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中两次与财富自由擦肩而过: 这个思维上的盲区,希望妞妞比我早一点看到
前几天我和朋友聊天,说起来自己是怎么错失了好几次财富自由机会的。
我在杭州做记者的时候,有一段时间跑的是时政口,每天出入于市政府,参加市委书记、市长的工作会议。
那是十多年前,杭州正在规划建设一个新的CBD,也就是现在著名的钱江新城。
我亲眼见证了钱江新城规划的提出,亲手摸过各种规划图,全程跟着市委书记实地踩点,为新的市政府选址;
我站在建设中的市民中心顶楼,俯瞰过新城的版图,我看着现在的标志性建筑如何从无到有、拔地而起……
钱江新城的房价,这些年翻了十倍有余吧,而我当年获取的都是第一手的准确信息,这里面蕴含的财富机会不言而喻。
然而,我只把注意力放在了如何写好每一篇新闻稿上,坐在那里看机会流过,对一个城市正在发生的变迁,视而不见。
另一个故事是我在文章里讲过的。
大学刚毕业那会儿,在电视台工作之余,我还尝试了在杭州的一个本地论坛上做电商。我可能是最早吃螃蟹的那批人吧,电商刚刚冒出苗头,一个月能轻松赚到几千大洋,已经超过了当时做记者的工资。
那是2003年,淘宝刚刚建立不久,那时点进淘宝的页面,入驻的商家还极少,淘小二还需要主动出击,四处拉人。
有一天,我也接到了淘小二的电话,邀请我入驻,并且承诺可以给我提供各种支持。
回头去看,这是风口主动找到了我——而我竟然拒绝了。我决定停止电商,把记者的本职工作做好。
为什么会这么选择?
因为我沿袭了父辈对一个好工作的判断:稳定、光鲜。
因为我没有足够的眼界,看到时代的洪流:互联网的普及,将会在未来十几年间,如何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做好本职工作是没有错的,也是应该做到的,只是在那之外,我犯了一个“错误”:
一直低头看着眼前的方寸之间,花了太多时间精力在身边细碎的蝇营狗苟的小事上,却不曾抬头看看这个世界,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时代,所处的那个大的系统,无知无觉。
这让我想起一个古老的故事:
有个村庄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雨,发洪水了。有个人跟上帝祷告,请上帝来救他。
洪水涨到膝盖的时候,一个划小舢板的人请他上船,他不肯,说:“上帝会来救我。”
洪水慢慢涨到了腹部,一个驾帆船的人请他上船,他还是不肯,说:“上帝会来救我。”
洪水涨到胸部了,一个开轮船的人请他上船,他仍然说:“不,上帝会来救我。”
最后,洪水淹没了他。这个人死后进了天堂,问上帝:“您为什么不来救我?”
上帝说:“不对,我给了你三个机会。”
大家总在抱怨阶层的固化,其实回头去看,我们每一个人,一生之中应该都面临了至少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问题是我们是否能看到,又是否能抓住。
让我在这个思维盲区上有所顿悟的,是我几年前看的一本书,叫《三重专注力》,它讲的是如何提升互联网一代最稀缺的能力,来适应未来世界的需要。
把书里面未来世界的“稀缺能力”总结起来,就是三句话:
1、理解自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情绪认知能力;
2、理解他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同理心;
3、理解更大的世界,做一个“系统思考者”。
前面两点,我一直有所思考,最后的这一点,当时给我的感觉,就像孙悟空被敲了3下脑袋,有一霎那的光照进来。
我错过了那么多机会,就是因为没有“系统思考”的习惯,只看点,而不看面。
这其实不是个人的弱点,而是整个教育的缺失。
国外有一个笑话:
一个人在工业化初期死了,200多年后还魂,睁眼一看世界早变了样子,只有两个东西没有变,一个是教堂,一个是学校。
工业化时代,学校建立的目的就是培训工厂里的工人,它像是一个装配车间,老师像是监工,按照时间、规定,把工厂需要的技术教完。
到了工厂的流水线上,老板更是不可能告诉工人要抬头看世界的,甚至他们会想方设法,禁止工人到其它的车间去,防止他们学会整个系统,出去自立门户。
现在工业革命已经过去几百年了,但是我们的教育还是没有突破这一点,还是只教技术,不教思维,只教点,不教面。
但未来不一样了,不管是从AI手上抢饭碗,还是去把握各种机遇,都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去突破这个思想的边界。
我想未来我们要给到孩子的教育应该是:
不仅仅传授具体的知识,而是去教授你是谁、你想成为什么人、你要如何与自己、他人以及世界相处;去告诉孩子要如何理解世界运行的规则,做一个“系统思考者”。
这个“系统思考者”的习惯,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识别身边的系统。
无论我们身在何方,系统是无处不在的。
家庭是一个系统,学校是一个系统,公司是一个系统,连小区里的孩子们也是一个系统,尽管我们有时候浑然不觉。之前我就写过一篇文章《英国纪录片拍下了幼儿园的真实画面,竟然是这类孩子最容易被欺负》,讲到的就是孩子社交系统里的动力学。
但是,即使我们未必觉察到,我们还是可以学习去了解系统的动力,同时更有意识地观察系统如何塑造我们,我们又如何影响系统。
这样我们会更理解系统里不同人的行为,比如老板为什么做一个决定、不同人为什么同意或反对、我们又该如何影响他们;比如家庭里的成员之间是形成了正向反馈还是负向反馈,我们又该如何调整……
在书里就举了一个例子,是一个学校老师带领孩子讨论他们的社交系统。
孩子们画了这样一张图。
一个男孩说:“我们说了一些难听的话,会让人感到很受伤害,然后就打起来了,这又导致我们会说更多难听的话,结果受伤害的感觉会更强,我们就会说越来越多难听的话。”
另外一个男孩补充说:“我们考虑了很多消除恶性循环的方式,说'对不起’可能会有些效果,另外这些我们还没有试过,所以下一次如果我们快吵起来了,我们会试一下这些方法有没有用。”
这是非常有意义的讨论,值得我们带孩子去尝试。
二是理解更大的世界。
也就是培养大视野、大局观:关注城市的变迁、行业的兴替、技术的更迭、政策的变化,以及它们带来的影响。
这里我有个很大的感悟就是阅读结构的重要性。
小时候我很喜欢看书,但我只喜欢看那些能带来轻松的阅读体验的书:童话大王、故事大王、幽默大师,我翻烂的书是郑渊洁童话全集。
虽然开卷有益,我从中收获了写作能力、想象力和快乐,但在视野、思维上确实有所缺失,这会是我今后注意去引导妞妞的一个方面。
要理解更大的世界,当然很难,我也刚刚在学习。但我想,父母更重要的角色,是做一个“提灯笼的人”。
如果一个房子里一片黑暗,就形成了一个盲区,孩子连哪里有路都不知道。
而如果有一线光照进来,孩子也能知道,哦,那里有路,我该往那里走。
他们比我们学习力强,比我们精力充沛,也比我们有更多的时间,他们一定会找到方法和机会,学习和成长。
这些年,我深刻的领悟到一点:我的天花板,从来不是我的文凭,而是我的思维方式和眼界。
我们能否成功,其实取决于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能否跑赢自己的思维和眼界。
我常常感叹自己领悟得太晚,真希望在自己精力最充沛的年纪,有一个领路人告诉我这些。
我现在创业、学习、阅读、思考,就是希望能把自己用时间、用阅历、用思考换取的经验和领悟传给妞妞,这才是我能给她的最宝贵的财富吧。
希望我能做走在孩子前面,那个提灯笼的人。
*快速了解帝呱呱星球,可以点击下方专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