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游记:走进栖霞市唐家泊村,历史名人“于七”的故里 2024-07-30 21:29:40 “栖霞于七反清”的话题,此前虽然时常提起,但笔者近来经过整理发现,他的故里——唐家泊村,却还没有专门介绍过,这多少有种“灯下黑”的感觉。因此,趁着这大好春光,这个周末,我们就去了一趟唐家泊村。唐家泊位于栖霞城和桃村镇之间,文三线从这里经过,以前我们路过的次数也不少,但参观的范围只限于赶集和收苹果那两条大街,并没有真正走进过村里。而唐家泊的历史底蕴,其实集中体现在两条大街以内的老宅区。这组图片就带大家去看一看。 既然提到了于七这段渊源,那就先从村里的“于七旧居”说起。因为年代久远,加之以兵燹,唐家泊村的由来以及于七家族的渊源,都已经没有详细的记载。听村里老人说,唐家泊原本叫做“唐家湾”。大概是由于此处相对低洼,牙山周边发源的河水在此汇聚成大湾而得名。牙山周边群山连绵,鲜有平地,而唐家泊周边有水有田,算是一处比较理想的居所。并且这里北接占疃、亭口,南连徐家店、蛇窝泊,西通栖霞,东抵桃村,也算是山区里的一个交通枢纽。因此在古代,来自西面八方的先民都陆续来此定居,这一方面使得村庄的规模逐渐增大,一方面也让村里的姓氏结构变得相当复杂,有李、高、栾、肖、刘、杨、牛等数十姓人家。于七的先祖是何时为何迁徙到唐家泊定居?村里的老人也说不清楚,只是有传说程于家因为淘金致富。而作为当地的大户,于家当年也曾在唐家泊盖起规模不小的宅子。清廷在镇压于七之后,将他的家产都发给了告发者宋彝秉,不过宋彝秉并没有来此居住。传说在后世,于七的宅子几易其手,早就不复当年的模样。但大概的位置,村里的老人还能指出来。听老人们说,前些年青岛某地的于姓——据说是于七的后人,也曾专门来到唐家泊村寻访过。于七反清失败之后,清廷在登州府,尤其是栖霞和莱阳两县大加搜捕与之有关的人员,株连者甚众。由此不难推论出,唐家泊村的姓氏也经历了一次大洗牌。自此之后,唐家泊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于姓人。现在倒是有几户,不过显然是后来才迁来的。 现在的唐家泊村,虽然没有于七的后人。但此处毕竟是他的故里,关于他的故事,还是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村里很多老人都能绘声绘色地讲上一阵儿,比如“大刀守牙山”、“血灌亭”、“崂山出家”等桥段。唐家泊这个地方,可能的确是人杰地灵。在经历了清初的动荡之后,这里很快又兴盛起来,并且陆续出了不少大户。他们的知名度虽然不能跟于七相比,但也都是地方上的殷实人家了。如今在唐家泊村能看到的老宅子,大多是过去那些大户建造的。规模大的前后有数进院落,高门大檐;规模小的也多是青砖灰瓦,有棱有角。墙上的拴马石和门栓石也都做工精细,彰显出主人的实力。 而于七既是富户出身(相传家族淘金致富),又曾经有功名(传说是明朝武举,在清朝也曾担任过栖霞县把总)。可以试想一下,他的旧宅应该不会比唐家泊村现存的这些老房子差吧?参观过唐家泊村的老房子之后,笔者也忽然明白了以前为何容易忽略“于七的故里”。或许是因为苹果批发和赶集的那两条街修得比较新,让人一看就联想到“现代的经济”,而非“古代的历史”。但从“现代”穿过之后就可以发现,这里也的确是一个很有历史底蕴的地方。 赞 (0) 相关推荐 【行走徽州85】问政山中方家村,徽州的圆明园 [行走徽州85]问政山中方家村,徽州的圆明园 司马狂/文 因为同是储公后裔的缘故,对于藏在问政山中的方家村,其实一直很想去走上一遭.每每即将成行的时候,总是会有琐事羁绊,将原本的打算,不断延后.一直到 ... 航拍组图:栖霞市唐家泊镇“钓鱼台”拦河闸的新面貌 在烟台栖霞市唐家泊镇辖区内,清水河的上游,有一座很有名的拦河闸.这座拦河闸的正式名字叫做"钓鱼台拦河闸",但当地民间一般称之为"跳台"或者"鱼跳台&q ... 看图:大山深处有人家,走进栖霞市“东马耳㞭”村 胶东半岛以山地丘陵为主,不少地名都与山有关,除了常见的"夼"之外,还有一个更生僻的字"㞭".比如,地处胶东腹地的栖霞,就有不少带有"㞭"字的 ... 