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铭秘传太极拳谱十篇

有宋书铭者,自云宋远桥后,久客项城(袁世凯)幕,精易理,善太极拳术,颇有所发明,与余素善,日夕过从,获益匪鲜。本社(北平体育研究社)教员纪子修、吴鉴泉、刘恩绶、刘彩臣、姜殿臣等多受业焉。'许又说:'唐许宣平,所传太极拳术名三世七,因只三十七势而得名。其教练之法,为单势教练,令学者一势练熟,再授一势,无确定拳路。功成后各势自能互相连贯,相继不断,故又谓之长拳。其要诀有:八字歌、心会论、周身大用论、十六关要论、功用歌。

传宋远桥。'考宋书铭所练太极拳,实以杨式为基础,改成三十七个单练的势,任意错综连贯,确为'颇有所发明',托名传自唐许宣平,传之宋远桥,以自神其术。所传抄拳谱,绝不类唐人文辞,开合鼓荡,乃武禹襄、李亦畲拳论中语,疑为宋书铭自著,托始于唐人。宋书铭不知陈氏太极拳另有长拳一百八势一路,故以自造之单式连贯练法为长拳。至于拉扯唐人为远祖,亦为无聊。所谓精易理的幕客,好弄玄虚,初非偶然。刘彩臣学生李先五著有《太极拳》,可供参考宋书铭的拳姿。

清朝末年袁世凯执政的时候,幕宾中有一个叫宋书铭的人,年七十岁,精通易理、善长太极拳,自言为(明代武术家)宋远桥十七世孙,所练太极拳称作“三世七”(笔者按:“三世七”取“人有三世,拳分七品”之意为拳名。“人有三世”为天前、地后、人今三世;拳分七品为门外、入门、阶及、当堂、入室、开窍、神化七个层次),共有三十七个拳势,又名长拳。与太极十三式拳势名目大同小异,但趋重单势练习,推手方法则相同。当时纪子修先师,以及吴鉴泉、许禹生、刘恩绶、刘彩臣、姜殿臣诸师,在北京(平)提倡练太极拳,他们都是名重于世的太极拳专家,听说宋书铭也精通太极拳,便一起去拜访请教。他们与宋书铭推手时,皆随着宋手所指方向而跌倒,奔腾旋转在宋的手腕下,一点办法也没有,最使人感到奇妙的是宋一举手,总是顺着宋的手腕、肩背被掷至寻丈以外。于是纪、吴、刘诸师皆叩首拜宋书铭为师,从学于宋。当时纪(子修)老师年近古稀,年龄和宋书铭相近,也愿意成为宋的弟子。宋与(纪子修)老师定约“拳为祖传之密,学后不能传人”。(纪子修)老师说“我学拳技,就是为了传人,如果学会不能传人,我就不学了”。由此可见宋书铭的拳技高精妙深,和(纪子修)老师年近70依然好学、心胸坦率。宋书铭所传拳谱,名《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及支派考》,为宋远桥手记。“宋谱”论太极拳原理精辟详细,并且可以证信太极十三式确为张三丰所传,为太极拳之一种。“宋谱”家传本,于民国初年宣露于世,前辈们多有抄传、珍藏,我于民国七年(1918)才得到它。今天学太极拳的人,守一师之传自以为是,却不知道还有个宋书铭,总是以自我考据而标榜,使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感到惭愧。宋书铭先生在清季为词林巨子,所著《内功原道明理》诸篇,已流行于世,被称为杰作,可惜晚年困病在家,以练拳填词自娱,写出书稿装满了箱子。许公禹生数次聘邀他到“体育研究社执教,皆坚辞不受,继而又以重金收购他写的书稿,也不应允。仅仅(在向他学拳时)承其心传口授得到一鳞半爪。后来,宋书铭隐居保定一直到死,其遗著也不知流落到何处,实在令人遗憾。

《八字歌》 

捋挤按世间稀,十个艺人十不知。

若能轻灵并捷便,粘连黏随俱无疑。

采列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费心思。

果能粘连黏随字,得其环中不支离。

《心会论》 

腰脊为第一之主宰丹田为第一之宾辅

猴头为第二之主宰掌指为第二之宾辅

地心为第三之主宰足掌为第三之宾辅

《周身大用论》 

一要心性与意静,自然无处不轻灵。

二要遍体气流行,一定继续不能停。

三要猴头永不抛,问尽天下众英豪。

如询大用缘何得? 表裹精粗无不到。

《十六关要论》 

蹬之於足,行之於腿,

纵之於膝,活泼於腰,

灵通於背,神贯於顶,

流行於气,运之於掌,

通之於指;敛之於髓,

达之於神,凝之於耳,

息之於鼻,呼吸往来於口,

浑噩於身,全体发之於毛。

《功用歌》 

轻灵活泼求懂劲,阴阳既济无滞病。

若得四两拨千斤,开合鼓荡主宰定。

《授秘歌》 

无形无象,忘其有己。全体透空。内外如一。

应物自然,随心所欲。西山悬磬。海阔天空。

虎吼猿鸣,煅炼阴精。水清河静。心死神活。

翻江播海,气血流动。尽性立命。神充气足。

《用功五志》 

博学是多功夫。审问不是口问,是听劲。

慎思听而后留心想念。

明辨生生不已,笃行如天行健。

《四性归原歌》

世人不知己之性,何能得知人之性?

