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还在,然而却早就不存在了
最近在北京游荡,今天闲来无事,去逛了颐和园。
进了门后,几米高的寿星石映入眼帘。后面的仁寿殿,静静地沉睡在那里,不言,不语。
再往前踏,便是昆明湖。偌大的昆明湖像一只没人的明眸,闪烁着迷人的光。远处的佛香阁,倚在山丘的臂弯,轻轻望着游客的接踵摩肩。
我是很喜欢这些古建筑的,也是很喜欢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所以才对历史如此着迷。
那些古建筑,横卧在繁华城市的建筑群中,是那么美丽。我一边走,一边庆幸着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文化的结晶。
然后我突然想,为什么我们再也没有这样的传统建筑再修筑起来呢?
从几十年前开始,我们逐渐与世界接轨。房子越来越高,一层一层,摩天断云,好不雄伟!从那时候开始,也几乎再也没有传统建筑被修建了。
为什么呢?
有人说,那些传统建筑已经过时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我不这么认为。
诚然,任何事物都会过时,但任何事物都可以与时俱进,只在于是否有人帮助它与时俱进罢了。
有一段时间,我们都以为相声死掉了。如今,不论你是否喜欢,但是数不清的人开始看郭德纲的相声——他与时俱进了。
而建筑,却没人为它与时俱进,于是,传统建筑就这么死了。
我们老祖宗讲究中庸,然而,我们最最不擅长的,恰恰也是中庸之道。没有人懂得调和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导致有些人死抓着传统不放,有的人饱受着西方文化熏陶而忘了传统。
圣诞节、情人节,无数人欢天喜地,庆祝一年一度的美好日子;端午节、清明节,却变成了一个单纯的放假休息。
现在,不论商业活动,还是面试开会,凡是商务场合,总要西装革履;而唐装,别说穿,什么样的衣服算是唐装,我想很多人都不知道。
我们太过执着于改变和进步,却忘了本。这是无数人都没有避免的错误。
过犹不及,就是这个意思。
因此,我们老祖宗发明的木屐,成了日本人的代表;我们艳羡着日本人穿上和服的端庄淑雅,却忘了那是效仿我们老祖宗的衣服设计出来的;我们老祖宗留下的端午节,被韩国人拿去申遗(需要说明的是,韩国人申遗的是韩国特色的端午节,中国的端午节也已经独立申遗,不过比韩国的晚了4年);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传统建筑,如今被西方建筑所包围。
而当有些人突然发现,我们的传统已经消失殆尽时,开始喊出了拒绝洋节、抵制洋货的口号。他们秉持着优良的传统,不参与任何与西方相关的事。傲然独立,不入俗流。
矫枉过正,此之谓也。
我们犯的错,就在于我们在矫枉过正和过犹不及这两点徘徊,却不知道二者之间,还有一个中庸。
我是那么地热爱老祖宗留下的文化,也希望致全生精力于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但是,我也不摒弃西方文化。我希望,有那么一天,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够结合西方文化,却不失本,进化成属于我们自己的新的文化。
否则,颐和园虽然还在那里,实际上,却早就死了!
(以上图片都是小生自己拍摄,水平有限,还望大家不要太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