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沿革赏《西北有高楼》诗

古诗沿革赏《西北有高楼》诗

一君木子

西北有高楼

汉  无名氏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评析

《西北有高楼》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首。此诗借不遇佳人"知音"之悲,抒发了自身政治上的失意之情。反映了一种带有广泛的社会性的被压抑的苦闷、悲伤与期待的社会现象,表现了东汉末年大动乱时期一部分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生活中彷徨的知识分子的悲凉和迷茫。此诗用融情于景的形式,表现了东汉末年大动乱时期一部分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生活中彷徨的知识分子的悲凉、知音难觅的迷茫。

注释

交疏:指一横一直的窗格子,窗制造的精致。疏,镂刻。

绮:有花纹的丝织物固定在窗上。

阿(e)阁:指四面有曲檐的楼阁。这句是说阿阁建在有三层阶梯的平台上。

弦歌声:是说歌声中有琴弦在伴奏。

无乃:是莫非,岂不是之意。

杞梁妻:即杞梁的妻子。杞梁,即杞梁殖,春秋时齐国大夫。征伐莒国时,死于莒国城下。他的妻子为此临尸痛哭十日,后投水自杀。传说死前谱有琴曲《杞梁妻叹》。

清商:乐曲名,曲调清越,适宜表现哀怨的感情。

发:指乐声的发散、传播。

中曲:指乐曲的中段。

    徘徊:来往行走,不能前进的样子。这里借指乐曲旋律回环往复。

一弹(tán):指弹奏完一段。

再三叹:指歌词里复沓的曲句和乐调的泛声。

慷慨:指感慨、悲叹的意思。

余哀:哀伤不止之意。

惜:指悲,叹惜。

知音:指懂得乐曲中意趣的人。这里引申为知心好人。

鸿鹄(hú):大雁或天鹅一类善于高飞的大鸟。

惜:痛惜之意。

韵译

那西北方有一座高楼矗立,

堂皇高耸恰似与浮云高齐。

阁檐花纹与绮文窗格交错,

格楼有层层叠叠三重阶梯。

楼上传来了阵阵弦歌之声,

这声音让人是多么的悲

谁人能弹奏如此悲伤之曲

悲夫战死悲恸长哭杞梁妻。

清商乐曲随风飘发多凄凉,

这悲弦奏到"中曲"迟荡回腸。

梁妻在叹息声中抚着琴韵,

堕泪的佳人有痛哀慷慨。

不叹铮铮琴声倾诉的痛苦,

更悲那知音人深情的唤呼。

愿吾化作心心相印鸿鹄,

结伴高飞遨游在天蓝云

赏析

此诗的作者,就是这样一位彷徨中路的失意人。这失意当然是政治上的,但在比比倾诉之时,却幻化成了“高楼”听曲的凄切一幕。从那西北方向,隐隐传来铮铮的弦歌之音。    诗人寻声而去,蓦然抬头,便已见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这高楼是那样堂皇,而且在恍惚之间又很眼熟:“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刻镂着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有层叠三重,正是诗人所见过的帝宫气象。但帝宫又不似这般孤清,而且也比不上它的高峻:那巍峨的楼影,分明耸入了飘忽的“浮云”之中。人们常把这四句所叙视为实境,甚至还有指实其为“高阳王雍之楼”的(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其实是误解。    明人陆时雍指出,《古诗十九首》在艺术表现上的一大特点,就是“托”:“情动于中,郁勃莫已,而势又不能自达,故托为一意、托为一物、托为一境以出之”(《古诗镜》)。    此诗即为诗人假托之“境”,“高楼”云云,全从虚念中托生,故突兀而起、孤清不群,而且“浮云”缥缈,呈现出一种奇幻的景象。 那“弦歌”之声就从此楼高处飘下。诗中没有点明时间,从情理说大约正什夜晚。

在万籁俱寂中,听那“音响一何悲”的琴曲,恐怕更多一重哀情笼盖而下的感觉吧?这感觉在诗人心中造成一片迷茫:“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杞梁”即杞梁殖。传说他为齐君战死,妻子悲恸于“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人生之苦至矣”,乃“抗声长哭”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崔豹《古今注》)。而今,诗人所听到的高楼琴曲,似乎正有杞梁妻那哭颓杞都之悲,故以之为喻。全诗至此,方着一“悲”字,顿使高楼听曲的虚境,蒙上了一片凄凉的氛围。“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四句着力描摹琴声,全从听者耳中写出。但“摹写声音,正摹写其人也”(张庚《古诗十九首解》)。 读者从那琴韵和“叹”息声中,隐隐约约地“看见”了一位蹙眉不语、抚琴堕泪的“绝代佳人”的身影。但妙在诗人“说得缥缈,令人可想而不可即”罢了(吴淇《选诗定论》)。当高楼弦歌静歇的时候,楼下的诗人早被激得泪水涔涔:“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人生谁无痛苦?但这歌者的痛苦似乎更深切、广大,而且是那样难以言传。当她借铮铮琴声倾诉的时候,难道不希望得到“知音”者的理解和共鸣?但她找到了“知音”吗?没有。    这人世间的“知音”,原就是那样稀少而难觅的呵!如此说来,这高楼佳人的痛苦,即使借琴曲吐露,岂不也是枉然--这大约正是使她最为伤心感怀、再三叹自的原故罢?但是,我们的诗人,却从那寂寂静夜的凄切琴声中,理解了佳人不遇“知音”的伤情。    这伤情是那样强烈地震撼了他--因为他自己也正是一位不遇“知音”的苦苦寻觅者呵!共同的命运,把诗人和“歌者”的心连结在了一起;他禁不住要脱口而出,深情地安慰这可怜的“歌者”:再莫要长吁短叹!在这茫茫的人世间,自有和你一样寻觅“知音”的人儿,能理解你长夜不眠的琴声。“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愿我们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从此结伴高飞,去遨游那无限广阔的蓝天长云!这就是发自诗人心底的热切呼唤,它从诗之结句传出,直身着“上与浮云齐”的高楼绮窗飘送而去。    伤心的佳人呵,你可听到了这旷世“知音”的深情呼唤?正如“西北有高楼”的景象,全是诗人托化的虚境一样;人们自然明白:就是这“弦歌”高楼的佳人,也还是出于诗人的虚拟。词人借佳人不遇“知音”之悲,抒写自身政治上的失意之情罢了。    不过,悲愤的诗人在“抚衷徘徊”之中会生此奇思:不仅把自身托化为高楼的“歌者”,而且又从自身化出另一位“听者”,作为高楼佳人的“知音”而欷歔感怀、聊相慰藉--透过诗面上的终于得遇“知音”、奋翅“高飞”,人们感受到的,恰恰是一种“四顾无侣”、自歌自听的无边寂寞和伤情!诗人的内心痛苦,正借助于这痛苦中的奇幻之思,表现得分外悱恻和震颤人心。

