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来一场北雪南调
一下雪,西安就变成了长安。
一下雪,北京就称呼为北平。
小寒时节,一场漫天大雪席卷长江以北,朋友圈里也整整下了一天一夜的雪。
然而,有一种冷,叫南方冷。南方的冬,有凛冽的北风,有冷冷的冰雨,有黏黏的潮湿与阴冷,就是没有大家翘首期盼的雪。
不管怎样,小寒,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宛若一名曼妙多姿的少女,有着娇小玲珑的气质,楚楚动人的神韵,款款向人们走来。一个“小”字,让以朔风、冰霜与雪花为象征的寒冬缓解了几分严肃与冷峻,增加了些许轻灵与顽皮。
此时,将进入三九,百花凋零,万物枯寂,大部分地区进入严寒时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也许,借用柳宗元的这句诗,才能形容出小寒期间的酷冷天气。
根据气象资料,小寒基本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日子,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三九在小寒节气内,民间也常有“小寒胜大寒”的说法。
既然小寒更冷,为什么要在小寒后又加一个大寒呢?或许,中国传统科学讲究“物极必反”,认为“天道”是寒冷之后迅速回暖,如果先大寒后小寒,从字面上就找不到“回暖”的感觉了,所以把大寒放后,让大寒后迅速回归立春,这才符合习惯性思维。
唐代诗人元稹专门为小寒写了一首诗: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聚茅。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雁北乡(向)、鹊始巢、雉始鸲”这三个物候,在元稹的诗中欢喜融入。喜鹊沿河岸觅食,衔着树枝绕树而飞,风风火火地垒着新窝;晨霜之中大雁望向北方,盼望着北归;雉鸡聚在茅草下“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虽然仍是严冬时节,但阳气已经萌动,离春天已经不远了。
诗人王维也有“冬宵寒且永,夜漏宫中发。草白霭繁霜,木衰澄清月”之句。冬夜漫漫,诗人默默数着宫漏;窗外寒霜凝结,枯草白茫茫一片;寒风呼啸,衰败的草木映着一轮澄澈的冬月。寒冷中带着清澄,字里行间透出诗的禅意。
黄庭坚眼中的小寒,又是另一番景象。他在《驻舆遣人寻访後山陈德方家》中写道:“江雨蒙蒙作小寒,雪飘五老发毛斑。城中咫尺云横栈,独立前山望後山。”小寒时节,江上冷雨蒙蒙,雪花落在五老峰上,使之如同须发斑白的老人。彤云密布似乎压在了城头,黄庭坚独自一人站在前山之上望着苍茫的北山……
宋代词人舒亶的《浣溪沙·次权中韵》,则多了几分文人意趣。词中写道:“燕外青楼已禁烟,小寒犹自薄胜绵。画桥红日下秋千。惟有樽前芳意在,应须沈醉倒花前。绿窗还是五更天。”青楼烟消,小寒清冷,桥畔落日如彤映着秋千。微醉的词人偶一低头看到了酒杯前正在盛开的花朵——这花也许就是梅花吧,索性放下酒杯做了赏花之人,不知不觉在花前睡去,醒来已是五更天。
小寒时节,冷雨敲窗,却不见漫天飞雪,胡诌一首,以应此景:
小 寒
雨还在下着,这是雪的前奏吗
回到了家中,烧一炉旺火
将一年的阴冷,抵挡在外
抽笔,磨墨,展笺
借着炉火的温暖给你写信
告诉你,南方的冬,大雪将来未来
不知它们,是否已经在奔赴的途中
小寒的期盼,像我的落笔,轻缓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