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膝盖疼不是关节炎,而是来自一根特殊的神经

今天的主角是一种比较狡猾的疾病,它表现为膝关节内侧的疼痛,当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是膝关节炎、鹅足滑囊炎、半月板损伤......真正地元凶却被忽略了。我们需要像柯南一样仔细辨识、搜集证据,才能顺着一根特殊的神经,在远离膝关节的地方,找到始作俑者所在。这种疾病就叫“隐神经髌下支卡压症”,这根神经就叫“隐神经髌下支”。

关于隐神经卡压症的报道并不多,早期有House教授在1977年报道了4例,Lippitt教授在1993年报道了5例,共同的表现就是膝下内侧局部的酸痛不适,或阵痛或隐痛,活动时疼痛会加剧。相关研究少,所以包括很多医生在内也存在认识不足,往往容易误诊为膝关节炎、半月板损伤、韧带拉伤,反复治疗效果不佳。今天我们就共同掀开它的面纱,一睹真容。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根叫“隐神经”的究竟长在哪儿,究竟长什么样,为什么会引起膝关节内侧的疼痛。
话说,万物皆有其来源。这里,请允许我借用龙母的台词——隐神经髌下支,是脊神经家族的血脉传承者、腰丛的铁王座继承人、股神经三世、隐神经二世、膝内的感觉之王......接下来,具体认识一下这几位大腕——“隐神经髌下支”随父姓,它爹叫“隐神经”;“隐神经”的父亲叫“股神经”。股神经很有势力,来自于腰丛,是腰丛中最大的神经。股神经在腰大肌和髂肌之间向下穿行,大约在越过腹股沟、刚刚进入大腿这个区域时,它的儿子“隐神经”诞生了。虽然股神经分出了很多分支,也就是有很多孩子,但是隐神经是其中最长的一根皮支,也是股神经的终支——是嫡长子!
隐神经沿着大腿、小腿一路向下穿行,一直走到足的内侧缘——换句话说,从膝盖下方开始,到小腿内侧、足内侧的皮肤感觉都归它管。重点来了,当隐神经路过膝盖内侧的时候,它突然发出了一个分支,就是今天的主角——髌下支。
越长的神经,就越代表它暴露的范围广,容易被软组织、筋膜、肌腱卡压。就以髌下支来说,它陪伴父亲隐神经来自遥远的腹股沟(大腿叉)一带,有时在腹股沟韧带这个地方就会被卡一下,在穿过大腿各种肌肉间隙的时候,那也是像碰碰车一样,磕磕碰碰一路下行。而很多时候这种卡压,都会以髌下支分布区域,也就是膝盖内侧的疼痛、麻木表现出来。但是有一点,如果被卡出的部分是隐神经,那么表现出的症状是髌下支及其他同父兄弟共同的症状,而单纯的髌下支卡压症状,来自于一个特殊的部位——髌下支的诞生之地:收肌管。隐神经就是在收肌管内正式发出了髌下支。
收肌管又称Hunter管,三棱形,在大腿内侧靠下的地方,长约5cm,是由大收肌腱、股内侧肌、缝匠肌包裹形成。这几条肌腱可是大腿内侧的重要肌腱,也是人们在拉伤大腿时主要伤及的肌腱——这就是髌下支之所以会因为拉伤而被卡压的主要原因。
大腿内侧肌群的拉伤一般来讲,主要是剧烈的对抗运动,或者劈叉等特殊动作。但是,我本人在临床遇到的,更多的是青年女性长期穿高跟鞋造成大腿内侧肌肉紧张而造成的髌下支卡压症,表现出以膝下内侧的酸痛为主要困扰,活动时疼痛还会显著加剧,有一部分患者局部会有麻木、刺痛的感觉,行走时打软腿。这些患者之前的就诊经历都被认为是保暖不当、膝盖着凉引起的关节酸痛,却反复治疗效果不佳。
隐神经髌下支卡压症的治疗并不复杂,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局部封闭,能解决大部分患者的问题。一小部分症状比较顽固的,连带髌下支和周围筋膜、骨膜一并切掉就OK了。
但是,大多数病史并不是太长、症状并没有那么严重的患者,其实可以通过按摩相关位置、肌肉拉伸、物理治疗等方式自己解决。而我们今天这篇科普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告诉大家,有膝下内侧酸痛症状的朋友,尤其是有剧烈运动习惯的男性或长期穿高跟鞋的青年女性,年龄并不是一个出现关节炎的阶段,同时又存在大腿内侧肌肉劳损、紧张的时候,或许要考虑隐神经髌下支卡压的可能性。如果确实如此,虽然疼是在膝盖,但是治疗不要盯着膝盖,它是无辜的——腹股沟韧带及大腿内侧肌群的放松才是最为关键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