作者

《西北有高楼》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古诗十九首》大约是东汉后期作品,作者大多是文人模仿乐府之作。今人一般认为这十九首诗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汉末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

此诗的作者,是一位彷徨中路的失意人。作为一个文人,他慨叹着"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面对的却是东汉末年君门深远、宦官挡道的苦闷时代。是骐骥,却没有识马的伯乐;善琴奏,但缺乏知音。壮志万丈而报国无门。在茫茫人海,已没有什么比这更教人嗟伤的了。因此,当听到高楼的弦歌之音时,他心生感慨而作此诗。

汉 无名氏,是一批作诗而未留名的诗人的统称。汉无名氏写的诗,内容大多数是写夫妇之间或朋友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人的彷徨失意,有些作品表现出及时行乐的思想。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  

注:本人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网络未著名文章,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急速纠正)

(0)

相关推荐

  • 古诗十九首:爱恨离愁,彷徨失意,长大后你就懂了

    人生苦,不如意事常八九.佛说有人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苦痛大概是诗歌永恒的主题,而能写出人所共有的情感,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大概是一首好诗传诵千古的重要原因之一. < ...

  • 【行人呓语《古诗十九首》】之二十四: 浮思䋈语之 ——《古诗十九首》中女性形象之探究

    <古诗十九首>里出场的女性形象,明确的有九.其具体简述如下: 其二<青青河畔草>自述由"倡家女"到"荡子妇"的角色转变,从职业女性转而为 ...

  • 《古诗十九首》赏析(四):人生苦短,我不要平凡

    接上篇. 如何渡过短暂的人生,是古今中外无数人一直思考的难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践行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上一篇那几位诗人的做法是及时行乐,既然人生苦短就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吃喝玩乐才不辜负大好人生 ...

  • 《西北有高楼》之悲酸——但伤知音稀,千古如斯

    [原文]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 ...

  • 古诗沿革赏《度大庾岭》诗

    古诗沿革赏<度大庾岭>诗 一君木子 度大庾岭 唐 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评析 <度大庾岭&g ...

  • 今天我写了一首宋之问的《度大庾岭》,这首...

    今天我写了一首宋之问的<度大庾岭>,这首诗历来被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典范佳作之一.全诗感情真挚,章法严谨,呈现出自然而流动的韵律之美,描绘出一个逆境中人从黯然神伤到满怀希望重返长安的细腻情感变 ...

  • 唐 宋之问《度大庾岭》今韵

    唐 宋之问<度大庾岭>今韵 一君木子 度大庾岭 唐 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评析 <度大庾岭& ...

  • 古诗沿革赏《上邪》诗

    一君木子 上邪 汉 佚名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评析 <上邪>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乐府民歌.西汉时诗歌不发 ...

  • 古诗沿革赏《渡河北》诗2

    古诗沿革赏<渡河北>诗2 一君木子 渡河北 南北朝 王褒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评析 这首诗是王褒渡河北上 ...

  • 古诗沿革赏《渡河北》诗

    古诗沿革赏<渡河北>诗 一君木子 渡河北 南北朝 王褒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评析 这首诗是王褒渡河北上所 ...

  • 古诗沿革赏《短歌行·对酒当歌》诗

    古诗沿革赏<短歌行·对酒当歌>诗 一君木子 短歌行·对酒当歌 汉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 ...

  • 宋之问[唐代诗人,作品《度大庾岭》]

    宋之问 唐代诗人,作品<度大庾岭>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唐高宗上元 ...

  • 看图识唐诗(995)宋之问·度大庾岭

    宋之问·度大庾岭 度岭方辞国,我离开了京城正在度过大庾岭, 停轺一望家.停下车子回首遥望自己的故家. 魂随南翥鸟,魂魄追随着往南飞翔的鸟儿, 泪尽北枝花.眼泪流尽于岭北枝上的梅花 山雨初含霁,山间连绵 ...

  • 《唐诗选读》之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度大庾岭》

    题大庾岭北驿427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 大庾岭:今江西大庾岭.岭上多梅花,又称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分界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