产生的,所以经络是有浮沉的。
我们的课本也好,经典也好,一直在讲,穴位可以直刺也可以斜刺,但是如果这两种方法都刺两寸的话,它的落点是不同的。比如一个90度刺,一个45度刺,都刺两寸,那么这两个针尖的落点是不同的。我认为针尖的刺激是针灸能量最大的地方,所以黄帝内经上说“春夏刺浅,秋冬刺深”这个就是在描述针尖的位置,如果描述的不是针尖,如果你就一律把它刺的深深的,那么它的有效层面一定被针身占据了,假设我们那个最优化的刺激层面在一寸,而你刺的是两寸,那么在一寸的那个层面一定有针身经过,这时候就无所谓深浅了,你只要扎得它深深的,浅层部位就一定被你刺了,你就无所谓针灸扎深还是扎浅的问题了。
因此“春夏刺浅,秋冬刺深”描述的一定的针尖的位置,同时既可以直刺又可以斜刺,而且针尖还没有落到同一个位置,由以上可见,穴位是个空间。
3、针对具体的病情,针灸应该如何操作?
首先,元气四五针是可以配伍各种穴位的,因为元气四五针只是一个培补人根基的穴位组合而已,它本身不是治病的。
假如我们在面对一个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的病人时,那么我们可以把元气四五针看作是“附子”,然后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扎一些治疗感冒的穴位。以我的习惯,我会以元气四五针加上束骨穴来治疗桂枝汤证,或者我就不加穴位,只把中渚穴换成液门穴透中渚穴,一会儿这个人就出汗了。就是说扎上元气四五针后,原则上与你以往的针法都不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