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柏林墙
初春,我踏上旅程来到德国的首都柏林。
柏林虽然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但它所属的勃兰登堡州以其地广人稀树林繁茂的自然景观环抱着四周,使这里环境干净优雅,街道楼房宽阔大气,绿树成荫,空气新鲜,马路上跑的汽车都像刚清洗过的。这样一个既干净又安静的大城市,很难使人联想到二战的残酷历史,冷战的紧张气氛和将国民分裂隔离的“柏林墙”,而这一切都是曾经过的历史。
此刻,柏林墙就在我们面前,这是为了纪念柏林墙所留下的一段遗迹,墙壁上有号称“东部画廊”的艺术绘画,来自世界各地的118名艺术家应邀在东侧墙壁上涂鸦,绘制出106幅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兄弟之吻”,这是由莫斯科艺术家迪米特里·弗鲁贝尔根据新闻照片创作的漫画,画的是1979年前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和民主德国领导人埃里希·昂纳克会面时拥抱亲吻的特写镜头,它象征着前苏联和东德的战略合作关系,印证着柏林墙的历史背景,这段历史事实令人深思。
二战以后,德国和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区。1949年,苏联占领区包括东柏林在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首都定在东柏林;美英法占领区合并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首都设在波恩。
1961年8月13日凌晨,一道道耀眼的探照灯刺破夜空,当柏林人一觉醒来时,发现一道40公里长的带刺铁丝网沿着苏联占领区界限被匆匆布下,民主德国人民议院发布命令,用铁丝网封锁西柏林。随后改为混凝土墙,不断修建加固,增加警备设施,建成举世瞩目的"柏林墙",切断了东西柏林间的自由往来。
柏林墙于1964年建成,全长169.5公里,包括水泥板墙、水泥墙和铁丝网,墙高约3.6米。沿墙修建了许多瞭望塔、碉堡、警犬桩和防汽车坦克的壕沟。
柏林墙充满了战争恐怖气氛,成为当时“华约”与“北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前沿阵地,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立的冷战前哨,也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意识形态的分水岭。
柏林墙的建立一直受到西方的强烈反对和指责,边境事件层出不穷。西方常以“违反人权”为由,要求拆除柏林墙。
1963年6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西德市政厅的柏林墙前发表著名的演说:“世界上的围墙都是防止外面的人闯进来的,只有一种围墙是防止里面的人出去的,那是什么?那就是监狱的围墙!……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不准他们离开我们。”
民主德国领导人昂纳克就此指出,他不反对拆除,但这必须是在导致建墙的因素消失之后。
据不完全统计,在柏林墙修建前,1949到1961年大约有250万东德人逃入西柏林,大多是知识精英和各种人才,使民德蒙受巨大损失。
柏林墙建起以后并没有完全阻止人们对自由的向往,当然后果也很惨重,总共有5千人越过柏林墙逃出东德,至少255人在越境时死亡,其中171人是在试图越过市中心的混凝土墙时丧生的。
1987年6月12日美国总统里根在柏林墙前演讲,呼吁:“戈尔巴乔夫先生,推倒这堵墙!”
戈尔巴乔夫于1985年3月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根据苏联传统政治经济体制与生产力发展矛盾的现状,推出了“新思维”的理论。 1987年11月应美国出版商之约撰写并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在这本书中,戈尔巴乔夫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关于国内政治经济改革和关于国际关系的“新思维”:必须“结束社会科学的僵化状态”,“彻底消除垄断理论的后果”,“使社会政治思维发生急剧的转折”。新思维在对苏联历史和现状进行重新评价的基础上,详细地阐述了进行政治经济改革的原因、原则、政策和目标,阐明了对时代的看法和苏联的对外政策。
此刻,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内也发生了剧变:1989年,波兰和匈牙利刮起了“改革”和“自由化”的旋风,民主德国的莱比锡等地也爆发了要求“自由化”的群众游行。民德执政的统一社会党内部斗争激烈,昂纳克被迫辞职。在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影响下,新上任的民德领导人克伦茨作出了突破性的决定——开放柏林墙关卡。
1989年11月9日,在宣布民德公民可以自由穿越柏林墙的那个晚上,约10万人象潮水一般从柏林墙的东边涌向西边,所有的护栏全部被挪走,28年的人为阻隔就这样消失了。
1990年6月13日,民德政府开始拆除全部柏林墙,1990年10月3日两德实现统一。
推倒柏林墙是历史的进步,是人民对自由的向往。虽然当时东德人民生活水平并不低,但是人们不希望在维稳名义下的高压管制和监督。2006年德国上映了一部很有影响的电影《窃听风暴》,写一位敬业的“斯塔西”(东德国家情报局)秘密警察魏斯曼负责监听剧作家德莱曼的生活,在监听他们夫妻生活言行过程中,冷酷的魏斯曼的思想感情渐渐起了变化,对德莱曼一家人产生了同情,开始暗中帮助他们脱险,魏斯曼和德莱曼经历了种种危险,终于熬到了柏林墙倒下的那一刻。影片反映了两德统一前,全东德百姓被诸多“斯塔西”秘密警察控制着,还有更多的提供线索的告密者,他们的任务就是利用各种办法监视每个人的生活细节和言行,也就是说,每个人的私密生活都在“斯塔西”恐怖威权的控制下。这也是人们偷越柏林墙的原因之一。
推倒柏林墙是东欧剧变的一部分,标志着德国的统一,也推动了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
