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清明
(一)
一场春雨,淋湿了整个清明。
无雨不清明。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是清明成全了这场雨,更是这雨衬托了清明。
通往后山的路,因雨而变得泥泞,时而粘花,时而积洼,虽然增加了行路的艰难,却也平添了几分春泥的芬芳。
每年,此时,我都会准时出现在这条山路上。从城市到乡村,于喧闹中寻找那份宁静;从老屋到后山,从浮躁中感受那份平和。此时此地,去赴一场与乡愁的约会;此刻此心,去听一回与先人的对白。
这是一个美得令人心悸的时节。有明丽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和花枝招展的田野,有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和无声濡润的绿树幽簧,有雨丝笼罩的竹篱茅舍、清波荡漾的水田池塘和如烟含黛的远山,还有细啄春泥的新燕、打闹嬉戏的孩童和肩扛犁铧的汉子……这情牵意惹的清明,总是带给我们那么多的思绪。
小路穿行在清明的怀抱,和着行人的脚印,一直蜿蜒到远方。回望过往,已经算不清在这条小路上走了多少遍。幼时,到学校上课,到山上捡柴,到田野里劳作,都要经过这条路;后来,到城里上学,到老家探亲,都要经过这条路;现在,到坟前祭奠,到故土寻根,也要经过这条路。这条路,走过春秋冬夏,承载着爱与分离,也见证着血脉永续。
送别父亲,走的也是这条小路。幼年的许多事情,记忆都已经很模糊。唯有那个午后,那场告别,那段行走,永志难忘。那是一个秋日,父亲带着许多遗憾,匆匆走完了短暂的人生之路,我们在悲痛之余,要以隆重的仪式送他最后一程。按照乡规,我需要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却发现根本迈不动双脚。按照习俗,需要赶在日落前完成这场告别,我却恨不得时间就此停住……
那个秋日,因为这场刻骨铭心的告别,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之中。
此后,每到清明,走着这条路上,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个秋日,想起关于父亲的点点滴滴。虽然悲伤已被时间抚平,思念却在一直延续。
(二)
培上一抔新土,祭下一杯清酒。
这是一片父亲传下来的山林,许多树还是他当年亲手种下的,如今已经躯干粗壮枝繁叶茂。父亲安眠于此,日夜守护着这片山林,也时刻接受着树木荫庇。现在,我静静地坐在这片山林里,追忆过往,缅怀父亲。
父亲命苦。出生仅三天,奶奶就因故离世了,靠着亲戚朋友左邻右舍的接济帮衬,父亲艰难地长大。成年后,靠着自己的努力,还了债,娶了妻,生了子,努力地经营着家庭。眼看着生活就要慢慢好起来,怎奈世事无常、人生难测,一场大病之后,最终撒手人寰,我们阴阳两隔。
记忆中,父亲很老实,总是埋头干活而寡言少语。虽然略显木讷,却对生活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在他为数不多的“语录”中,“感恩”是一个关键词,以此为原则规划着自己的生活轨迹。他经常告诉我们要心怀感恩、与人为善,并示范影响着我们的性格。
他对女子的爱,隐而不露,含而不发。虽然没有得到过他的礼物、他的夸奖,却能时时感受他怀抱的温度。在那个物质还显匮乏的年代,他以深沉的爱拉扯着我们的成长。
他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就像一粒沙子,在沙堆中毫不起眼,以至于现在要写写他,竟然搜罗不出更多的“丰功伟绩”。然而,无论他再怎么普通,他都与我们有着割不断的血脉亲缘,让我们,让我们的子女们,让我们子女的子女们,风雨无阻地来赶这一场清明之约。
拔净一片乱草,烧上一把纸钱,立于父亲坟前,杯土带愁,杂草含烟,我静默无言,无语凝噎。此时,不是悲伤,不是怨尤,而是怀想,是感慨,是从心底弥散开来的幽幽愁绪和淡淡哀思。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死者长已矣,存者永怀悲!这样的心灵呓语,父亲能够听见吗?
山孤烟雾薄,树大雨声稀。山风伴着雨声,日子顺着清明,思念一路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