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体育馆可解决体育场馆运营痛点,智慧体育如何“智慧”起来?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出台的46 号文中,明确提出了2025年实现5万亿体育市场总规模的目标 。

两年之后的2016年12月,发改委、体育总局印发《“十三五”公共体育普及工程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2025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提升到2平米。

在先后两次政策的大力刺激之下,体育产业迎来爆发已成定局,“智慧体育”的概念也在此期间应运而生。

其实智慧体育的概念至今仍然没有官方的定义,智慧体育究竟如何才能“智慧”起来呢?

在我看来要关注的是这两个过程是否“智慧”:获取数据、做出决策。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我想要知道的体育信息,大到体育新闻比如昨天的曼城德比谁赢了,小到离我家最近的篮球场在哪儿;在获取到我想要的数据之后,才能做出最优效率的决策。

智能体育馆可以预订和自助

和普通体育馆靠向管理员缴费后租用场地不同,智能体育馆采取了智能闸机系统,锻炼的市民通过扫人脸和二维码就可以通过闸机进入场内,现场的工作人员表示:“考虑到部分市民对手机移动支付不熟悉,现场也支持通过收门票或者会员卡进场。”

和普通体育馆大多先交钱后锻炼不同,智能体育馆的足球场、篮球场和羽毛球场,不仅可以通过支付宝网上预订,还可以先锻炼后付款。体育场内所有羽毛球场地,全都不用人力去开关灯,而是智能控制。游泳池最麻烦的更衣柜手环,全部是扫码入手、放进制定机器自动归还。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智慧体育馆的订单情况、场地使用情况、男女比例、营业额数据等相关信息,都会在指挥大屏呈现。

智慧体育三要素:数据化、网络化、智慧化

1. 数据化是基础 2. 网络化是条件

随着网络通信的进步,一切都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到一起,4G的到来已经让无线网络基本达到了日常有线网络的效果,而未来随着5G技术的成熟,速率、容量、时延的极大提升将提供更多可能,从而实现物理世界、虚拟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全面互联,系统和人、物都可以产生交互;

3. 智慧化是核心

有了可度量的数据以及全面互联的网络,借助系统的计算、加工、挖掘,将数据转化为洞察和预测,从而让这个获取信息以及决策的过程变得更“智慧”。

再来看一下行业的发展趋势,体育产业可以简单分为体育制造、体育服务以及体育衍生三大细分产业。根据国家体育局的数据,2016年,我国的体育制造业仍然占据总产出的62.9%,体育服务业占据35.9%,随着体育产业在政策利导下不断市场化、商业化,体育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将持续上升,是整个体育产业中最有挖掘潜力的部分,本文也将重点讨论智慧体育在体育服务产业中的应用。

解决体育场馆运营三大痛点

第一个痛点:能耗

以前体育馆何时关空调、开关灯都需要专人负责,不仅浪费人力,遇到不负责的员工还会浪费电或者引发矛盾,我就曾遇到过打羽毛球半天找不到工人开灯的尴尬情况。现在用物联网监控后,智能系统可以自动开关灯和空调,目前我们测算的数据是每天可以节能20%-30%。

第二个痛点:数据采集

大部分的老体育馆,对用户并不了解,通过网络,可以进行数据采集,根据数据对用户画像分析,了解用户的喜好,方便安排后续的增值服务。

第三个痛点:场馆增值服务

场馆运营要想增加收入,提高价格无疑是饮鸩止渴,但是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运用进行增值服务。例如一个人去打篮球,可以给他提供录像功能,通过智能技术生成他一个人的锻炼视频,多收5元,很多人都愿意。同时,这个锻炼视频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分析里面存在的动作、跑位等问题,给出一个技术分析,甚至还可以让专业教练搞远程教学,收取一定的费用……这样一来场馆就增值了。

智慧体育解决用户的运动体验痛点

1. 运动前

运动前主要是对于运动时间、场所的决策阶段,要解决用户与场馆运营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首先要做到的是场馆信息(位置、设施、预定情况)的聚合,可更进一步的包括实时在场人数,具体在场用户,甚至可引入社交关系链,比如在场用户中是否有我的好友等等,这些都是为了给用户的决策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撑,做出预订、组局等下一步操作,同时也成为了体育场馆导流的最佳途径,大大提升了场馆运营效率。

2. 运动中

运动中包含从用户到达具体的运动场所到离开运动场所的整个过程。

3. 运动后

以往的运动体验在用户离场以后,就已经结束了,而智能体育硬件可以为运动插上数据的翅膀,为用户在运动后生成专属的数据报告,比如通过动作捕捉系统,可以生成用户的进球或者其它高光集锦,可穿戴设备,可以记录更详细的监测数据,让用户更了解自己的运动情况。通过这样的增值服务可以大大增加用户的运动积极性,从而将用户再次引导向运动前的阶段,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