回顾了历史再看面前的柏林墙遗址,大有隔世之感。柏林墙后是施普雷河,当年它也成为分割东西德的天然屏障,曾有许多人因偷渡而葬身河中。而今天它衬托着柏林墙的遗址画廊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河岸草木葱茏,河中船只来来往往,河湾建有联邦总理府和花园,议员办公楼和图书馆,游客们到此拍照留念,祥和的气氛很难想到当时的森严恐怖,可是它见证了德国的分裂与统一,经历了冷战的风雨洗礼,记载了一个国家被撕裂为两半的剧烈疼痛,对于柏林人来说,这是一道他们永远无法忘怀的疤痕。
两德统一后,给联邦德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给民主德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并使民主德国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改善。一个统一的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带动整个欧洲的经济发展,也使世界经济趋向多元化。
德国人办事很精准,他们工业发达,科技先进,包括电子、航天、汽车、精密机械、装备制造、军工等,产品质量精良,享有世界盛誉。
德国在历史上被称作“诗人与思想家的国家”, 中国人比较了解的有写《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和《浮士德》的思想家歌德,写《阴谋与爱情》的作家席勒,著名美学论著《拉奥孔》的文艺理论家莱辛,诗人海涅,以及我们自小就熟悉的《格林童话》的作者格林兄弟等等。
尤其是德国哲学可以说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石,歌德,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叔本华,尼采等等这些熟悉的名字,都是名垂史册伟大的哲学家,他们以深刻的思想启迪着人们的智慧。
马克思主义就产生在德国,德国人理当最了解它,最理解它,最懂得它。柏林墙曾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意识形态的分界,历史的发展从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对意识形态而言,人民更关心的是生活,推倒柏林墙证明德国人民有自己的自由选择。
德国也有希特勒,他挑起二战,残杀了上百万的犹太人,成为德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战后德国人是如何对待这些的呢?
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波兰首都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敬献花圈,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他凝望着一幅幅死难者的浮雕,突然双膝跪在湿漉漉的大理石板上,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虔诚地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勃兰特这一超出礼仪的惊人之举感动世人,这一跪代表了德国政府和人民肃清纳粹影响,勇敢而严肃地承担历史责任。1971年勃兰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柏林墙的倒塌到今年11月9日整整三十周年,反思历史给人们诸多启迪,当今我们及有些国家依旧处于尚未统一的状态,这些地方虽然没有“柏林墙”,而无形的“柏林墙”依旧存在。分裂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伤和痛苦,推倒无形的“柏林墙”,促进国家统一,是人民的愿望,也是历史的发展。
我一边沿着施普雷河边残留的柏林墙漫步一边沉思,这段柏林墙给历史留下记忆,我庆幸它的消失,希望不要再有任何墙隔离世人和人的心理,更不要再有战争与残杀,祈祷世界永远和平,人民永远幸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主编:
张宝树
执行主编:
疏勒河的红柳 毅 然
责任编辑:
晓轩 兰子
《散文福地》征稿征订启事
在《东方散文》杂志社的大力支持下《散文福地》创刊已六周年了。
这是广大中老年文学爱好者的喜事和福音。
我们创办《散文福地》,乃全国首家中老年散文期刊,是出于这样一个高尚的宗旨:“积极引导,认真组织有创作能力的中老年散文爱好者关注社会,深入生活,发现和捕捉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多创作讴歌真善美的作品,在丰富个人文化与精神生活的同时,歌颂人间真情,弘扬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 我们愿做广大中老年散文作者的真诚朋友,为广大中老年朋友提供一个以文会友、倾吐心声、抒发情感、快乐人生的幸福家园和精神高地。
我们开设了以下栏目:“神州博览”“岁月如歌”“乡梦悠悠”“人伦亲情”“世相百态”“思絮心语”“咏物感怀”“养生悟道”“读写心得”“精品赏读”“企业之友”“科技之花”“老人之星”“青春风采”“出版信息”等。
欢迎本市及全国各地的散文作家和广大散文爱好者踊跃投稿。来稿请发电子稿。刊物优先发表题材新颖、内容充实、语言生动、富有真情实感的一两千字的精短散文。来稿请注明作者的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等通讯方式。杂志编辑部电子邮箱swfd2010@126.com,微刊编辑部电子邮箱732241689@qq.com。投稿及应聘创作员事宜请联络马文华先生(手机:13821236584)。
《散文福地》国际刊号,大16开本,72页。全年四期,按季度出刊,每期定价12元,本市或外地需要邮寄的读者全年56元(含平信邮资一期一册2元)。欢迎订阅。征订请邮局汇款。
征订邮局汇款。地址:天津市南开区阳光100东园 邮编300381 收款人:郭芳 征订事宜请联系郭芳女士 手机:13820619572
------------------------------------
关于投稿
1、凡投稿作者,应先关注本号,方便查找稿件采用情况,否则不予审稿。
2、来稿需为原创首发,著作权归其本人,文责自负。
3、切勿一稿多投,三周内未见回复或采用,可自行处理,否则,以后来稿将不予采用。
4、来稿如不许改动请加以说明,未说明者即视为平台有修改删减之权利。
微信ID:sanwenfudi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