组图:烟台红富士收购季开启,看看栖霞唐家泊市场的行情 十月进入中旬,烟台红富士也陆续开始采摘,一年一度的收购季也大幕开启.眼下,不少县市区的苹果市场都已经热闹起来,下面这组图片就带大家走进栖霞市唐家泊镇,看看当地市场的行情如何. 唐家泊镇位于栖霞市东南部 ... 胶东地理:栖霞虽大,晴天时也能从南边一眼望到北头 胶莱河以东,曾有不少面积辽阔的县(辖区在两三千平方公里以上),如莱阳.牟平.文登.即墨等.不过,自清代以来,这些县陆续析出新的区划,剩余面积逐渐减小.以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数据来看,青烟威三市的辖区当 ... 烟台3D地图,栖霞市,蓬莱市,莱州市,龙口市,莱山区三维地图 烟台3D地图,栖霞市,蓬莱市,莱州市,龙口市,莱山区三维地图 胶东古迹:栖霞上刘家村口,立着两座光绪年间的龙头碑 众所周知,烟台栖霞市有个"十八盘",过去这里以山路蜿蜒而有名.后来隧道开通之后,原路虽然不再走,但提到"十八盘",多数朋友还是知道大体位置. 如果从大柳家向西行 ... 探访栖霞市亭口镇下塞口村,一个与“于七”很有渊源的地方 上个周末,春雨濛濛.午后已近黄昏,笔者和朋友一起外出了大半天,此时正行驶在返途当中. 遇到雨天,原本归心似箭.但走到栖霞市亭口镇附近时,忽然在导航上看到了一个很眼熟的地名--"下塞口&quo ... 【散文苑】 栖霞市庙后中学 林春江‖送饭 作者简介 林春江,栖霞人,现就职于栖霞市庙后中学,热爱跑步和旅行,喜欢读书和写作.闲暇之余,背起行囊,踏上旅途,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倾诉于笔端,迄今为止,已在<烟台日报><烟台晚报> ... 山东省栖霞市 山东省栖霞市, 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地处胶东半岛中心位置,周围与烟台市牟平区.福山区.蓬莱区.龙口市.招远市.莱阳市.海阳市为邻,辖12个镇.3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66万人. 栖霞名 ...
“栖霞于七反清”的话题,此前虽然时常提起,但笔者近来经过整理发现,他的故里——唐家泊村,却还没有专门介绍过,这多少有种“灯下黑”的感觉。因此,趁着这大好春光,这个周末,我们就去了一趟唐家泊村。唐家泊位于栖霞城和桃村镇之间,文三线从这里经过,以前我们路过的次数也不少,但参观的范围只限于赶集和收苹果那两条大街,并没有真正走进过村里。而唐家泊的历史底蕴,其实集中体现在两条大街以内的老宅区。这组图片就带大家去看一看。 既然提到了于七这段渊源,那就先从村里的“于七旧居”说起。因为年代久远,加之以兵燹,唐家泊村的由来以及于七家族的渊源,都已经没有详细的记载。听村里老人说,唐家泊原本叫做“唐家湾”。大概是由于此处相对低洼,牙山周边发源的河水在此汇聚成大湾而得名。牙山周边群山连绵,鲜有平地,而唐家泊周边有水有田,算是一处比较理想的居所。并且这里北接占疃、亭口,南连徐家店、蛇窝泊,西通栖霞,东抵桃村,也算是山区里的一个交通枢纽。因此在古代,来自西面八方的先民都陆续来此定居,这一方面使得村庄的规模逐渐增大,一方面也让村里的姓氏结构变得相当复杂,有李、高、栾、肖、刘、杨、牛等数十姓人家。于七的先祖是何时为何迁徙到唐家泊定居?村里的老人也说不清楚,只是有传说程于家因为淘金致富。而作为当地的大户,于家当年也曾在唐家泊盖起规模不小的宅子。清廷在镇压于七之后,将他的家产都发给了告发者宋彝秉,不过宋彝秉并没有来此居住。传说在后世,于七的宅子几易其手,早就不复当年的模样。但大概的位置,村里的老人还能指出来。听老人们说,前些年青岛某地的于姓——据说是于七的后人,也曾专门来到唐家泊村寻访过。于七反清失败之后,清廷在登州府,尤其是栖霞和莱阳两县大加搜捕与之有关的人员,株连者甚众。由此不难推论出,唐家泊村的姓氏也经历了一次大洗牌。自此之后,唐家泊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于姓人。现在倒是有几户,不过显然是后来才迁来的。 现在的唐家泊村,虽然没有于七的后人。