物性亦如人之性,至如天地亦此性?

我赖天地以存身,天地赖我以致局。

若能先求知我性,天地授我偏独灵。

《无极歌》 

无形无象无纷拿,一片神行至道夸。

参透虚无根蒂固,浑浑沌沌乐无涯。

《太极歌》 

太极原生无极中,混元一气感斯通。

先天逆运随机变,万象包罗易理中。

(0)

相关推荐

  • 论太极拳的拳魂——拳诀“静中触动动犹静”,能讲清楚的有几人

    太极拳理论深奥,但从总体上而言,"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一句拳诀,堪称太极拳的拳魂. <太极拳说十要>的"动中求静",就是歪解,动与静不是 ...

  • 太极和合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 甲骨文和金文便有和.合二字记载."和合"者和谐共生,融合存异.<说文解字>释:"和,相应也.和,合口也".<国语·郑语& ...

  • 陈微明《太极拳术》评析|新锐太极史论

    一.作者简介 陈微明(1881-1958),名曾德,字慎先,自号"微明".湖北省浠水人,生于北京.出身书香门第,仕宦之家.曾祖名沆(1785-1826),又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 ...

  • 别家太极之:吴图南的太极是怎样的一种拳?

    文/李通国 吴图南的太极拳着实难以归类.他虽然姓"吴",可是并不是与吴鉴泉大师同一家的"吴":他的功夫的确出自吴家,很有吴鉴泉定型太极拳的样子,但是据他自己所言 ...

  • 测测看,你的太极在哪个层次?宋书铭的三世...

    测测看,你的太极在哪个层次? 宋书铭的三世七,把太极拳分门外.入门.阶及.当堂.入室.开窍.神化七个阶段. 以我练拳33年的感受,见识如下. 太极拳讲三年小成,九年大成,九年之后欲罢不能.又讲太极十年 ...

  • 【古谱】宋书铭秘传太极拳谱十篇

    2014-09-17 有宋书铭者,自云宋远桥后,久客项城(袁世凯)幕,精易理,善太极拳术,颇有所发明,与余素善,日夕过从,获益匪鲜.本社(北平体育研究社)教员纪子修.吴鉴泉.刘恩绶.刘彩臣.姜殿臣等多 ...

  • 《心会论》清.宋书铭传抄太极拳谱

    腰脊为第一之主宰,喉头为第二之主宰,心地为第三之主宰. 丹田为第一之宾辅,指掌为第二之宾辅,足掌为第三之宾辅. 刘厚中先生注释: 丹田是腰脊的 "宾辅","有象无形&qu ...

  • 宋书铭太极拳谱传抄本中的《十六关要论》

    不管宋书铭太极拳传抄本怎么来的?其学术价值还是有的,其论里不乏有价值的东西!这篇<十六关要论>无论拳理还是文笔都很不错,很值得认真学习. <十六关要论>是太极拳走劲的各个环节, ...

  • 是师出有名?还是欺世盗名?太极隐士宋书铭太极拳之谜

    作者:李通国 宋书铭在清末民初一定是个有一技之长的知识分子,不然又如何被一心雄霸天下广泛搜罗人才的枭雄袁世凯所相中呢!但是宋书铭真是在民国武术界没有名气,似乎宋书铭本人也无意于在武术上出人头地,心甘情 ...

  • 宋书铭、《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争议肇始

      1.宋书铭人事述记 宋书铭,字硕亭,大约生于1840年代,民初在民国政府袁世凯总统府任下级幕僚,现在查不到其早期经历,约1916后离开北京,很快就去世了.宋书铭曾与北京太极拳界有过交往,当时太极拳 ...

  • 宋书铭所传37式,实以杨式为基础改编​

    宋书铭所传37式拳势名称,缺失了重要的进化演变过程.用下面一张图说明,南方古猿直接跳到智人,中间几个进化过程省略了,跳跃式进化!!! 宋书铭所传37式 宋书铭所传太极功拳名三十七,因三十七势而名之,又 ...

  • 宋书铭和他的“宋氏太极拳”

    [按:本文系全英文著作,发表在美国<太极>杂志2008年第2期(总32期).作者VincentChu(朱国宏),美藉华人,露禅门下(海外)六世弟子,其父朱振瞬,为杨澄甫宗师长子杨振铭(守中 ...

  • 【宋书铭散手37式秘籍】第一部分

    前言 此太极拳三十七式散手秘诀系王师新午七十年前所传之手抄本,多年来仅供师传弟子内部习练研究传阅,原谱作者是宋书铭老前辈. 吾今已九十有余,深感先师言传身教之恩,由于本人条件及水平所限,未能将老师所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