但此处毕竟是他的故里,关于他的故事,还是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村里很多老人都能绘声绘色地讲上一阵儿,比如“大刀守牙山”、“血灌亭”、“崂山出家”等桥段。唐家泊这个地方,可能的确是人杰地灵。在经历了清初的动荡之后,这里很快又兴盛起来,并且陆续出了不少大户。他们的知名度虽然不能跟于七相比,但也都是地方上的殷实人家了。如今在唐家泊村能看到的老宅子,大多是过去那些大户建造的。规模大的前后有数进院落,高门大檐;规模小的也多是青砖灰瓦,有棱有角。墙上的拴马石和门栓石也都做工精细,彰显出主人的实力。 而于七既是富户出身(相传家族淘金致富),又曾经有功名(传说是明朝武举,在清朝也曾担任过栖霞县把总)。可以试想一下,他的旧宅应该不会比唐家泊村现存的这些老房子差吧?参观过唐家泊村的老房子之后,笔者也忽然明白了以前为何容易忽略“于七的故里”。或许是因为苹果批发和赶集的那两条街修得比较新,让人一看就联想到“现代的经济”,而非“古代的历史”。但从“现代”穿过之后就可以发现,这里也的确是一个很有历史底蕴的地方。
“栖霞于七反清”的话题,此前虽然时常提起,但笔者近来经过整理发现,他的故里——唐家泊村,却还没有专门介绍过,这多少有种“灯下黑”的感觉。因此,趁着这大好春光,这个周末,我们就去了一趟唐家泊村。唐家泊位于栖霞城和桃村镇之间,文三线从这里经过,以前我们路过的次数也不少,但参观的范围只限于赶集和收苹果那两条大街,并没有真正走进过村里。而唐家泊的历史底蕴,其实集中体现在两条大街以内的老宅区。这组图片就带大家去看一看。 既然提到了于七这段渊源,那就先从村里的“于七旧居”说起。因为年代久远,加之以兵燹,唐家泊村的由来以及于七家族的渊源,都已经没有详细的记载。听村里老人说,唐家泊原本叫做“唐家湾”。大概是由于此处相对低洼,牙山周边发源的河水在此汇聚成大湾而得名。牙山周边群山连绵,鲜有平地,而唐家泊周边有水有田,算是一处比较理想的居所。并且这里北接占疃、亭口,南连徐家店、蛇窝泊,西通栖霞,东抵桃村,也算是山区里的一个交通枢纽。因此在古代,来自西面八方的先民都陆续来此定居,这一方面使得村庄的规模逐渐增大,一方面也让村里的姓氏结构变得相当复杂,有李、高、栾、肖、刘、杨、牛等数十姓人家。于七的先祖是何时为何迁徙到唐家泊定居?村里的老人也说不清楚,只是有传说程于家因为淘金致富。而作为当地的大户,于家当年也曾在唐家泊盖起规模不小的宅子。清廷在镇压于七之后,将他的家产都发给了告发者宋彝秉,不过宋彝秉并没有来此居住。传说在后世,于七的宅子几易其手,早就不复当年的模样。但大概的位置,村里的老人还能指出来。听老人们说,前些年青岛某地的于姓——据说是于七的后人,也曾专门来到唐家泊村寻访过。于七反清失败之后,清廷在登州府,尤其是栖霞和莱阳两县大加搜捕与之有关的人员,株连者甚众。由此不难推论出,唐家泊村的姓氏也经历了一次大洗牌。自此之后,唐家泊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于姓人。现在倒是有几户,不过显然是后来才迁来的。 现在的唐家泊村,虽然没有于七的后人。但此处毕竟是他的故里,关于他的故事,还是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村里很多老人都能绘声绘色地讲上一阵儿,比如“大刀守牙山”、“血灌亭”、“崂山出家”等桥段。唐家泊这个地方,可能的确是人杰地灵。在经历了清初的动荡之后,这里很快又兴盛起来,并且陆续出了不少大户。他们的知名度虽然不能跟于七相比,但也都是地方上的殷实人家了。如今在唐家泊村能看到的老宅子,大多是过去那些大户建造的。规模大的前后有数进院落,高门大檐;规模小的也多是青砖灰瓦,有棱有角。墙上的拴马石和门栓石也都做工精细,彰显出主人的实力。 而于七既是富户出身(相传家族淘金致富),又曾经有功名(传说是明朝武举,在清朝也曾担任过栖霞县把总)。可以试想一下,他的旧宅应该不会比唐家泊村现存的这些老房子差吧?参观过唐家泊村的老房子之后,笔者也忽然明白了以前为何容易忽略“于七的故里”。或许是因为苹果批发和赶集的那两条街修得比较新,让人一看就联想到“现代的经济”,而非“古代的历史”。但从“现代”穿过之后就可以发现,这里也的确是一个很有历史底蕴的地方。